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年夫妻亲一口噩梦都得好几宿,看到很多中年夫妻在同一个屋檐下,早已经没有共同话题,彼此宁愿玩手机,也不愿意跟伴侣说话等等。
人到中年,当婚姻成为一种责任,而没有了爱,那么婚姻生活就变得乏味起来。
不是夫妻之间不需要爱,而是很多中年夫妻忘记了怎么爱伴侣。
苏芩说:“人到中年,婚姻多半已死。只是困于责任、子女、以及眼前稳定的生活而捆绑在一起。谈离婚代价太大,谈爱情又像个笑话,渐渐地处成了只谈事不谈心的关系。多少人的婚姻状态就四个字,活着、忍着。只要不给对方惹麻烦、只要不撕破最后的遮羞布,就依然还是人前的好夫妻”。
这种婚姻状态,考验着夫妻俩谁的忍耐度强,一旦其中一方攒够了失望或是有了离婚的能力,那么就不会再忍着了。
其实,中年夫妻,在婚姻中的状态:四个字。
1,相互忍耐。
总是听见不少人在他人面前抱怨自己的婚姻时说,我真是受够TA了,如果不是看在孩子的份上,我早就跟TA离婚了……
事实上,能说出这种话的夫妻,内心深处都明白自己没有离婚的能力和勇气,不过是扯着离子做幌子,好掩饰自己的“怂”。
这是一种很真实的心理,因为人性本就是趋利避害和权衡利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并没有错。
事实上,当你觉得自己在忍耐伴侣的时候,对方也在忍耐着你。
因为很多中年夫妻明明生活在同一片屋檐下,却活成了彼此生活的旁观者。
心理学中的“情感账户”理论揭示,长期不进行情感储蓄的关系终将破产,就像住在对门的邻居,每天见面点头寒暄,却永远触碰不到对方真实的温度。
这种相互忍耐,是以彼此的利益都没有受损为前提,如果利益被打破,关系就岌岌可危。
2,各过各的。
中年夫妻,感情淡了是正常现象,没有激情,却又因为家庭、孩子等不得不选择凑合过日子。
为了假装自己过得好,会在人前假装幸福,强颜欢笑,却在人后各过各的。
面对情感需求,有心理学研究显示,中年男人对情感需求的度下降63%,而女人因为激素变化更渴望亲密。
这就像是硬币的两面,想要解决这种困境,就要找到折中的办法,让双方都意识伴侣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给予对方自己想给的,或是懒得经营夫妻关系。
当然,中年夫妻的婚姻需要的不是全部的捆绑,而是恰到好处的留白,就像两棵并肩生长的树,根系在地下紧密缠绕,枝叶却在空中保持适度距离。
这种“亲密有间”的状态,恰恰是抵御审美疲劳的良方。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中写道:“最好的相处,是彼此都能安心做自己。”
这种各过各的,是以彼此愿意相互配合为前提,在大方向上步伐一致,明白谁家锅底都有灰,就不会痛苦和难过,反而庆幸能有空间做自己。
3,全靠责任。
中年夫妻,好像谈爱已老,很多人都不再轻言爱情,说的最多的话题是围绕孩子、老人、家庭、收入等等。
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活在充满琐碎的生活中,没有时间矫情,又或是没有精力矫情。
不是不需要爱情,只是生活的重担已经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看多了别人的故事,期望变得越来越现实,不再奢望虚无缥缈的爱情,而是能看得到的幸福。
比如家庭收入稳步上涨,孩子健康又孝顺。
杨绛先生说:“中年夫妻,全靠良心,激情褪去时,婚姻才刚刚开始,婚姻的本质是陪伴和责任,而成熟的爱,靠的是良心,人生的后半程,全靠责任。”
中年夫妻不是没有想过离婚,而是明白离婚带给自己的损失是什么,在看清自己和现实后,不得不选择让彼此都能成为赢家的合作。
毕竟爱淡了,还有良心和责任,与其相互伤害,还不如选择利益最大化。
中年夫妻就像普洱茶,越陈越要有醒茶的过程。偶尔把彼此从生活惯性的茶罐里倒出来透透气,才能泡出醇厚回甘。
那些各过各的时光,不该是渐行渐远的序曲,而应成为酝酿惊喜的前奏。
当我们在各自的世界里成长蜕变,终将在某个清晨发现,对方眼中又闪烁起令你心动的新鲜光芒。
END
今日话题:你现在的夫妻状态是什么样的?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