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幕府山登高,看大江东去、江山共景

诗意评旅游 2025-01-24 04:50:47

南京幕府山,位于长江南岸,古称“十里长山”,西起上元门,东至燕子矶,长约5.8公里,宽约800米,劳山主峰高190米。时值寒冬,我们乘地铁7号线至“幕府山站”下,从景区水吉路出入口进入景区,沿晋元东路至登云道,登劳山主峰。

幕府山的历史文化渊源由来已久。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威王为了压制南京的“王气”,派人埋金于幕府山西麓金陵冈,此后有“金陵”之城名。秦始皇下江南,从幕府山对岸渡江南下。公元317年,西晋琅琊王司马睿在此渡江到建康(今南京),登基建东晋。

幕府山自古以来就有“金陵佳丽地而以北郊为最”之誉。“幕府登高”习俗始于东晋,盛于明清,已有1600多年历史。每逢重阳节,幕府山登高看大江东去、江山共景,成为南京人的喜爱。

南京坐标原点,位于劳山主峰,登山台阶陡峭,景区环卫工人告诉我大约有500级台阶。

登山台阶转过一个弯道,指示牌显示还有315级台阶。

南京市坐标原点,由国民政府陆军测量局建立于1930年,系一等三角点,是南京市平面坐标的起算点。曾先后作为1952年、1958年和1992年的坐标点,用于天文大地观测、国防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等。

在劳山主峰俯瞰江景,由于离江边稍远,观赏江景的视角和清晰度稍差。

原路返回下山,沿晋元路去江边的观江平台。

观江平台,视野开阔,长江尽收眼底。清代的金陵四十八景,便有幕府登高。

江心八卦洲,洲头灯塔清晰可见。

有学者说八卦洲就是宋代的黄天荡古战场,当年宋朝军队在这里大败金兀术。我深以为然,此处江面辽阔、地形复杂。

远眺南京长江二桥(八卦洲长江大桥),1842年鸦片战争,侵华英军用炮舰在幕府山抢滩登陆,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白云石矿,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挖掉10多亿吨矿石,把原来幕府山海拔205米的最高峰北固峰削平,还留下50万平方米的深陷大坑。昔日风景秀丽、人文荟萃之地尽显荒芜之态,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上个世纪末,南京全面停止幕府山开山采石,启动幕府山植被恢复工程。

白云亭,邻近白云石矿大坑。

幕府山沿江山脚有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观音阁、达摩古洞、五马渡等景观。

头台洞,龙牙滴水。

二台洞,龙头观音。

三台洞,水月观音(底洞);

三台洞,众宝观音(中洞)。

观音阁,始建于明洪武元年间(公元1368年)。

观音阁内3尊千年乌木观音像,为观音本身相,镇阁之宝。

相传朱元璋乘舟西游至幕府山下,忽遇狂风巨浪,刘伯温命人将龙舟系锁在峭壁崖石上,一行人在观音阁为皇上压惊洗尘,后人题诗:

洞口薜萝春色稠,何劳铁链锁孤舟。

一双燕子凌波去,剪却江南万古愁。

达摩古洞,位于山腰之间的陡崖之上,洞口面向江面。

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梁武帝萧衍迎达摩至建康弘扬佛法,二人话不投机,达摩认为机缘不合,便来幕府山此洞偃息,后一苇渡江北上,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禅宗。

雕塑“一苇渡江”,再现了达摩自幕府山江边渡江北上的神话传说。

五马渡,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相传司马氏的五个王渡江至此,其中司马睿所乘坐骑化龙飞去,成为其称帝前的“吉兆”。五马渡因此得名,被誉为“化龙丽地”,是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五马渡广场,“五马渡江、一马化龙” 的五马奔腾巨型铜雕。

民国26年(1937年)南京沦陷,幕府山草鞋峡处约有5.7万军民遭到日军射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草鞋峽遇难同胞纪念碑

夕阳西下,大江东去,江山共景。

0 阅读:0
诗意评旅游

诗意评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