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军队突入俄罗斯境内已超过了一周,这场突如其来的攻势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战况是乌军占领了库尔斯克州的部分地区,对俄罗斯境内的核设施也构成了一定威胁。
泽连斯基和他的将士们为此欢欣鼓舞,将其视为对俄罗斯的一次有力回击,并试图以此来提振士气为未来的谈判争取筹码。殊不知他们很可能已经落入了俄方“诱敌深入”的陷阱。
在这看似胜利的表象之下,一些敏锐的观察者,尤其是来自欧洲的国际智库专家,却表达了深深的担忧。他们认为,乌军的这次行动风险极高,很可能落入了俄罗斯精心设计的陷阱,眼前的胜利不过是海市蜃楼,很可能把乌克兰拖入更危险的深渊。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专家对乌军的“胜利”如此忧心忡忡呢?
乌军在兵力的部署上显得过于激进,几乎倾巢而出,将精锐部队悉数投入到这场冒险的行动中。据报道,参与此次行动的乌军包括“总预备队”和一支训练有素的一线部队,总人数可能超过四万人。这种“孤注一掷”的做法无疑蕴藏着不小风险,一旦这些精锐部队在俄罗斯境内遭遇重创,将对乌克兰的整体军事力量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甚至可能无力抵挡俄军未来的反扑。
俄罗斯方面在面对乌军进攻时的反应也显得耐人寻味,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最初声称,进入库尔斯克州的乌军仅有千人左右,而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实际参战人数远超这个数字,可能高达万人。如果俄军的侦察能力真的如此不堪,为何在乌军持续增兵的情况下,仍然没有采取更为有效的反制措施?是俄军实力不济,还是另有图谋?
更令人费解的是在乌军突入俄境一周后,尽管俄军已向该地区增派了援军,并解除了重型武器的使用限制,但乌军依然能够不断推进,甚至取得了节节胜利。俄军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答案恐怕并非如此。种种迹象表明,俄军很可能在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故意放任乌军深入俄境,待其战线拉长、补给线吃紧时,再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围歼。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泽连斯基及其领导的乌军可以说是在步入一个致命的陷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国家已经察觉到了乌军此次行动的风险,并向泽连斯基发出了预警。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乌克兰似乎并没有将这些预警放在心上,反而在不断增兵,试图扩大战果。可以说这种一意孤行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结果恐怕会自食恶果。
事实上从战略角度来看,乌军此次行动的意义并不一定在于夺取多少土地,而在于扰乱俄军的部署打击其士气,并向西方盟友展示乌克兰抵抗的决心。从这个角度而言,乌军即使现在选择撤离,也已经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而如果乌克兰试图凭借眼前的“胜利”进一步扩大战果,甚至妄图以此逼迫俄罗斯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那就有些不切实际了。
为啥说乌克兰应该见好就收?原因是乌克兰缺乏持续作战的能力,乌军此次行动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突然性和西方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而随着战线的拉长,乌军的补给线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而俄罗斯则可以凭借本土作战的优势,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兵力和物资。长此以往,乌克兰将陷入“战线越长,补给越难,战力越弱”的恶性循环,最终无力支撑。
还有一个原因是俄罗斯不会对乌军的突入坐视不理,俄方已经明确表示,将此次乌军的行动视为“恐怖行径”,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的安全。这意味着俄罗斯很可能会动用更加强硬的手段,甚至不排除对乌克兰发动更猛烈的军事打击,届时乌克兰能不能承受得了就不好说了。
对于乌克兰而言,当前较为理性的选择是见好就收,及时撤回突入俄境的部队,巩固现有防线,并将宝贵的兵力和资源集中用于抵御俄军在乌东地区的进攻,同时乌克兰应该积极寻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争取国际上的更多支持,以尽早实现停火恢复和平。
乌军此次深入俄罗斯境内的行动,可以说是一场充满风险的“莽夫”行为。尽管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战术优势,但长远来看乌克兰很难在这场不对称的对抗中一直占据上风。
如果泽连斯基当局不能认清形势及时调整战略,盲目追求眼前的“胜利”很可能将乌克兰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
这场冲突最终将以何种方式落幕现在还不好下定论,但任何一方的鲁莽和冲动,都会让和平的曙光变得更加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