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谈判!76亿的项目被迫取消,中方火速出手给“真凶”定罪​

万视观察 2025-01-31 23:32:30

2025年初,一则消息如巨石投入商业的湖面,激起千层浪。据第一财经2025年1月9日报道,中国企业在欧盟市场遭遇重创,因欧盟一系列不合理调查,被迫放弃总价值约76亿人民币的投标项目,另外还有超过80亿元人民币的其他项目受到牵连。这一事件瞬间成为商业领域热议的焦点,让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再次被推到了聚光灯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企业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贸易博弈?

欧盟(资料图)

时光回溯到2023年1月12日,欧盟的《外国补贴条例》(FSR)正式生效,并于同年7月12日开始实施。按照欧盟的说法,该条例旨在消除外国补贴带来的影响,确保欧盟27个成员国的企业享有公平的竞争环境。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自条例实施以来,中国企业就成为了重点“关照”对象。

2024年初,中国中车旗下一家子公司参与保加利亚政府电动列车的公开采购招标。中车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合理的报价,本有极大希望拿下项目。可就在招标过程中,欧盟依据FSR对中车这家子公司展开调查。毫无预兆的调查让企业陷入困境,各种繁琐的审查程序接踵而至,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应对。最终,不堪重负的中车子公司无奈退出招标,失去了这个极具潜力的市场机会。

几乎在同一时期,一家中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计划在罗马尼亚建设和运营一个光伏园区。这一项目对于推动当地清洁能源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也符合双方的利益。但欧盟再次以FSR为由启动调查,质疑中资企业可能存在的“外国补贴”问题。在调查期间,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得项目推进举步维艰,原本的投资计划被打乱,不仅延误了工期,还增加了大量额外成本。

太阳能电池板(资料图)

更有甚者,2024年,欧盟委员会还突击搜查了安检设备制造商同方威视在波兰和荷兰的办公室。这种突如其来的执法行动,让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受到严重干扰,员工们人心惶惶,业务拓展也被迫停滞。同方威视多年来在欧洲市场积累的声誉和客户资源,都在这次事件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面对欧盟的一系列不合理举措,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发展遭遇重重阻碍。这些调查不仅直接导致中国企业失去了众多投标项目,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些被迫放弃的项目,前期投入的大量资金打了水漂,包括市场调研、标书制作、项目规划等费用。而且,企业的信誉也受到影响,在欧洲合作伙伴和客户眼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后续的业务拓展变得异常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商务部果断出手。据环球网2025年1月10日报道,2024年7月10日,应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有关规定,商务部发布2024年第28号公告,决定就欧盟依据《外国补贴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中国企业调查中采取的相关做法进行贸易投资壁垒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商务部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向各个利害关系方核实相关情况,广泛听取意见。然而,欧盟委员会却未提交答卷及相关评论意见,试图逃避责任。但这并不能阻挡中方揭开真相的脚步。

贸易(资料图)

经过数月的深入调查,大量确凿的证据被收集起来。调查发现,欧盟在FSR调查中存在诸多不合理做法。其对外国补贴的认定标准模糊不清,让中国企业无所适从。同样的经营模式和补贴情况,中国企业被认定存在问题,而来自其他国家的企业却能安然无恙,存在明显的选择性执法行为。

FSR调查涉及范围庞大,一个项目的调查往往牵扯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从生产环节到销售渠道,从财务状况到技术研发,给企业造成了严重负担。调查程序不公开、不透明,企业参与调查如同置身迷雾之中,不知道何时会被调查、调查的重点是什么,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不仅如此,欧盟还采取突袭检查等执法手段,且明显超出必要限度。对市场扭曲等关键认定主观随意,完全不顾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FSR调查中的不合理做法叠加举证责任倒置和严厉惩罚,让中国企业在调查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面对调查形成巨大压力。

2025年1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正式宣布“已经认定欧盟对中国企业调查中采取的相关做法构成贸易投资壁垒”。这一公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商业舞台上引发强烈震动。它表明中方绝不姑息欧盟这种损害中国企业利益的行为,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发布调查结果的时机刚好选在法国新总理贝鲁宣布访华之后。此前,欧盟在对华下达制裁命令期间,法国最先附和。2024年10月份,欧盟委员会不顾中方反对,执意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为期5年、最高达到45.3%的“最终反补贴税”。中方也明确回应,若是对方执意如此,不介意在白兰地、乳制品等产品之外再次增加调查项目。

法国新总理贝鲁(资料图)

此次中方在贝鲁访华前公布调查结果,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策略。这让法国意识到中国有足够的反击能力,在贸易谈判中不能随意损害中国利益。法国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其经济发展与对华贸易紧密相关。白兰地、乳制品等多项被中方反调查的项目都是法国的主要经济来源,若是未来一直被限制,将会对法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欧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本应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中欧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基础深厚。过去多年,中欧经贸合作给双方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促进了就业,推动了技术进步,提升了双方人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欧盟一系列不合理的贸易政策,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对自身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中欧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贸易争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自2024年10月30日起,欧盟委员会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最高税率为35.3%。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并不能提升欧洲本地汽车业的竞争力。法国《世界报》2025年1月9日刊文称,过去20年时间里,中国成功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汽车世界”,凭借技术专长和电动车电池的优势,使得欧洲在短期或中期内难以匹敌。

未来,希望欧盟能够重新审视其对华经贸政策,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而不是采取单边行动。中欧在新能源、科技、环保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只要双方相向而行,增进互信,中欧经贸关系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40 阅读:21489

评论列表

看客

看客

29
2025-02-01 06:15

中国采购法国飞机订单取消了没有?中国应该全方位制裁和打压法国企业才是王道!

愚佳宗宸

愚佳宗宸

11
2025-02-01 16:05

我一个退休工人有以下看法供各位参考:1,应以内需为根本。外贸合同一律按约处置。2,对付制裁,不管什么,一律对等制处置。3,国家公开宣称,必要时应采取必要手段予以干预。

辰竹

辰竹

3
2025-02-01 11:37

来嘛,互相伤害看谁能耗过谁

万视观察

万视观察

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