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最新指南:血压降到“<130/80”,是预防中风的关键措施

刘哥哥看养护 2025-03-23 09:54:34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版).

世界卫生组织(WHO). 《全球高血压报告》(2023).

中国卒中学会. 《中国卒中防治报告》(2023).

美国心脏协会(AHA). 《高血压管理最新指南》(2023).

高血压——无声杀手,你了解多少?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头晕、眼花、脖子发紧,甚至偶尔耳鸣?很多人以为这只是疲劳或者年龄增长带来的小问题,殊不知,这可能是高血压在悄悄作祟。

据统计,我国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患有高血压,但超过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血压异常。更可怕的是,高血压本身并不会直接引起疼痛或者明显不适,很多人直到发生脑卒中(俗称“中风”)或心梗,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那么,血压到底控制在多少才算安全?2023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指南明确指出: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是预防中风的关键措施! 这意味着,过去认为的140/90mmHg的“安全线”,在新的研究证据面前,已经不够保险了。

血压高,为什么会引发中风?

血压就像水管里的水压。压力太高,血管壁承受不住,容易破裂或堵塞,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发生中风。

中风分为两种:缺血性中风(脑梗)和出血性中风(脑出血)。

脑梗:血管被斑块或血栓堵住,导致大脑某一区域缺血坏死。脑出血:血压过高,血管爆裂,血液溢出压迫脑组织。

无论是哪种中风,后果都极其严重。轻则偏瘫、语言障碍,重则危及生命。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正常人的4倍以上,而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以将中风风险降低近40%。

哪些人最容易“中招”?

很多人觉得自己年轻、没症状,就掉以轻心。但高血压的“毒手”,远比你想象的伸得更远。看看这些高危人群,你中了几条?

年龄超过35岁,尤其是40岁以上,血管逐渐老化,弹性变差。家里有人患高血压,遗传因素不容忽视。长期熬夜、压力大,作息紊乱会扰乱血管调节功能。爱吃重口味、高盐食物,盐多了,血管里的“水”也多,压力自然上升。肥胖、缺乏运动,脂肪堆积让血管变窄,血流受阻。长期吸烟、饮酒,尼古丁和酒精会直接损伤血管内壁。

如果你符合其中两项及以上,就要格外警惕了。

血压多少才算真正“安全”?

过去,140/90mmHg被认为是高血压的“警戒线”,但最新指南明确指出:血压保持在130/80mmHg以下,是最理想的状态,尤其是有脑卒中、心脏病家族史或糖尿病的人。

为什么要把标准收紧? 研究发现,血压每降低10mmHg,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就能减少20%。很多人觉得“我的血压只是135/85mmHg,应该没事吧?”其实,这已经是“隐性危险区”了,长期下去,血管损伤不可避免。

如何科学控制血压?

既然血压控制得越好,中风风险就越低,那该怎么做呢?方法并不难,关键是长期坚持。

1. 改变饮食习惯,少盐是关键

每天吃盐不超过5克,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的量。多吃蔬菜、水果、坚果、深海鱼类,减少高脂、高糖、高盐食物,血管才能保持弹性。

2. 养成运动习惯,让血管更年轻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骑车、游泳,让心血管保持活力。研究表明,运动可以降低10~15mmHg的血压,比吃药还管用!

3. 保持好心情,别让压力“上头”

压力大会让血管收缩,血压飙升。学会调节情绪,听音乐、冥想、深呼吸,都是不错的方法。每天保证7小时以上的充足睡眠,血压也会更稳定。

4. 远离烟酒,给血管“减负”

吸烟的人,血压比不吸烟的人高5~10mmHg。每少抽一根烟,血管的寿命就能延长一点。酒精同样会让血压波动剧烈,能不喝就不喝。

5. 监测血压,做到“心中有数”

建议每天早晚测一次血压,记录下来,观察波动情况。家里可以备一个电子血压计,血压异常时,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6. 遵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停药

很多人一看到血压降下来了,就觉得“没事了”,擅自停药,结果血压反弹更厉害。高血压是慢性病,控制稳定才是关键。医生开的降压药,一定要按时吃,不可随意增减剂量。

健康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管理。 从今天开始,关注自己的血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血管年轻10岁,远离中风威胁!

0 阅读:4
刘哥哥看养护

刘哥哥看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