唐宋20位宰相诗人,一人一首代表作,一口气读完回味无穷。

无南诗书 2025-04-16 18:09:41

在华夏文明的灿烂星空中,唐宋时期宛如一座诗词的巅峰,熠熠生辉。彼时的朝堂之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物,他们身负宰辅之责,心怀天下苍生,同时又以笔为剑、以诗为刃,在历史的长河中镌刻下属于自己的文学华章。

本文以时间为序记录唐宋20位宰相诗人,排名不分先后。其中范仲淹、欧阳修、范成大曾官至参知政事,苏辙官至门下侍郎,相当于副宰相的职位。

唐朝1,李峤(约 644 年 - 约 713 年),字巨山,赵郡赞皇县(今河北省赞皇县)人 。二十岁登进士第,曾在武周时期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等职,累迁鸾台侍郎、知政事,封爵赵国公。《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构思巧妙的咏物诗,诗人通过抓住 “风” 的特点,以生动的描写,使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有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全诗没有出现一个 “风” 字,却句句都在写风,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空间。2,张说(667 年 - 730 年),字道济,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宰相、诗人 。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武后策贤良方正,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睿宗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玄宗复拜中书令,封燕国公,授右丞相,至尚书左丞相,卒谥号文贞。《邺都引》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墟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曼睇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这首诗是作者被贬相州时所作,通过对魏武帝曹操的歌颂,表达了诗人对盛世的怀念和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全诗气势恢宏,沉郁悲壮,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3,张九龄(678 年 —740 年),字子寿,又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西武水西岸)人,唐朝开元年间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被誉为 “岭南第一人”。《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通过描写明月从海上升起,诗人与亲人朋友虽相隔天涯却共赏月色,寄托了无尽的思念之情,意境雄浑豁达,语言自然浑成,情感真挚细腻。4,令狐楚(766 年- 837 年),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人,郡望敦煌(今属甘肃),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元和十四年入朝先后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官至宰相,开成元年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次年病卒。《少年行四首・其三》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这首诗表现了少年的英勇豪迈和爱国情怀,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位身背弓箭、腰悬宝剑的少年,在秋风中骑马离开咸阳,奔赴战场的情景,展现了少年为了收复失地、报效国家,义无反顾的壮志豪情。5,李绅(772 年 - 846 年),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 唐朝著名诗人。元和元年(806 年)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 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悯农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和生活的困苦,以及社会的不平等,诗人以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悲惨命运,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现实意义,简洁质朴,通俗易懂 。6,元稹(779 年 - 831 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唐朝大臣、诗人。贞元九年(793 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太和四年(830 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太和五年(831 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此诗是元稹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诗人以 “沧海”“巫山” 比喻自己与亡妻的感情深厚,经历过如此美好的爱情,其他的女子都无法再让他心动,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忠贞不渝和深切思念之情,全诗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了爱情诗中的千古名句。7,李德裕(787 年 - 850 年),字文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受到牛李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谪岭南道中作》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这首诗是李德裕被贬岭南时所作,通过描写岭南的山水、物产、风俗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被贬的哀怨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意境凄凉,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8,郑畋(tián 825 年 - 883 年),字台文,荥阳人,唐朝末年宰相、诗人。会昌二年(842 年)进士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渭南尉等职。中和元年(881 年),郑畋在龙尾坡大破黄巢军,后因功被授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等职。中和三年(883 年),郑畋因病辞职,不久病逝。《马嵬坡》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郑畋作为唐僖宗朝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之人,此诗对玄宗有所婉讽,亦有所体谅,可谓能“出己意”又“用意隐然”,在咏史诗中不失为佳作。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他在凤翔陇右节度使任上写下此诗。宋朝9,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1004年冬,契丹(辽国)南下犯宋,寇準力排众议,坚主抵抗,反对南迁,促使真宗亲往澶州督战,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是寇准七岁时所作的一首诗,诗人通过描写华山的雄伟高大,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全诗语言简洁,意境高远,气势磅礴,显示出了诗人的非凡才华.10,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词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上片描绘了一幅辽阔苍茫的秋景图,下片则直抒思乡之情,将词人的思乡之愁与羁旅之思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11,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年-1110年),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此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等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和惆怅之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两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成为千古名句。12,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清明后同秦帅端明会饮李氏园池》洛浦林塘春暮时,暂同游赏莫相违。风光不要人传语,一任花前尽醉归。诗中化用杜甫《曲江》及李白《襄阳歌》句意,抒写诗人当暮春时节与知友放情欣赏风光,在花前尽兴醉饮的豪迈情致。这首诗全无伤春滥调,词情明快,尽显悠然闲适、玩赏李氏园内阳春烟景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健康爽朗的胸襟。13,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这首词咏叹离别,于伤别中蕴含着平易而深刻的人生体验。上片,尊前伤别,芳容惨咽,直接叙写眼前情事,接着转入对眼前情事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下片,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樽前话别的情事,离歌一曲,愁肠寸结,离别的忧伤极哀极沉,却于最后道出遣玩的豪兴。全词在转变与对比之中,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之爱赏和对人世无常之悲慨,这两种情绪两相对比,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空间,余韵袅袅,意味深长。14,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汉族,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谥忠献。《点绛唇·病起恹恹》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此词通过对词人刚刚病愈后徘徊香径时所见所感的描述,抒发了其悼惜春光将尽残花凋落、感伤年华流逝与怀人不见的哀愁之情。全词由落花而伤春,由伤春而怀人,暗寄时事身世之慨,笔锋婉妙,情韵幽深,极能表现词人那种怅惘、空虚的心情。15,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他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这首诗是司马光在洛阳时所作,诗人通过描写初夏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政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追求,诗中的 “葵花向日倾” 一句,寓意着诗人自己对君主的忠诚和对正义的坚守,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高远,富有哲理。16,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官至宰相,曾发动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的文学成就颇高,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 “唐宋八大家”。《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前夕所作,诗人通过描写登上飞来峰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高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政治抱负,全诗寓意深刻,语言简洁,气势磅礴。17,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是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 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 “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 “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怀渑池寄子瞻兄》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这首诗是苏辙写给兄长苏轼的一首怀古诗,诗人通过回忆与兄长在渑池的往事,表达了对兄长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意境深远。18,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是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首诗是范成大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图,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全诗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19,江万里(1198年—1275年),名临,字子远,号古心,万里是其出仕后的用名。南康军都昌(今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人。南宋著名爱国丞相,民族英雄,是南宋末年仕林和文坛领袖,创办白鹭洲书院,千年来培养出文天祥等十七位状元,2700多名进士。三度为相,一生为官清廉,政绩斐然,直言敢谏,忧国爱民。其一生堪称古今之完人,千古道德风范之楷模。是江西著名的地方先贤之一。《水调歌头・生日重重见》生日重重见,余闰有新春。为吾母寿,富贵外物总休论。且说家怀旧话,教学也曾菽水,亲意尽欣欣。只此是真乐,乐岂在邦君。吾二老,常说与,要帘勤。庐陵几千万户,休戚属儿身。三瑞堂中绿醑,酿就满城和气,端又属人伦。吾亦老吾老,谁不敬其亲。这首词是江万里为母亲祝寿时所作,词中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和对家庭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江万里的儒家思想和家国情怀,全词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0,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殿试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始终坚守气节,拒不投降,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1 阅读:41
无南诗书

无南诗书

有关于历史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