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塘口遮阳,浮萍覆盖率,水温调控效果,夏季管理要点
在咱们的水产养殖界,大闸蟹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一种水产。大闸蟹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里,它的特点是青背、白肚、黄毛、金爪。其价值可不小,不仅肉质鲜美,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能给养殖户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而且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像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元素含量都比较丰富。从市场数据来看,在蟹季的时候,一只大闸蟹在市场上能卖到好几块钱呢,要是品质好些的,价格更高,这也是很多养殖户想要养殖大闸蟹的原因。
不过呢,养殖大闸蟹也是有不少痛点的。就说这夏季管理吧,很多养殖户都头疼不已。就拿我自己身边的事儿来说吧,我有个江苏阳澄湖附近的朋友,他也搞大闸蟹养殖。有一年夏天,那天气热得不像话,气温一天天往上升,水温也跟着蹭蹭地高。他发现大闸蟹的活力明显不如以前了,吃食也少了,而且还有不少出现了蜕壳不顺利的情况。这就是没管好水的温度,水温太高了,大闸蟹的生长就受到了影响。
大闸蟹养殖现在主要有几种模式,有像我朋友那样的土塘散养模式,也有那种池塘精养模式。不管是哪种模式,池塘管理都是关键。在南方很多地方,像湖北、江苏、浙江这些大闸蟹养殖比较多的地方,夏季湿热的气候对大闸蟹的养殖是个挑战。因为湿热天气容易让水里的有害细菌滋生,水温也会升得特别快。
说到水温调控,浮萍覆盖率在这方面能起到不小的作用。浮萍是个很有用的东西,不同品种的浮萍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还不太一样。比如说少根紫萍,它繁殖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覆盖比较大的水面面积,能有效地遮挡阳光,减少水体的热量的吸收;还有凤眼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浮萍,它对水温的调节能力也不错,不过它繁殖能力太强,要是不管的话,很可能会泛滥成灾,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再有就是浮萍属的其他一些品种,像青萍,它相对比较小巧,含氮量比较高,能起到一定的肥水的作用,但对水温调控效果没有少根紫萍明显。
浮萍的覆盖率和水温、水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般来说,在夏季高温的时候,如果浮萍的覆盖率达到30% - 50%左右,对水温的调控效果比较好。以我在湖南岳阳看到的一家大闸蟹养殖场为例,他们夏季会通过人为投放少根紫萍来调节水温。他们发现,当浮萍覆盖率达到40%的时候,池塘水温比没有浮萍覆盖的池塘大概低了2 - 3℃。这对大闸蟹来说是非常合适的温度,大闸蟹在这个温度下活力比较强,吃食也正常,蜕壳也顺利。
除了浮萍覆盖率和水温的关系,在夏季大闸蟹养殖的时候,塘口遮阳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浙江嘉兴的一些大闸蟹养殖场,夏季阳光特别强烈的时候,他们会在塘口搭建遮阳棚。这种遮阳棚有的是简易的塑料膜遮阳棚,成本低,搭建方便,适合小型养殖户;还有的是那种钢结构的专业遮阳系统,虽然成本高一些,但是遮阳效果好,而且通风透气。这些遮阳措施能减少阳光直接照射水面,降低水体的温度,防止水温过高对大闸蟹造成伤害。
说到塘口遮阳,这和浮萍覆盖率的调节是相辅相成的。有的养殖户觉得有了遮阳棚就不用管浮萍覆盖率了,这是不对的。因为遮阳棚只能遮挡部分阳光,而且遮阳棚下可能形成局部高温闷热的环境。浮萍在这个时候可以补充对水体的调节作用。在北方一些养殖大闸蟹的地方,比如辽宁营口,虽然气温没有南方那么高,但是在夜晚如果池塘水温降不下来,也对大闸蟹不好。所以在那里的大闸蟹养殖场会结合浮萍覆盖率和冬季的塘口管理方式来综合调控水温。
在夏季管理大闸蟹池塘的时候,还有一些其他的要点。比如说池塘的水质管理,这也是非常关键的。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闸蟹的健康。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下,水里的有机物分解快,容易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像在江西鄱阳湖周边的养殖户,他们都特别重视水质监测,定期会检测水里的各种指标。他们会用一些生物调控的方法来改善水质,比如在池塘里种植一些水生植物,除了浮萍之外,还有芦苇。芦苇这种植物呢,它生长在水边,根系比较发达,它不仅可以吸收水里多余的养分,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还能为大闸蟹提供一定的栖息场所。而且芦苇在水里能吸收一些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改善水体溶氧性有好处。
还有就是塘口的淤泥管理。在广东有些大闸蟹养殖场的池塘底部淤泥比较厚,这也是一个隐患。因为淤泥里面有机质多,在高温情况下容易发臭,滋生细菌。所以在夏季管理的时候,他们会适当清理一些淤泥,并且在新的淤泥上撒一些生石灰消毒。这也是南北养殖大闸蟹在养殖环境方面的一些差异,南方池塘淤泥堆积相对较快,更要注意淤泥管理。
另外,大闸蟹在夏季的饲料投喂也有很多讲究。在福建养殖大闸蟹的朋友告诉我,他发现夏季大闸蟹食欲下降了,但是为了保证大闸蟹的生长,不能一点饲料都不喂。他开始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投喂量。他不再投喂那种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而是改投喂一些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饲料,像一些南瓜、胡萝卜等切成的小块。而且投喂量也减少到平时的三分之二左右。这样既保证了大闸蟹的营养需求,又不会因为饲料剩余污染水质。
大闸蟹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防控也关系到养殖的成功与否。在山东临沂有养殖户跟我说,他之前忽视了夏季疾病的预防,结果池塘里大闸蟹出现了肠炎的情况。后来他开始重视起来,在夏季定期给池塘消毒,他还会在饲料里添加一些中草药,像大蒜素、黄连素等,这些中草药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从3年的大闸蟹养殖周期来看,夏季这几个月的管理对整个养殖期的收益影响很大。如果在夏季因为水温高等问题导致大闸蟹生长缓慢或者出现疾病死亡,到了秋季蟹季的时候,产量就会下降,价格再高也弥补不了损失。所以说夏季的大闸蟹养殖管理,就像是一场保卫战,要全方位的考虑塘口遮阳、浮萍覆盖率调节、水质管理、饲料投喂和疾病防控等各个方面。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您大闸蟹养殖的过程中,您觉得哪个环节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呢?是水温调控、水质管理还是其他方面呢?希望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