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名义上的周王室影响力日渐衰微,原本制定的以拱卫周王室权力地位的礼乐制度土崩瓦解,各个诸侯国开始无视周朝订立的等级制度,公然发动兼并小国的战争,擅自做大,天下进入了“无君无主”的混乱时代。
儒家:一度濒临死亡的边缘
时代背景决定了传统的周制已经不适合用于治国安天下,急需新的治国思想接过周制的接力棒,一平天下、由乱到治。在此背景下,道家、法家、名家、农家、墨家等思想有如雨后春笋般纷至沓来。
不过善于“怀旧”的中华老祖宗自然不会就此将周制剔出历史长河,为此以孔子为首的代表开始了“复活”周制的艰难行程。
为了复兴周礼、重回周朝“上下有等、亲疏有别”的世界,孔子不畏艰难险阻,扯出了“周之德,乃是至德”的大旗,以期号令天下重回周礼的怀抱;
同时,孔子本人也以周礼非遗文化的唯一传承人自居,“上天将文王之后的德降临到我身”、“上天将中国文化降临我身”,将周朝对君王的“忠顺之德”贯彻到底。
由于当时正处于战乱时期,被周礼压制过久、野心又超级大的诸侯想着做“春秋五霸”,自然对孔子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嗤之以鼻,因此,孔子走哪儿就被驱赶到哪儿。
做官不成,孔子又尝试将周之德向老百姓深入贯彻,希望借助所谓的“民心”造势,来改变诸侯国对周礼的偏见。不成想,孔子对庄稼汉歧视化、工具化的想法被百姓得知,自然也遭百姓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枉为人师”给怼了回去。
所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之所以不受各国君主待见,在与诸子百家思想大比拼中落于下风,根本原因还是他的那一套属于“复古”行为,完全不合当时时代的需要。不仅孔子在世未能推销成功,即便死后400年里,儒家也是处于没落、濒临消亡的境地。
汉朝初期曾组织过治国之道的遴选,最后为何花落“儒家”?
如果儒家就此陨落消亡不见,或者遁入民间,仅供日常为人处世之习俗之用,中华文明还是朝着发展的方向前进,不至于出现原地转圈圈这种止步不前的境地,近代的中国也不会被帝国主义胖揍。
可惜的是,到了汉代,儒家居然一跃千里,不仅“满血复活”,而且复出就达巅峰,成功击败道家、法家、墨家等响当当的治国思想,一跃成王。反之,道家遁入民间,法家遁入幕后,墨家则逐步消亡,真是太过可惜了。
其实在汉朝立国之初,也曾组织过治国思想的遴选工作,而且汉朝之初,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一度占据朝廷思想界的主流,宽松的政治环境成功打开了民众的创造力,助推汉朝开启了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没想到的是,汉景帝之后的汉武帝原本是个雄才大略的雄主,在名将卫青、霍去病的努力下,打破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任上解决了对抗匈奴常处于劣势的难题,踌躇满志、何其壮哉?给后世留下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历史最强音。
就是这么一位雄主,武力爆表的大帝,为何会选择专注于“质胜则文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外在形象、娘气十足的儒家呢?我感觉跟汉初立国之时刘邦有关。
汉朝为何复活濒临死亡的儒家?刘邦:礼让我有了不努力、天生皇帝命的感觉,这感觉谁受得了?
众所周知,刘邦虽然是汉朝开国皇帝,实际上能力不行、形象还不好,打仗打不赢,难得打赢一场就忘乎所以、夜夜笙歌,然后就是到处流窜;
能力不行谦虚一点、文明一点也会博人好感,偏偏非常不注重个人形象和口德,流氓扮相也就罢了,嘴巴还十分不干净,说得好好的时候突然就破口大骂一番,着实让人觉得教养不足。
按照儒家对君王和君子的定义,刘邦断然不会坐上教化天下的“君父”。刘邦也知道自己的性格改不了,也深知儒家那一套“假仁假义”、“道貌岸然”,对儒家也非常不感冒。
当了皇帝之后,有儒生过来求个官做,他把象征着读书人形象的帽子拿过来进行撒尿侮辱,然后用一百种侮辱的语言将其大骂而出,堪称恨儒家到了极点的典范,为此,后世儒生写文章骂他“鸡学舞”、“狗生双翅”。
不过,汉朝最终选择了儒家,也应该跟刘邦有关,因为虽然他很恼儒家,但却也从儒家获取了他想要的东西:不努力、天生皇帝命的美感。
刘邦击败项羽,开了庆功会。各个将领齐聚一堂、开怀畅饮,气氛好不热闹。作为名义上的领袖,刘邦自然希望大家都能尊重一下他,没想到这些将领们流氓习气过重,不仅对他视而不见,而且大呼小叫、没个体统。刘邦对此厌恶至极。
考虑到以后登基称帝还要号令天下呢,底下人这帮没有尊卑的模样如何让他发号施令呢?这个时候,刘邦想到了儒家,因为儒家提倡的周礼就是为立尊卑、立天命做准备的。
不论是周礼还是照葫芦画瓢的儒家,都是大力提倡“血缘定亲疏”,自己做了皇帝不就是血缘高人一等吗?自己就是受天命做天下之主,相当于不用努力就是天生的皇帝命。这种感觉谁受得了?
这么一想,刘邦想到了复活儒家之礼刻不容缓。但因为当时汉朝面临的生产发展和外部军事压力过大,慑于法家思想成灭秦的“罪魁祸首”的压力,汉朝开始启用了道家恢复经济。
到了武帝时期,对外战争也打赢了,民生也有了,似乎到了天下太、民间无事的安稳期,这个时候全面恢复儒家的忠顺之德,建立以刘氏血缘为唯一统治血缘的国家,实现刘氏子孙躺着就能当皇帝的愿望,可以开始运作了。
所以说,汉朝为何“复活”濒临死亡的儒家?因为开国皇帝刘邦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礼让我有不努力、天生皇帝命的美感。试问看文章的你,这种感觉谁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