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已经讲到了丝绢奇案前100年的故事,那这篇“下文”将给这个故事画一个圆满句号!
缕清时间线,还原横跨百年的丝绢奇案——显微镜下的大明(上)
友情提示:建议先读缕清时间线,还原横跨百年的丝绢奇案——显微镜下的大明(上)再读下篇,背景介绍基本在上篇介绍完毕
幕起:小帅子承父业,揭露丝绢税和隐田真相老帅死后大约20年,有一个姓帅名家默的年轻人,仁华县人士,再次被卷入丝绢税这桩旧事。
没错,帅家默就是当年无辜惨死的老帅的那个呆头儿子,完美继承了他爸的算学天赋,日常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算数,所以他日常也会帮着官方做丈量土地的活儿。他算是编外人员,按现在的话说,是大明朝的地理测绘工人。
金安知府黄凝道初来乍到,八县联盟固若金汤,第一轮提告溃败
小帅帮百姓量地时,发现实际土地的面积和鱼鳞图册上记录的数据不太一样,于是小帅就央求他的好朋友丰宝玉想办法让他进架阁库。
之前也提到,小帅经历了那场大火就变得更呆傻了,准确说应该是缺少情绪,大部分时候沉浸在算数的世界,他之所以想进架阁库,只是单纯想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算错。
正是这个简简单单的理由,拉开了这场大戏的帷幕。
在好朋友宝玉的帮助下,小帅顺利进入了架阁库。除了证实鱼鳞图册确实有大量伪造痕迹,小帅还发现了一桩经年密事——仁化县一县承担了全府所有的协饷(后变更为人丁丝绢税),也就是故事第一段提到的那桩近百年前的旧事。
小帅是个认死理的人,他直接把仁华县多缴人丁丝绢税的事情提告到了官府衙门。这件案子本来应该是仁华县知县方懋珍来处理的,如果真是这样,这事儿可能就不会那么复杂了。但恰好金安府换知府了,人丁丝绢税的事情就到了新科知府黄凝道手里。
为什么会说事情捅到了知府这里变得更糟呢,知府还比知县高一级,按道理应该可以更好地帮仁化县解决这个多缴税的事儿啊!
人丁丝绢税的事儿已经过了接近100年,也就是说仁化县这税也足足交了这么久了,这时候再给金安其他7个县说:欸,这个税是人家仁华县帮着多交了100年,现在就要回到正规,仁华交仁华该交的,其余不该仁华交的,你们其他几个县就算一下,该怎么交怎么交。
你就说,你如果是另外几个县的百姓,你交不交这税,肯定不交啊。再加上金安8县里面,仁华是最有钱的,另外几个县一个比一个穷。如果再给那几个县添上一笔额外赋税,穷上加穷真把他们逼急了,就直接造反了。所以从治理的角度来说,金安这8个县的知县都不希望这事儿拿出来讨论。
反正仁华交税都交了这么多年了,这笔糊涂账就没必要算清楚了,仁华知县方懋珍自然也是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可是知府黄凝道却执意要把人丁丝绢税的事情算清楚,该仁华交的税仁华继续交,不该仁华交的税,剩下七个县自行分摊。
于是关于人丁丝绢税的第一次会审便在如此背景下开始。
帅家默在堂上论证人丁丝绢税和协饷之间的联系(便是本故事第一段交代的背景),再加上黄凝道有意偏袒,方懋珍为首的几个知县也找不到任何理由驳回小帅提告。
就在小帅的提告即将成功之时,此时杀出了一个名叫程仁清的讼师,相当于今天的律师。
他出场的目的嘛就不卖关子了,搅黄小帅的提告,阻止黄凝道继续调查人丁丝绢税。至于他具体身份,出于什么目的要做这件事,先按下不表,容我先把第一轮会审的故事讲完。
不愧是当地有名的讼师,出场就是王炸,他没有质疑小帅计算有问题,而是直指关键——小帅为什么要做提告的事儿?
小帅一不是官员;二来,在古代提告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普通老百姓一般不会自找麻烦;最后,还直接甩出猛料——小帅爸爸老帅曾因为贪污人丁丝绢税的事儿被调查,最后畏罪自杀(本故事的第二段)。
所以程仁清一口咬定小帅坚持提告人丁丝绢税其动机不纯,再加上小帅私自跑进架阁库查资料,也是违法行为。这招一出,相当于给了小帅致命一击。
小帅替自己辩驳,提告只是为了纠正错误的数字。但小帅纯粹的想法旁人实在无法理解,也不足以当做合理动机来为自己辩驳。
黄凝道就算有心支持小帅,但这提告理由实在站不住脚,也只得将小帅的提告驳回。小帅还因为之前私闯架格库之故被关进了大牢。
好在有黄凝道的帮助,小帅没坐几天牢,就被无罪释放了。黄凝道深知在金安府这一级别是告不成了,所以就点播小帅去更高级别的府衙告状。类比今天,就是在市里面告不了,就跑到省里面打官司,莫名让我想到《秋菊打官司》哈哈哈哈
小帅临走之前,黄凝道把小帅提告的诉状还给了他,还用红笔写了一些批注。
在诉状里面。黄凝道夹了一张邸报,这张邸报后面有妙用,这里面还有黄凝道死磕人丁丝绢税的原因。
邸报就相当于现在的报纸,不过是当时的公务员内部资料,基本上就写一些国家方针大事、人事调动、国家情况变化等等。
关于人丁丝绢税的第一次提告,失败告终,小帅没有放弃,下一回他将前往省城。
前文有一个问题,程仁清什么身份,又出于什么目的搅乱清查人丁丝绢税这个局呢?
程仁清年轻时候因被陷害科场舞弊,后来另谋出路做了讼师,在金安府也算是非常有名的大讼师了。他另外一个身份就更为隐秘了,是当地大乡绅范渊的谋士,或者说棋子更贴切,帮范渊解决一些腌臜事儿。
范渊大家还记得吧,当年受理小帅他老爹的官员之一。这时候的范渊已经退休回老家当乡绅了,而范渊正好是金安人,不过不是仁华县的,别个县的。
范渊本人和人丁丝绢税唯一的关联便是老帅贪污案,但这不足以构成范渊阻止调查人丁丝绢税的强烈动机。
范渊阻止调查的动机和黄凝道推动调查的动机,是同一件事但两人恰好是对立立场。人丁丝绢税背后的深意即将揭开,咱们接着看小帅的第二次提告。
奉兴巡按刘景介入、范渊以退为进,第二轮提告陷入死局
受到黄凝道的点拨,小帅当即带上好基友宝玉前往省城越级提告。另一边,范渊也收到了小帅前往省城告状的消息,连忙派出程仁清、鹿飞龙兵分两路阻止小帅二人。
程仁清负责明处的事儿,连夜赶往省城找到昔日同窗好友把酒言欢,畅谈少年读书的那些旧事。这一番感情交流果然有用,第二天,帅丰二人此前递交的诉状就被驳回了。帅丰二人这才联想起之前遇到程仁清的事儿,他们的提告肯定又被程仁清搅和了。
小帅俩人只能打道回府,看看能不能碰到奉兴的巡按刘景审理人丁丝绢税这桩案子。巡按这个职位虽然看起来不如知府,但代表中央巡按地方,职权极大,所以被省一级别驳回的案子,巡按完全有那个资格重启调查。
《明史》中记载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回城路上,小帅宝玉两人被鹿飞龙埋伏,要不是有一神秘黑衣人相救,就直接死翘翘了。
鹿飞龙就是前文提到的,范渊派出的流氓,他负责暗处的事儿,计划让小帅二人死在回乡路上,这样人丁丝绢税的案子就彻底结束,可惜他的计划被一个神秘人搅和了。至于这个神秘人是谁,出于什么目的要救小帅二人呢,且看后面的故事。
小帅这边运气还不错,无意中撞到了正在各地巡查的巡按刘景,两人将准备好的诉状向上递交。刘景一看,金安府以及上级省部都已经被驳回的案子,本不打算受理。宝玉见状,灵光一现,想起了之前黄凝道多塞的那张邸报,猜想这里面肯定有深意,所以就把那张邸报递上去了。
再看一遍
邸报上有一条重要细节,清丈田亩福建试点已有成效,张居正已经明确提出要打击用各种手段隐匿资产偷税漏税的士绅了,全国清丈即将开始。
是的,这也是黄凝道坚持人丁丝绢税的主要动机,人丁丝绢税和清丈土地又有什么关系呢?且看后文
刘景一看到邸报的内容,立马品出了黄凝道的暗示玄机,话锋一转,直接告诉小帅二人,人丁丝绢税的事情,他刘景管定了。
此时他们正好在揽溪县衙门,刘景直接雷厉风行地命令揽溪县令毛攀凤,打开架阁库让小帅进去彻查人丁丝绢税的案子。
毛攀凤不想好不容易压下去的人丁丝绢税案子再被重启,各种拖延不打开架阁库,但无奈巡按的职权更大。揽溪县的架阁库被打开了,刘景派小帅和两名抄书的书手,一起进去调查往年账目,查清人丁丝绢税的真相。
可惜,没过几天,架格库被火烧了,小帅二人离奇消失。
这火嘛谁放的?不是别人,还是流氓鹿飞龙,为了阻止人丁丝绢税案子的进度,这小子还真的拼命了。不过只靠他一个人还是干不成这么个大事儿,还得有人里应外合才行。
那人正是,揽溪县令——毛攀凤。
要知道火烧架阁库这事儿在当时的大明朝,绝对算得上大罪了,就算明朝死刑不容易判,但少说也得是个流放充军的罪名啊,舒舒服服的当官不好吗?
毛攀凤背后肯定有人,显而易见,范渊这个最不想重启丝绢案的人,不惜下手杀人的乡绅,便是毛攀凤背后的人。
在大明,本地官员不能在当地做官,只能在外地做官,也就是所谓的流官制度。但是当地做事的类似捕快啊/各房书手(相当于现在政府部门办事窗口的人)不属于官员,称作吏,他们能够在本地当官,而且还能世袭举荐。这种制度之下,当县令的虽然官大但不是本地人,再加上下面做事的人和本地乡绅勾结在一起,强龙自然难压地头蛇。本地乡绅大多是退休官员,家族庞大说不定朝中还有人,所以基本上县令这种小官想要办事儿顺畅,都得找点乡绅依靠。
毛攀凤便是范渊的第三股势力,如果说程仁清负责打官司,鹿飞龙负责杀人越货,那这毛攀凤就负责在内部系统里面擦屁股了。
毛攀凤为了甩掉火烧架阁库的罪名,威胁户房一名老书手做伪证,声称架阁库是小帅二人火烧的。伪证相当拙劣,但在当时,人证是最直接的证据,小帅二人就被扣上了火烧架阁库的罪名。
至于小帅二人的消失,不是运气好,也是有人出手相救,不然这俩人就命丧火海了。
虽然没死,但因为”火烧架阁库“的大罪难逃,两人成了通缉犯。小帅二人东躲西藏了几天就被抓住了,押送到金安府审理,主审官是黄凝道和刘景,不过这次审理的案子多了一桩,除了陈年老案——仁化县多交的人丁丝绢税,还有小帅二人火烧架阁库的大罪。
等等,还漏了一个人,范渊这老头儿又摇人了,这人便是金衢兵备道马文才,他官职名儿太长了,大概相当于有部分行政管理职权的地方军事长官,大白话就是这人官职不低,而且手里有兵!
小帅火烧架阁库的案子,由于程仁清的疏忽,户房老书手的伪证很快被揭穿,此案了结。
程仁清因此被范渊厌弃,除了他在栽赃这事儿上没处理好,最要命的是,范渊其实早已觉察程仁清的叛变。
还记得之前小帅两次被神秘人相救的事儿嘛,一次是鹿飞龙的蓄意谋杀,一次是差点被烧死在架阁库,都是程仁清出手干的好事!
程仁清是范渊那边的人,为何会突然倒戈反水呢?
不知道还有人记得前文提到的某个小细节——程仁清没有做官是因为被人栽赃科场舞弊,彻底仕途无望只得攀附乡绅讨生活。
而程仁清本人也算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曾经也想着匡扶天下当个正直的清官。本性上,程仁清骨子里是个理想青年,所以无法眼睁睁看着无辜的小帅二人被谋杀。而当年栽赃他科场舞弊之人就是马文才,马文才的出现也让程仁清想起了一些前尘往事,也算是变相地被激怒了。成为范渊弃子的程仁清,再加上老仇人马文才的激怒,让他彻底倒向小帅这边,与范渊成为敌人。
说回人丁丝绢的案子,这次会审分歧还是很大,好在黄凝道、刘景的合力坚持,范渊这边的毛攀凤、马文才出乎意料地没有过多阻拦,同意了黄、刘两人的主张——清丈各县田亩,重新计算各县人丁丝绢税份额。
此刻,清查人丁丝绢税的真相和清查田亩首次关联上,厘清人丁丝绢税只是黄、刘二人找的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直到此刻,各方人马的小心思这才终于浮出水面,为大家复盘一下。
黄凝道一党,刘景是其助力,小帅宝玉一枚棋子,假意支持帅丰二人提告人丁丝绢税,为仁华县百姓支持公道,实则只是为了仕途发展。
此时正值政治狂人张居正推行新政,要在全国范围内清查田亩,两人非常希望在金安借人丁丝绢案提前开展清丈田亩工作,黄知府是为了回中枢,刘景则是为了升官,这俩人明面上看起来是好人,但动机却还是为了一己私利。
范渊一党,其实应该说以范渊为首盘踞百年的金安乡绅势力,毛攀凤是县一级的内部人,宋仁隐田做账执行人,鹿飞龙杀人越货打手一枚,程仁清职业律师解决小麻烦但已抛弃,至于马文才嘛,其作用咱们后面再说。范渊手中掌握了大量被隐瞒的人口与土地,看到黄凝道要查人丁丝绢案,自然也很快明白,他不仅仅是要查税收,这只是个由头,黄凝道真正做的,是清查被隐瞒的土地和人口。
那既然范渊已经明白了黄凝道的真实目的,那为何又会让黄凝道、刘景二人清丈田亩的目的轻易实现呢?
不不不,姜还是老的辣,是马文才的出现让范渊打开了思路,干脆以退为进直接把黄凝道摆平。
怎么操作呢?
黄凝道刘景这清查土地的命令倒是下发了,但实际执行的人还是当地的官吏,加上黄凝道初来乍到,没有亲信下到基层执行。所以嘛,这清查土地的命令到了最底层味道就彻底变了。
黄凝道想查的是乡绅的地,想抓出乡绅隐田的证据,但执行的人都听乡绅的命令,自然乡绅的地没被重新丈量,先去找无辜老百姓的地各种霍霍。
明目张胆的地方官吏,老百姓十亩的地直接填十二亩,农民能不愤怒嘛,好端端地上面作啥妖,非得重新丈量土地嘛!加上范渊提前准备的水军,在他们的有意撺掇之下,各县的受害百姓直接来了个游行抗议,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杀到金安府衙城门口。
农民游行抗议,这一出就是民变了。
马文才直接把黄凝道、刘景二人扣住,罪名便是强行清丈土地酿成民变,顺势接管金安政务,然后下发撤销清丈田地的命令,最后再给小帅扣上一个民变祸根的名头,反手就是一个斩立决,试图先斩后奏,将此刻的闹剧复原。
这一波,范渊完胜,黄刘二人被停职,小帅即将被问斩,那人丁丝绢税和清丈土地的事儿又该如何呢?且听后文。
奉兴巡抚李世达降神,“皆大欢喜”爽文大结局
死局难破了啊,但范渊百密总有一疏,他还是太小看了程仁清,程仁清被他废弃后,一直和宝玉走访了解当年人丁丝绢税的旧事,也找到了当年老帅留下的证据《丝绢全书》的副本(故事第二段中提到的证据链)。
于是,程仁清只身前往省城招来了奉兴巡抚李世达(正是当年和范渊一起主审老帅的官员之一),李世达一见老帅当年写好的证据本,便知道了事情始末,和程仁清迅速赶往金安府,也在最后关头救下了小帅。
李世达一来,事情就进展得很相当顺利了。连黄凝道这种级别的官员都知道顺应上头的政策趋势,他堂堂正三品巡抚还能不懂。
来到金安府的李世达,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速度解决人丁丝绢税的案子,并直接发出清丈土地的命令,这一次清丈就是实打实查乡绅的地儿了,范渊这次算是真正的穷途末路了。
故事的最后真的是大快人心,爽文结局。
人丁丝绢税重新计算,仁华县税银3530两降为1500两,剩下的2000两其余7县不用承担,用范渊充公的土地财产填充作抵。范渊几个帮凶,鹿飞龙被流放充军,毛攀凤、宋仁、马文才都是涉案官员估计也是凶多吉少了。
从百姓的角度,其他七县的赋税不用增,仁华减了三分之二,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强行增收其他几个县的税也不太现实,像是万成这种穷地方要是再增税,百姓大概率就剩下揭竿而起最后一条路了。
从朝廷的角度来看,就丝绢税每年少收了2000两银子,但是大老虎乡绅范渊被搞下台了,土地全部充公,两项一抵也算是扯平了。
更何况土地清账的成功典型已经立下了,可以在其他地方依法效仿,对解决大明朝乡绅土地兼并问题也有所裨益。
比如这几个江南豪门乡绅哈哈哈哈
奉兴松江徐阶:二十四万亩
嘉兴袁家:二十万亩
钱塘许家:十八万亩
余姚虞家:十七万亩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此时距离大明朝的彻底覆灭只剩下不到百年,张居正誓要清丈土地的政策有效果但几百年积累的隐田、税收的问题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局面。
大结局看似一副祥和欢快的场面,不过是大家一贯喜欢的happy ending而已,哎,生活已经够苦了,电视剧梦幻一点、不切实际一点,又何妨呢。
历史的真相往往比电视剧来得更残酷,《大明》这部剧只是在讲历史讲故事吗?
无形中也能窥见了一些当代事件的影子,或许这就是借古讽今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知不觉也写了近万字,《显微镜下的大明》的故事也写完,咱们这篇文章就这样告一段落吧。如果喜欢萝卜这篇文章,不妨点赞评论转发哟,那咱们下期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