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能查出什么病?为啥一抽就好几管,剩下的会用来干嘛?

樱碟好的养护 2025-02-21 09:16:4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在医院的候诊区,人们或静坐等待,或低头翻阅手机,而护士的叫号声此起彼伏。

轮到自己时,医生往往会开出一张化验单,上面列满了密密麻麻的检查项目。

患者接过单子,走向抽血窗口,心里总有些疑惑:“为什么每次抽血都要抽好几管?这么多血究竟查什么?剩下的血又去了哪里?”

血液是人体内的信息载体,就像一条流动的“数据河流”,承载着各种关于健康状况的关键信息。

它运输氧气和营养,还携带体内代谢的废物、激素、抗体等物质,甚至隐藏着某些潜在疾病的蛛丝马迹。

医生可以通过血液检查,窥探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排查疾病,甚至预测未来的健康风险。

抽血能查出什么病?

当医生开出血液化验单时,往往是为了帮助确认或排除某种疾病。

血液检查的种类繁多,从最基础的血常规到复杂的生化、免疫学检查,每一项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血常规是最基础的检查之一,主要分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成分的数量及状态。

它可以反映出贫血、感染、炎症、白血病等疾病的存在。

红细胞数量过低可能提示贫血,而白细胞异常升高可能意味着感染或炎症反应。

生化检查则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评估身体的代谢状况。

糖尿病、肝炎、肾病、高脂血症等许多慢性疾病都可以通过这类检测发现。

血糖水平异常可能意味着糖尿病,而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可能提示肝脏受损。

血脂检测主要用于评估心血管健康情况。

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息息相关。

如果“坏”胆固醇(LDL)过高,而“好”胆固醇(HDL)偏低,就意味着血管可能正在悄悄变窄,甚至堵塞。

免疫学检查则用于检测人体是否存在感染、自身免疫疾病或过敏反应。

乙肝、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的筛查,往往依赖血清中的抗体或抗原检测,而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指标可以用于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

肿瘤标志物检测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一类检查。

某些特定的蛋白质或酶,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可能在癌症患者体内异常升高。

这类检测可用于辅助早期发现某些癌症,如肝癌、胃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肿瘤标志物并不能单独作为癌症的确诊依据,而是需要结合影像学、病理检查等进一步确认。

血气分析则专门用于检测血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及酸碱平衡,主要用于重症监护和呼吸系统疾病的评估。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都可以通过血气分析发现。

为啥一抽就要好几管?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一次检查,为什么不能一管血搞定?”每种检查所需的血液成分不同,有的检查需要血清,有的需要全血,有的需要抗凝处理,有的则不能添加任何物质。

抽血时需要不同类型的采血管,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采血管的颜色并非随意设计,而是有严格的规范。

紫色管含有抗凝剂,主要用于血常规检测;红色管不含抗凝剂,可用于生化和免疫学检测;蓝色管含有柠檬酸钠,适用于凝血功能测试;灰色管则用于血糖测定,因为它可以抑制血糖在采集后被红细胞继续消耗。

现代医学越来越强调精准诊断,许多疾病的检测需要多个指标共同评估。

肝功能检查是看转氨酶,还需要结合胆红素、白蛋白等多项指标综合判断,而糖尿病的评估要测空腹血糖,还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

医生在开具检查时,往往会综合考虑多个指标,而这就意味着需要采集更多的血液样本。

剩下的血会用来干嘛?

抽血后,实验室人员会按照要求将血样分离、分析,而在检测完成后,并非所有血液都会被立即丢弃。

部分血样会被妥善保存,以备后续复查。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或是医生怀疑某些疾病需要追加检查时,实验室可以利用剩余血样,进行进一步分析,而无需再次抽血,这能减少患者的不适,也能提高检测效率。

一些医学研究机构或疾病监测中心,可能会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使用部分血样进行科研分析,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开发新的诊断方法或评估公众健康状况。

流感病毒的变异监测、癌症早筛技术的开发、糖尿病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都可能涉及对血液样本的分析。

所有血液样本的使用和保存,都必须严格遵循医学伦理和法律规定,确保不会侵犯患者隐私或用于未经授权的用途。

结语

血液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它记录着生命的点滴变化,也为医生提供了诊断的线索。

从血常规到肿瘤标志物,每一项血液检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帮助医生揭示疾病的真相。

而一次抽取多管血液,实际上是为了确保各项检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而不是单纯地“多抽一点”。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血液检测技术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简单的血液检查早期发现,甚至在疾病尚未发作时就能预测未来的健康风险。

定期体检、关注血液健康,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

或许,每一管血液里,都藏着守护生命的密码,而科学的诊断,正是解锁这些密码的钥匙。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健康体检指南》.

《中华医学杂志》.血液检测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床检验规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1 阅读:25
樱碟好的养护

樱碟好的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