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别乱吃,这两类降压药或成癌症诱发剂,很多人都在用!

樱碟好的养护 2025-02-20 18:02:4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一粒小药丸,暗藏健康隐患?

李大爷站在药柜前,盯着那瓶陪伴自己十多年的降压药,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医生说要按时吃,可最近新闻里却报道某些降压药可能和癌症有关。

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他叹了口气,摇摇头,心想:“反正吃了这么多年,也没出什么事……”

这个场景或许并不陌生。

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早已习以为常,甚至有些人把它当成“救命稻草”。

而你是否想过,一些看似无害的小药丸,可能在悄悄改变你的健康轨迹?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隐秘的健康真相。

降压药,真的是“安全的港湾”吗?

高血压,人称“沉默的杀手”,它不会让你立刻倒下,却在不知不觉间损害着心脏、血管、肾脏,甚至大脑。

为了控制血压,许多人终生服药。

而最近的研究却指出,某些类型的降压药可能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两类降压药——“沙坦类”和“普利类”,近年来被多项研究指认为可能增加癌症风险的“嫌疑犯”。

第一类:“沙坦类”降压药,隐藏的风险

“沙坦类”降压药(如缬沙坦、厄贝沙坦)因其良好的降压效果,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而2018年,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部分缬沙坦药物中检测出N-亚硝基二甲胺(NDMA),这是一种已知的强致癌物。

NDMA是什么?它存在于工业溶剂中,还曾经是实验室用来诱发肝癌的“标准试剂”。

长期接触NDMA,可能增加患胃癌、结直肠癌甚至肝癌的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NDMA的污染可能并非个别现象。

2019年,全球多个国家相继召回了一批受污染的缬沙坦药品,而这些药,曾是无数患者每日服用的“救命药”。

但这里要澄清一点:并非所有“沙坦类”降压药都含有NDMA,污染问题主要涉及部分批次。

而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即便是长期使用的药物,也可能隐藏着未被发现的健康风险。

第二类:“普利类”降压药,与肺癌风险的微妙关联

“普利类”降压药(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常用于控制高血压,并被认为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而一项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的研究发现,长期服用普利类降压药的患者,患肺癌的风险可能增加。

研究人员分析了近百万名高血压患者的数据,发现使用普利类药物超过5年的患者,患肺癌的风险比未使用者高出14%。

研究者推测,这可能与普利类药物导致缓激肽(bradykinin)和前列腺素在肺部积聚有关,而这两种物质可能促进肺部炎症和异常细胞增殖。

这并不意味着普利类降压药一定会导致肺癌,但如果你本身就是肺癌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家族有癌症史),或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重新评估用药方案。

降压药,究竟该不该停?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疑惑:既然这些降压药可能有风险,那是不是该立即停药?

答案是:不能擅自停药!

高血压本身就是严重的健康威胁,如果贸然停药,可能导致血压骤升,引发心梗、中风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有没有更安全的降压方式?当然有!

健康生活,才是最强的“降压药”

如果把降压药比作“救火队员”,那么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不让火灾发生的防火墙”。

许多高血压患者之所以离不开药物,往往是因为生活方式没有得到改善。

1.控制盐分,让血管喘口气中国人的饮食普遍偏咸,而过量的钠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约一啤酒瓶盖的量)。

而很多人的实际摄入量远超这个数字!减少盐分,可以从少吃腌制食品、用天然香料代替食盐开始。

2.适量运动,让血压更稳定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研究表明,规律运动可使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降低5-10mmHg,相当于某些降压药的效果!

3.控制体重,减轻心脏负担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风险因素。

每减少5%的体重,血压可能降低2-5mmHg。

减少精制碳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是健康减重的关键。

4.远离烟酒,减少血管损伤吸烟会收缩血管,增加血压,而酒精则可能导致血压波动。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戒烟戒酒是最直接有效的降压措施之一。

结语:健康的选择,才是人生的保障

李大爷最终还是去医院复查了血压,并在医生的建议下调整了用药。

他开始注意饮食,减少盐分,每天散步半小时,甚至戒掉了多年的老酒瘾。

半年后,他的血压稳定了,整个人看起来也精神了许多。

降压药不是万能的,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可靠的“长久之计”。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正在使用降压药,不妨重新审视自己的用药和生活方式,给自己一个更健康的未来。

健康,从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参考文献

麦克默里,J.J.V.,和帕克尔,M.(2018)。“血管紧张素受体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证据综述。”美国医学会杂志:心脏病学。

Hicks, B. M., Filion, K. B., Yin, H., et al. (201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肺癌风险: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 BMJ, 363, k4209。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2019年)。“更新:FDA提供关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中NDMA杂质的其他信息。”

这篇文章揭示了某些降压药的潜在风险,更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做出更明智的健康选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18
樱碟好的养护

樱碟好的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