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发了篇《金玉良缘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薛姨妈和薛宝钗捏造的?》,有网友这样评论:“宝钗的金锁,不是别的出家人给的,是“癞头和尚”给的!癞头和跛足在红楼梦里就是命运的代名词”。
这话说得对不对呢?对的。在《红楼梦》里,和尚道士尼姑道姑的话很多,有的是顺嘴胡说,比如马道婆说供奉了西方大光明普照菩萨,就“可以永佑儿孙康宁安静,再无惊恐邪祟撞客之灾”,转眼就魔魇凤姐宝玉,差点儿要了两条小命。而有的,比如一僧一道的预言,无不应验如神。
不过,“是”和“信”是两回事。我们读者知道一僧一道的话可信,书中人也知道吗?会相信吗?
黛玉三岁时,有一个癞头和尚预言,“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事后来看,黛玉见了宝玉这表兄,是“父母之外”的“外姓亲友”,并且总是爱哭,果然一辈子不能病愈。这癞头和尚说得很准确吧?他应该就是那“一僧一道”中的吧?
我们知道他说得准确,林如海可不相信他的。要不然,也不会把六岁的女儿送到“外姓亲友”贾家来了。
甄士隐遇到的,干脆就是一僧一道。他们也对英莲的命运做了预测:“有命无运、累及爹娘”、“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他们还建议“舍我罢,舍我罢”,就是要英莲跟他们走、去出家。
我们读者也知道,他们的预言非常准确。但甄士隐相信吗?虽然“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但真的会把唯一的女儿“舍”给他们、让他们带走吗?
癞头和尚给林如海夫妻的建议,他们不听;一僧一道给甄士隐的建议,他也不听;同样是癞头和尚给宝钗的“冷香丸”(给的并不是丸药,是药末和药方,需要薛家自己配制),宝钗就信了,千里入京,也要带来;另一个癞头和尚给的金锁(给的也不是金锁,莺儿说“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可见是给了两句话,让薛家自己打造金器。只是薛家豪富,不在乎几两金子,用“和尚给的”来指代金锁),薛家也相信了,宝钗还“天天戴着”,为什么?
因为给黛玉和英莲的建议,根本没有操作性。如果像妙玉那样,只是出家,找个离家近点儿的庵寺住着,父母可以经常探望,倒也罢了;但让黛玉不闻哭声、不见外亲,让英莲跟他们走,林如海与甄士隐如何舍得!
反观给薛家的建议:冷香丸虽然“真真把人琐碎死”,但以薛家的财力人力,再加上“可巧”,一两年就配成了这料药。而一旦配成,就可以长期保存,几年、几十年慢慢去用。这样的建议,薛家自然可以接受了。
所以说,和尚道士的话,只有读者才知道“可信”、“不可信”;而作为书中人,只有“能信”或者“不能信”、也就是可操作性罢了。
至于薛家为什么相信、或者不是相信而是利用“金玉”的说法,我在《金玉良缘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薛姨妈和薛宝钗捏造的?》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