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老文,略作修改。
《战国策》记载:
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
秦武王对甘茂说:“我想出兵向东进攻三川(韩国一地名),然后取周室而代之,你如果能为我实现这一夙愿,我将至死不忘。”
【解读】宜阳是韩国故都,三川郡重镇,也是通往周室的门户。所以,秦王要“窥周室”就必须“车通三川”,攻占宜阳。
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王令向寿辅行。
甘茂回答说:“我请求出使魏国,约定共同进攻韩国。”秦王派向寿作为甘茂的副手。
【解读】向寿,是秦武王从小玩到大的铁哥们,而甘茂是客卿,此举有监督的意思。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记载,是甘茂主动要求秦武王派向寿做自己的助手,让君主最信任的臣子陪同,出使情况由君主所信任的臣子来汇报,这招“自请监军”非常高明。
信任始于透明。打个比方,你手机不设置密码,出去吃饭都带着老婆,每笔消费都让老婆知道,这样,你老婆还会怀疑你有什么秘密吗?
甘茂至魏,谓向寿:“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
甘茂来到魏国,便对向寿说:“你回去告诉大王,就说:'魏国同意听从我的安排,不过我还是建议大王不要伐韩!’事成之后,一切功劳全部归你所有。”
【解读】秦武王23岁就去世了,向寿作为武王从小到大的玩伴,此时应该也不大。
年轻人,最想要的就是建功立业,出人头地。“事成,尽以为子功”,老江湖甘茂一句话就抓住了向寿的软肋,一击即中。所以,向寿这位公子哥,屁颠屁颠跑回去帮甘茂传话了。
利人不利己的事,几乎没人会干。如果你想让别人帮你,首先要想好,你能提供给对方什么。只要诱惑足够大,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
向寿回到秦国,把这话告诉了武王,秦武王令甘茂回国具体说明,不待其返回都城咸阳,武王亲自到息壤(陕西咸阳东郊)迎接甘茂。
【解读】甘茂只说不要伐韩,为什么不把理由直接告诉向寿,让向寿转告秦武王?
谁都能想到,秦武王听到甘茂说不伐韩了,该是多么迷茫,肯定满脑子疑问。所以秦武王还没等甘茂回到咸阳,就亲自去迎接了。
面对面沟通,是效率最高、传递信息最完整的一种方式。文字和代传话,都难免会有误会。我猜测,甘茂早就计划好了,故意不说理由,就等着秦武王召自己回去面谈。
甘茂至,王问其故。
甘茂到了息壤,秦武王问他不能伐韩的原因。
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之多张仪,而贤先王。”
甘茂说:“宜阳是个很大的县,上党和南阳两郡的粮草都堆在那里,它名义上是县,实际上相当于一个郡。现在大王要求军队翻越多重险阻,千里远征而发动进攻,这是相当困难的。我听说,当年张仪西并巴、蜀,北取西河之外,南占上庸,诸侯并不因此就赞扬张仪的能耐,却称颂先王(秦惠王)的贤明。”
“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郝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倗之怨也。”
甘茂继续说:“当年魏文侯任命乐羊为将而攻打中山,用了三年时间才攻下来。班师回来论功行赏时,魏文侯向乐羊出示别人对他的毁谤书信,堆积起来有一箱。乐羊再三叩拜行礼道:‘打下中山不是臣的功劳,这些都应当归功于您对臣的信任啊!’现在我甘茂,不过是个寄居在秦国的外人,樗里子和公孙郝将来必定会就韩国的事情来攻击我,大王也一定会听信他们的说辞。这样一来,则不但是大王您欺骗了魏王,而我也会遭到公仲倗的怨恨。”
【解读】王欺魏王,指秦武王若听信樗里子和公孙郝的谗言,致使联魏伐韩之战失败,就是欺骗了魏王。
樗里子和公孙郝是秦国公子,其母皆是韩国女子,公仲倗是韩相,也是亲秦派领袖,故甘茂伐韩,在内会遭到樗里子和公孙郝的攻击,在外会遭到公仲倗的怨恨。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甘茂又说:“当年曾子在费地,费地有位与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曾参的母亲正在家织布,有人匆忙跑来告诉她,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不信,继续不慌不忙织布。过了一会,又一个人跑来说,曾参真的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还是不信,依旧泰然自若的织布。又过了一会,第三个人跑来说,曾参确实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这次害怕了,扔下织布机,就跑了。
虽然曾参贤德,母亲也很相信他。但有三个人怀疑他杀了人,慈爱的母亲也就不再相信他了。我的贤能比不上曾参,而大王对我的信任也比不上曾母,猜疑我的人更是远不止三个,我恐怕大王日后也会扔下机杼。”
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秦武王道:“我绝对不会听信他们的话,可以与你盟誓!”于是在息壤举行盟誓。
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郝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
果然甘茂在攻打宜阳的时候,五个月都没有攻克。樗里疾和公孙郝便在武王面前说三道四,武王听了也想罢兵,于是派人去召甘茂,把情况告诉他。
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遂拔宜阳。
甘茂道:“息壤之盟还在那里。”秦武王道:“确实有这回事。”于是大规模征调军队,支持甘茂继续进攻,终于攻下了宜阳。
【解读】读史之时,最让我们扼腕叹息的,莫过于君王自毁长城,罢黜甚至是杀了自己最得力的干将,从而使得局势朝着不可挽回的方向发展。比如项羽之于范增,赵孝成王之于廉颇,赵构之于岳飞,崇祯之于袁崇焕。
这些忠臣蒙冤的案子,古往今来屡见不鲜,也再次印证了“信任不是件容易的事”。
猜忌之心,是人性的本能。举个例子,如果你原来很看好的某家公司的基本面,现在股价跌跌不休,你会不会怀疑呢?如果你的交易系统连续几个月亏钱,你会不会放弃执行呢?如果你买的主动型基金表现不好,你能做到“用人不疑”吗?
假设我们是基金经理,该怎么让投资者一直相信我们?如果行情不好,基金业绩欠佳,该怎么让投资者不赎回呢?做人或做事,该怎么赢得别人的信任?
两千多年前的甘茂,给我们生动的上了一课。
1、透明。
人之所以不相信对方,主要是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人之所以对某事持怀疑态度,也还是因为认识不够。假设信息透明,曾参母亲会投杼逃走吗?乐羊回国论功,又怎么会得到谤书一箧呢?
我们看到交易策略亏了,就开始怀疑它是否错了,不也是因为对策略理解不深刻吗?
不要指望别人永远相信你。如果在某件事上,你有所保留或隐瞒,势必会引起对方的猜疑,而对方的猜疑必然导致我们更加的保留或隐瞒,甚至也开始猜疑对方。猜疑链一旦开始,彼此心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了。
如果我们是基金经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定期出报告,多跟投资者互动,经常要写文章阐述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操作思路。千万不能藏着掖着,特别是业绩不太好的时候,更是要开诚布公。
回到工作上,如果领导让你去做某个项目,也应该经常去汇报工作情况。别让领导猜测你是否在认真工作。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你不说,就会有别人帮你说。人性中有一种通病叫做: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别人私下议论的话,大多都不会太好,到时候你解释都来不及。
2、提前“打预防针”。
甘茂提前把未来所有的情况都给秦武王推演了一遍,让秦武王决定是否干。
就好比一个基金经理,在发售产品之前,要先把投资理念和策略都阐述一下,别光说好的而不说坏的,特别是可能的最大回撤要讲,让投资者有心理准备。
就像我们做交易计划,一定是做好涨跌的每种情况的应对,特别是要做好止损的准备。
可惜的是,几乎所有的基金经理都是只展望未来的辉煌,很少有人会说跌了怎么办,更别提预计最大回撤了。
哪怕甘茂事先说了这么多,秦武王也满口答应,但一遇到困境,秦武王还是很快就动摇了。在面对耳目所得的表象时,人很容易受固有的性情影响,冲动决策,提前“打预防针”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至少可以让对方冷静下来认真分析。
3、主动避免猜疑。
我们要主动避免猜疑,因为猜疑一旦形成,就很难修复。就像疑邻窃斧,当有偏见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搜集各种证据去佐证自己的猜测。
大凡成功的人,都会主动去争取或改变事物,而不会像普通人那样等事情发生后再被动应对。更有甚者,即便事情已经发生,有些人仍然像鸵鸟一样把头埋下去,装作看不到。
现实中没什么“三顾茅庐”,最多的永远是“毛遂自荐”,这也是上进心的表现。
以上都是从甘茂的视角在描写,但难道我们不也是秦武王吗?
秦武王说:“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
我们也常说:“我要坚定执行策略,做时间的朋友,坚定执行买卖信号。”
但是,谁又能做到呢?
秦武王虽然满口答应,说不会听信谗言,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甘茂五个月没攻下宜阳,秦武王就开始动摇,想着罢兵放弃。
为什么明明有一套正向收益的策略,大多数人都无法执行呢?
因为任何投资策略,都不是每时每刻都赚钱的。如果一套正确的方法像传说中那样,天天躺着赚钱,那根本不存在执行问题,任何人都会一丝不苟地执行到死。
但真实情况是,任何投资策略都会有亏钱的时候。一旦遭遇不利期,特别是超预期的回撤,基于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投资者就会产生怀疑。这个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再加上别人在耳边吹风,信仰很快就会崩塌。
为什么策略会有不利期?
如果有策略每时每刻都能轻松赚钱,所有人都跑来用,谁做对手盘呢?趋势策略的震荡和连亏,是好东西,它可以让大多数人离开,从而保证策略长期有效。
当你突破买入时,很多人在落袋为安,所以你能买到筹码;当你破趋势线离场时,很多人在越跌越买,所以你的筹码有人接盘。失去了这些对手盘,趋势策略也就失效了。
看似简单的定投策略也一样。A股经过三年多的熊市后,应该不用多说,都能体会到定投的难点。很多指数动不动就腰斩,甚至跌了70%以上,这谁都没想到。见证历史后,就难免会怀疑,看着巨大的亏损,提不起加仓的信心。
当疑虑时,就多想想“息壤之约”,回归策略的本质,琢磨策略的逻辑。
我不迷信任何人,我只信仰策略,因为策略比人简单,策略亏钱了我知道怎么办。而对策略的信仰,需建立在透彻的理解和认知上。否则,一点亏损就会惊慌失措。
本文完~
作者:布衣书生 自媒体:复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