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专业、没素质当优势的乐评人、影评人,你们真的配这个称呼吗

娱非娱 2020-10-03 00:33:40

一起思考一下:乐评人、影评人的存在是为了什么?

第一次出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没打算写;第二次,我仍然略过;第三次、第四次......我决定不再主观忽视这个话题。某些乐评人、影评人,你们真的配这个称呼吗?

当音乐和影视文化的发展日益壮大,高品位音乐、影视作品与日俱增,客观上便促进了音乐、影视批评学科的发展。对音乐、影视文化的品评、讨论、判断开始趋于成熟并多向发展,而作为乐/影评的操作主体,乐评人/影评人也更多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拿乐评人来做解释。

一个合格的乐评人应该具备什么基本条件?

健全的人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必备、也是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但,目前的个别乐评人,似乎并未做到这一点。在“名气”即金钱的市场经济下,妄想一夜成名而不择手段的人太多了。“以灭大师为荣,通过毁大师扬名”、“把诋毁辱骂、没素质当优势,通过吸血大流量者得到名气”......但凡出名,不论黑白。这样的人,怀着这种扭曲的心态,他能做出什么有价值的评价?

前段时间,某丁姓乐评人评价帮唱椅子乐队的刘维“综艺混子”,上了热搜后表示,刘维一定很高兴,因为他的名字挂了一天。前两天,某丁姓乐评人又评萨顶顶的音乐《左手指月》“无聊、装神弄鬼、俗、矫揉造作、毫无美感,不过是个热闹。”,上了热搜被广大听众否定后又沾沾自喜的表示,反正你们评论不了我,真惨,是不是特别无奈......

我不对他这些“乐评”的专业度做评价,但仅从文字表现出的简陋粗暴、私人情绪主导的发泄,且不说不幸被他评价的作品如何,这个人如何可见一斑。乐评的质量不一定代表被评人的水平,但一定取决于乐评人的品质和素质。

专业的修养是一个乐评人必备的职业素养。对于没有明确语义性的音乐艺术来说,没有专业的音乐耳朵,很难去充分理解音乐而评论。

专业的评论应当包含对基础音乐知识、听辨记忆能力、演唱技巧、各种音乐流派风格的掌握、音乐作品分析能力、对文学/美学/文化等等知识的了解。只有腹有诗书,才能做出可信赖程度颇高的评价。

而现在的许多乐评人依然没有做到这一点(不论是不想(有能力却不做)还是不能(没有能力))。

《明日之子乐团季》比赛有一句我印象深刻的评价,学院胡雨桐打鼓表演,乐评人臧先生评价:“打鼓很楞”。上面某丁姓乐评人的“无聊、俗、矫揉造作、不过是个热闹”;《乐队的夏天2

》里说水木年华“油腻”的两位乐评人......

没有一点专业的表述,而是在表达自己个人视角的主观感受。

和专业差别在哪呢?比如我写两句不同风格点评:“某的高低音如何,作词的优缺点xxx,情感表达xx欠缺”;“某唱的真难听,我不喜欢高音,我不喜欢他的词,我觉得无聊。”

看出差别了吗?你可以对音乐有不同的见解,而不是把乐评当成一种吸睛手段,发表攻击性、主观色彩严重的个人观点。

乐评如今越来越趋向娱乐化、趋向“流量红利”,但乐评本身该具有的基本审美门槛和专业素养不该被舍弃。不能为了追求播放量、曝光度、流量红利去玷污这个行业。

乐评如此,影评亦如此。

比如某汪姓影评人,因为想给肖战一个教训,给他粉丝一个教训,所以金扫帚要给他。

比如《长城》上映后,某影评人发布“张艺谋已死”恶意人身攻击;《二十二》上映后,某影评人称受难者为军妓。

我希望不论是音乐还是影视领域都可以出现“人人皆可评”的良性生态,而不是“人人皆可骂”的主观发泄。

0 阅读:29

评论列表

友友

友友

2020-10-03 03:49

没看出来,寻酱Toto老洗地了,肖战工作室看来给了不少钱[笑着哭]

友友

友友

2020-10-03 03:44

你直接说汪海林不行,肖战行不就得了,诛仙1碾压式夺冠,过半参与评价的影评人都觉得诛仙1是最烂的片,加油洗哦[点赞]

娱非娱

娱非娱

边思考、边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