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在世阳尽,
叫儿去买寿衣,
稻香居里绝笔,
字迹看来还可以”
这首“绝笔”诗的作者
是已驾鹤西去的老艺术家徐浩田
——猫星人徐赓良的父亲
如有神谕,临生死之际
他写下了这首离别诗
寥寥数句,直言生死
甚至还调侃了下“字迹还可以”
让人不仅喟叹
老人内心的豁达与坦然
徐浩田擅长山水画创作
在中国画领域造诣颇深
离别之际
他尚有一幅画作还未完成
80载人生漫漫
虽有不舍
但也算尽心尽力
不留遗憾了
徐浩田出生于1943年
他的家乡,在浙江龙游县
一个小山村
建国之后
徐家被划入“地主富农”阶级
原本的殷实生活一朝破碎
甚至要为了温饱殚心竭虑
小的时候
徐浩田就热爱画画
而家庭的这次变故
使得刚从小学毕业的他
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
16岁时
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
徐浩田独自前往
江西婺源的崇山峻岭中
开始伐木谋生
那个时候
徐浩田每天都要背着
近百斤的木头上山、下山
衣服、手脚常被磨破
但徐浩田未曾不满
这里工作虽苦
但好在吃住不愁
物质得以保障
加上婺源的山水十分美丽
精神上也倍感愉悦
本以为生活就这样稳定度过
天有不测风云
命运的捶打还未停止
因家庭成分不好
徐浩田又被遣送回老家
开始以务农为生
一晃眼
从少年变为青年
19岁时
徐浩田的父亲过世
他很难过
父亲劳作一辈子
过世了竟连一张画像都没有
他想着,不如自己来画
人生的第一张画作
为徐浩田坎坷的生活
添加了意外的色彩
周围的邻居村民们
惊讶于徐浩田画像的逼真度
纷纷找他来帮家里人画像
还会给予些许报酬
后来
徐浩田还受邀给供销社
画商品图、画各种宣传报
不仅绘画技能日渐提升
生活也多了些滋味
1965年
徐浩田再次去到江西婺源
人生地不熟的环境里
只靠画画,实在入不敷出
没办法
他只能跟着当地的工程队
一起建桥砌石
夜晚得空
才能继续给人画像
当时
徐浩田不是没想过
把婺源如此美丽的风景画下来
但他从未画过山水画
不知如何下笔
辗转十几年过去
上世纪80年代
徐浩田无意间结识了一位
同样热爱画画的石匠
原来,石匠的外公是
中国知名山水画家胡佩衡
石匠就送给徐浩田
胡佩衡所著的
《山水入门》原手稿和
民国出版的《冷庵画诣》
(书极珍贵,后归还石匠)
借着这两本书的启迪
徐浩田正式步入了山水画的大门
1982年
农村开始施行分田到户
徐浩田的生活开始好转起来
少了奔波谋生的压力
徐浩田有了更多的时间
投入到绘画中去
他临摹过胡佩衡的山水画
细雨微风中的巍峨高山
云雾缥缈,让人叹为观止
徐浩田想画更多的山
但当时没有可参考的图例
于是,1997年
他在老家建了新居
取名“稻香居”
从走廊望去
就是田园旷野
还能看到三门源饭甑山等景色
每天清晨走出屋子
眼前就是一幅
天然无雕琢的江南鱼米图
徐浩田静下心绘画山水
一画就是20年
幼时家道中落
少年奔波谋生
青年相识山水
徐浩田不曾抱怨命运的不公
而是在逆境中寻找机会
不卑不亢,热忱不变
他养育的三个孩子
也继承了他身上这种
敢于探索、突破生活桎梏
的勇气与精神
他们去到鹏城深圳
各自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个儿子都从事了
与艺术有关的行业
孩子们成绩斐然
作为父亲
徐浩田本可以跟着他们
在大城市颐养天年
但徐浩田拒绝了
他不爱大城市的多彩繁华
反倒常常独行于山林乡野
感受青山环绕、溪水荡漾
郁郁层峦夹岸青
春山绿水去无声
他只想呆在家乡
画自己钟爱的山水画
2005年
一场意外令徐浩田措手不及
他被查出患了癌症,急需手术
病床前
徐浩田跟孩子说道
如果多活几年
我就可以把自己想的都画下来
父亲的愿望
深深触动了孩子
他们决定
要为父亲举办一次画展
手术十分顺利
孩子们开始全力为徐浩田的
第一场画展谋划筹备
2007年
在关山月美术馆
徐浩田举办个人画展——
“龙山苍翠──徐浩田山水画展”
还出版了《龙山苍翠》画集
藏于小山村多年
籍籍无名的农民画家
一经入世
即刻在艺术界掀起巨大浪潮
许多知名画家对
徐浩田的画作赞不绝口
在何家安的推荐下
2008年
徐浩田又到北京中国国家画院
举办了个人画展
并举行徐浩田山水画研讨会
得到了中国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孙克等
著名评论家的高度评价
之后
徐浩田的山水画
逐渐打响了名气
他在多地办展
与其他艺术家分享交流:
2010年在香港集古斋举办个人画展;
2012年在关山月美术馆第二次举办个人画展;
2014年在云峰画苑艺术馆举办《宁静致远》徐浩田山水作品展,由著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郭浩满博士策展;
他还陆续出版数本著作:
2010年由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出版《笔底烟云——徐浩田山水画集》;
2012年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徐浩田山水画集》;
2015年
在换骨手术100天后
徐浩田拍摄了纪录片《壟上人家》
记录了50年中
他的艺术之路的痕迹
但更多的时间
徐浩田还是专心于自己的山水创作
70多岁的高龄
仍时有新作诞生
山水画一派
有人偏爱高山峻岭
有人偏爱大江大河
而徐浩田的创作
唯爱自己真实所见
有着家乡味道的温馨记忆
那是秀丽的江南山水
不够雄伟,不够奇诡
却多了份宁静悠远
他笔下的山
都是梦里家门口的“野”山
名气不大
却陪伴了他许多年
他笔下的树木
有乌桕树、枫树
是江浙安徽一带的常见树种
现在已经很少见到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说:
有别于那些程式化的山水画
徐浩田的山水画源于山野
脱胎于自然的写生依据
再加以提炼重构
小屋、流水、老桥、人家……
不足为外人道的山村野景
在徐浩田的笔下
带给观者扑面而来的
浓郁生活气息
一见清心,向往非常
2022年9月
徐浩田与世长辞
他那幅未完成的山水画
已被儿子徐赓良珍藏
可期待有一天,一幅
“父子俩的江山图”将惊艳面世
惟愿在桥的另一端
徐老也能寻得心中山水
行走在深山古道
沉浸于烟雨自然
继续自己的绘画人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