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在三月,草木都难生,今年清明在何时?有何预兆?看农谚咋说

努力生活的我 2025-04-02 17:32:15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我们已经来到了阳历四月,很快四月份的第一个节气——清明就要到了。

最开始清明仅仅只是节气的名字,后来跟寒食节合并,就慢慢演变成了如今咱们所熟知的清明节。

清明节,可是咱中国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

清明节是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和春祭礼俗发展而来的,那是咱中华民族历史相当悠久的节日之一。

它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一个关键节气,通常都在每年公历4月4日到6日这个时间段。

这时候气温回升,草木都开始萌动,百花也纷纷盛开,春天的气息格外浓郁。

同时它还是个庄重肃穆的扫墓祭祖节日,而且,人们还能趁着这个时候亲近大自然,出去踏青游玩,尽情享受春天带来的乐趣,真可谓是兼具多重意义。

《岁时百问》里记载,“万物生长于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说的就是清明节气独有的特点。

当然,对于清明节,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清明在三月,草木都难生”,这句话到底是啥意思?今年的清明又在几月?背后有何预兆?

“清明在三月,草木都难生”这句话,它完整的说法是“二月清明满地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意思就是说,如果清明节落在了农历三月,那就预示着温暖的天气来得比较迟,整体的气温会比较低,这样的气候条件不太利于草木返青生长。

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会遭遇“倒春寒”这类不利的气候状况。

虽说“草不生”有点夸张的成分在里头,但确实也反映出了气温偏低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

据了解,当清明节出现在农历三月的时候,一般就意味着春季气温回升的速度比较慢,很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现象,也就是气温在回暖之后突然又下降了。

这种天气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十分的不利,说不定会让农作物遭受冻害,从而影响播种和生长。

除此之外,与天气变化有关的农谚还有很多,民间还有谚语说“二月清明暖烘烘,三月清明冻死牛”。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清明要是出现在农历三月,农民朋友们得把播种时间往后推一推,免得因为低温让作物受到损害。

而且,清明来得晚还可能会影响到农时,使得春耕春播活动都得往后延迟。

另外,清明在三月对扫墓时间也有影响。

民间有“二月清明莫在前,三月清明莫在后”的说法,意思就是三月清明的时候,扫墓得适当提前一点,可别往后推迟。

这一方面体现了对祖先的敬重之情,另一方面也跟农事活动的时间安排有关系。由此可见,当清明出现在农历三月的时候,清明节的忌讳和讲究就特别多,人们也会格外重视祭祀活动,往往都会提前准备好祭品,把坟墓修缮一番,通过这些方式来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感恩。

根据民间历法来看,今年的清明是在公历4月4日,这天是星期五,农历的三月初七,具体时间是晚上20点48分41秒。

可见今年的清明就是在农历三月。

结合上面所说的那些说法,今年这清明似乎就是“寸草不生”的一年,农民朋友们可得多留个心眼儿了。

不过,这种说法并不是绝对的,毕竟这些说法都是古人依据经验总结出来的,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也没有科学依据,所以并不能精准地反映未来的气候情况,大家还是得理性看待。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说法都是古人给咱们留下的传统文化,还是有一定传承价值的。

马上就是清明节了,那么你们还知道什么与清明节有关的农谚或是习俗吗?

欢迎讨论。原文链接https://www.jiankang23.com

0 阅读:22
努力生活的我

努力生活的我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分享生活的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