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换个CEO,星巴克股价怎么就暴涨了?|消费巴士

豆豆聊商业 2024-08-16 08:32:38

出品 | 消费巴士

可能星巴克自己也没想到,它史上股价涨幅最大的一天,不是因为自己业绩有多牛逼,而是换了个CEO。

8月13日,它宣布Chipotle的董事长兼CEO Brian Niccol将于9月执掌星巴克,公司现任董事长兼CEO Laxman Narasimhan即刻卸任。

消息公布后,星巴克股价单日暴涨25%,市值涨了200多亿美元,包括花旗、德银在内至少有6家机构上调了对星巴克的评级或目标价。

就算是大洋彼岸的中国,不少还没搞清楚Niccol什么来头的人,也对星巴克这次换帅拍手叫好。有顾客问新董事长兼CEO能不能治治星巴克贵得离谱的价格,也有工作多年的老员工希望Niccol能一扫阴霾给公司带来转机。

对于这个还有大半个月才能上任、而且没在中国市场打过仗的空降CEO,员工、投资者和消费者都报以了极高的热情,毕竟他们眼里的星巴克太需要一个救世主了。

图片来源: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

01 星巴克找来餐企“吴彦祖”

在全球连锁餐饮界,Brian Niccol是个吴彦祖一样的存在。不是他有绝世美颜,而是他去到哪家公司,哪家公司的流量和营收就能长一大截。

Niccol职业生涯早期供职于宝洁,之后加入了百胜集团旗下的必胜客,2011年,它以CMO身份加入同属百胜的塔可钟(Taco Bell),之后又成了它的CEO。

塔可钟是Niccol名震江湖的第一战。当时麦当劳等巨头发起了价格战,Niccol带着塔可钟推出20款售价1美元的“穷鬼产品”,让麦当劳没能靠性价比抢走公司的生意。他还特别注重菜单创新,在菜单里加入早餐系列,并升级了餐厅的后厨设备和就餐环境,上线了移动点单系统,让塔可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有一席之地。

2018年,Niccol成了主卖墨式烧烤和卷饼的连锁餐厅Chipotle的CEO。当时的Chipotle还没有从食品安全危机里缓过来,不少消费者仍然忌惮于它爆发于2015年、导致1000多人中毒的大肠杆菌事件。雪上加霜的是,当时公司还采取了低价策略,提供大量促销和超低价商品,进一步损害了Chipotle的形象。

Niccol上任后先是做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在了解到年轻消费者更在意健康和有趣后,他随即叫停低价策略,将公司的战略从低价调整为新鲜健康,并在门店中增加了个性化定制菜单。

他还在Chipotle上线了手机下单的App,推出“手机下单—自驾免下车速取”的新型门店。为了让取单过程更快,他要求分开处理线上和线下订单,线上订单由后厨直接完成,他还尤为重视App上的用户调研,加快了用消费者反馈迭代产品服务的流程。

最终结果是,Chipotle在Niccol任内营收几乎翻番,利润涨了7倍,股价则涨了接近800%。

Brian Niccol

如果要从Niccol身上找出他的经营和管理风格,那就是他会亲力亲为地重视用户体验,对门店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极大热情,并擅长给危机中的企业寻找新的增长机会。而这些,恰恰正是现在的星巴克最缺少的东西。

02 咖啡一哥的困惑

官宣Brian Niccol加入前,星巴克已经低迷了好一阵子。

在最大市场美国,星巴克在通胀下选择提价,一杯摩卡的价格在两年内从4.25美元涨到了6.25美元,让很多顾客都怨声载道直呼“要不起”。星巴克的劳工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张,去年11月,为了抗议人手薪资不足和工时安排不合理,近200家星巴克门店的9000多名员工,掀起了公司两年来最大的罢工行动。

在第二大市场中国,星巴克则被瑞幸库迪发起的价格战弄得焦头烂额。尽管已经推出了下午4点后双杯/三杯优惠,并频频在直播间里“送福利”,但算下来单价20多元一杯的咖啡,还是唤不回消费者早就降级的购物欲。它还得面对新茶饮的冲击,有业内人士指出,价格相对实惠、且社交属性越来越强的新茶饮,正在抢走星巴克下午时段的客流。

中东市场也没让星巴克喘口气。巴以冲突爆发后,不断有人质疑星巴克的政治立场。在受到当地消费者的强烈抵制后,它今年三月在中东和北非被迫裁掉了2000名门店员工。

反映在财报上,星巴克的同店销售额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其中美国两季分别下滑2%和3%,中国市场更是下滑了11%和14%。而它的股价也从2021年最高点的118美元,降到了今年7月最低的71美元。

一波接一波的危机加剧了人们对前CEO Laxman Narasimhan的不满。

Laxman Narasimhan

2023年加入的Narasimhan是星巴克的第一位空降CEO,在那之前,这家公司的每个CEO都由内部提拔而来。Narasimhan此前供职于做健康护理产品、手握滴露和杜蕾斯的利洁时,尽管并没有连锁餐企管理经验,创始人舒尔茨还是在他履新时对其不吝赞美,更是亲自带教。

时间过了15个月,很难说Narasimhan对扭转颓势毫无贡献,但他确实有些让人看不明白的“谜之操作”。

在北美员工抱怨工时不合理的同时,Narasimhan公开表态他不会在每天下午六点以后工作。当同店销售额下滑,外界质疑星巴克是否定价过高时,他又在电视采访中称公司是要让核心用户看到价值,“无法向偶尔光顾的顾客传达产品价值”。

甚至有员工在社交网络上吐槽,称Narasimhan就那种只会把场面话说得很漂亮的领导,对餐饮不懂,也没有为改变公司做出什么实际行动。

矛盾进一步激化了。

创始人舒尔茨在领英上发布了一篇给星巴克提改进意见的文章,他说拯救业绩的答案在门店和用户体验里,而非表面的交易和数据。他认为管理层需要更关注用户体验,创造差异化,也需要花更多时间和一线员工在一起。这篇文章被解读为舒尔茨在对Narasimhan直接表达不满。

激进投资者Elliott Investment Management也坐不住了。它向星巴克管理层施压,敦促后者尽快改革,解决销售放缓和运营问题,还要谋求董事会席位。多个报道指出,这次换帅背后的原因,可能就与Elliott有关。

Brian Niccol的到来似乎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大家似乎真的把他当成了救世主。

但有一点需要考虑——Niccol也是个空降CEO。对于企业而言,在大海里平稳航行,可以靠外来职业经理人提升效率,但在危机中绝处逢生,更多还是靠更懂公司秉性的“内部人”。

在舒尔茨给公司提意见的那篇文章里,他留下了意味深长的一段话——

“文化是星巴克和它内部运转的内核,我们过往的所有成就——突破性创新、坚决的执行力、连年增长、优异的财务表现和股东价值,都源于企业文化。提振业绩没有捷径,前进的路需要靠激励员工、超出客户期待,以及文化和服务型领导 (servant leadership) 来开路”。

外来救世主的第一步,可能要从领会这份文化开始。

0 阅读:14
豆豆聊商业

豆豆聊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