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可不单单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一个节气,它寓意着“气清景明,世间万物都清晰地展现出来”,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说,是安排农事活动的关键日子。
在民间,清明节更是祭祖的重大节日,深受大家的重视。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去扫墓,缅怀故去的亲人。
有关清明扫墓的讲究和习俗可不少。民间一直流传着“清明要躲藏,不能床上躺”的说法。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清明快到了,老人们常念叨,有四类人得躲坟,究竟是哪四类呢?这些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清明要躲藏,不能床上躺”这句话它的意思可不是说大家要藏起来,也不是真的不能躺在床上。
实际上,它是在提醒有些人,在清明节期间,最好避开一些活动,免得招来灾祸或者疾病,特别是要避开上坟这类仪式,以保身心平安。
“不能床上躺”,也并非单纯指不能躺着,而是告诫大家,别整天无所事事,得通过一些积极健康的活动,来化解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
比如说,去郊外踏青,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采摘漂亮的野花,折下嫩绿的柳枝,通过这些方式亲近自然,与天地和谐共处。
当然,也可以做一些其他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动。
“躲清明”这一说法,来源于古代的“躲清明”习俗。
所谓“躲清明”,就是在清明节当天,某些特定人群得避开扫墓活动,或者按照传统禁忌,采取其他相应行动,来规避不吉利的事情。
在古代,受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出嫁的女子在清明节要回娘家,这叫“迎女归宁”。
因为当时人们觉得,女子嫁出去后就是外姓人了,不应该参与夫家的祭祀活动。
另外,民间还认为,在清明节这天躲在家中,避免与人发生争执,就能收获好运。
“躲清明”的寓意,就是躲避不吉利,迎来福气和吉祥。
清明节期间,大家忙着扫墓祭祖,一天下来,到了晚上往往会因为奔波劳累而疲惫不堪。
所以,这句俗语也建议特定人群,在清明节期间减少外出,早点休息,恢复精力。
那么,到底哪些人需要“躲清明”呢?老人们常说,有四类人得躲坟。
第一类是孕妇和儿童。
孕妇身体特殊,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墓地那种阴气较重的环境,可能会对孕妇和肚子里的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而儿童心理承受能力差,去墓地祭扫,看到庄严肃穆的场景,可能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冲击,影响身心健康。
第二类是重病患者。
这类人本身身体就很虚弱,如果长途跋涉去上坟,不仅身体劳累,墓地的阴气也可能让他们的健康状况雪上加霜,病情进一步恶化。
第三类是刚出嫁的女子。
在很多地方,为了遵循古代“迎女归宁”的习俗,大家都觉得清明节当天,刚出嫁的女子不适合参与夫家的祭祀活动。
第四类是特定属相的人。
在传统习俗里,属相与当年太岁相冲的人要“躲清明”。
比如属蛇、属猴、属猪、属虎的人,因为这些生肖与太岁相冲,扫墓时可能会导致运势出现波动。
既然知道了哪四类人要“躲清明”,那具体该怎么躲呢?
根据民间的说法,“躲清明”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女子在清明节回娘家,参与娘家的祭祀活动。
另一种是外出踏青,千万别一直待在家里,更不能躺在床上无所事事。
也就是说,清明节当天,需要“躲清明”的人,得早早出门,找个安静、空气清新的地方待着,像山林、河边等地就很不错。
有些人甚至会在户外待上一整天,直到天黑才回家。
此外,民间还有清明节戴柳枝能辟邪、保平安的说法,就和过年贴对联讨吉利一样。
所以,需要“躲清明”的人,不妨在这天戴上柳枝,规避可能出现的不吉利。
清明节“躲坟”,并不是不孝顺,而是人们为了趋吉避凶的一种方式。
建议大家尊重传统习俗,牢记老祖宗留下的传统,这样既能让自己平平安安,也能让家人健健康康地度过清明节。原文链接https://www.jiankang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