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实习期是每个新人都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表面上,这是一段公司和员工互相考察的时期,但实际上,许多企业会利用实习生的“新人身份”设置各种陷阱,尤其是针对刚出校园、毫无职场经验的年轻人。这些看似合理的“好话”,往往隐藏着套路,等到实习期一过,才发现全都是忽悠。
一位职场老油条总结了实习期最容易相信的3句鬼话,句句扎心,提醒每一位求职者擦亮双眼。
1. “实习期就该多干点活,锻炼自己”这句话可以说是实习生们听得最多的“谆谆教诲”。不少企业仗着实习生不敢反抗,安排各种超出岗位职责的工作。除了本职工作之外,什么打杂、搬东西、跑腿等琐事都交给实习生处理,甚至一些老员工也会将自己的任务甩锅给实习生。
对于不了解职场规则的新人来说,他们往往会认为这是“成长的代价”,即使再累也只能默默咬牙承担。然而,问题在于,实习期的表现直接关系到转正机会。如果实习生将大部分精力浪费在无关紧要的琐事上,真正的本职工作却无法达到要求,最后很可能会因为“能力不达标”而转正失败,实在是得不偿失。
2. “转正后再谈薪资”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会告诉实习生:“现在的工资是实习期标准,转正后会调整到更高水平。”这听起来似乎很合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套路。有些公司会在实习期给实习生发放最低工资,转正后却以各种理由推脱加薪,比如“目前公司效益不好”“再观察几个月看表现”等,让员工的期待落空。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入职前公司和员工就应该明确薪资标准,实习期工资通常为转正工资的80%左右。如果公司在入职时含糊其辞,甚至要求签订一些“附加协议”,那么求职者就需要警惕了。这种做法往往是企业为了压低成本,剥削员工利益的手段。
3. “实习工资要扣一部分给中介”不少人是通过学校推荐、中介机构或老员工内推的方式找到实习机会的,而这类岗位有时会涉及到中介费用。正常情况下,中介费用只需一次性支付,但一些不良企业和中介机构会联合起来,要求实习生在整个实习期内,每个月都要将一部分工资交给中介方。
更夸张的是,部分公司甚至会在实习期结束后,以“能力不符合要求”为由拒绝转正,让实习生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这种行为不仅让实习生的收入大打折扣,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造成打击。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实习期是迈入职场的重要一步,但也要警惕那些看似好听的“鬼话”。不要因为害怕得罪人就一味妥协,更不能为了转正而盲目忍让。职场机会很多,遇到无良公司时,不妨果断放手,找到一个真正尊重员工的企业。
各位网友,你在实习期间遇到过类似的套路吗?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