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暑节气开始,到立秋之前结束,期间就是火气隐藏,金气显现的过程。此时季节在夏,金气迫于残阳而不得不藏伏,于是金气伏藏之日就为入伏的标志,是以金气的伏藏来反衬火气的强旺。夏火为丙,秋金为庚,故而三伏皆为庚日。
书云:伏者何?金气伏藏之日也。金为少阴,阴气迫于残阳,伏而不升,是为金畏火而伏,故至庚日必伏。夏至后三庚入伏,四庚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二庚出伏。入伏和出伏都在庚日,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在夏季,一个在秋季,以立秋为分界。
火为夏热,金为秋凉,立秋之前属未月,季节在夏,火气当令,金气不得不伏藏。金气伏藏,则凉气不显,天气炎热。立秋之后入申月,金气当令,故而秋后之庚不伏藏,庚金不藏,则凉气显现,火气隐藏,所以秋后二庚出伏,代表着暑气结束。
春季的甲,夏季的丙,秋季的庚,冬季的壬,就是四季的力量特点。三伏皆从庚日开始,庚金畏火而藏伏,是以火气压制庚金而伏藏,强火熔金则化水,所以每个庚日都是阴晴转换之时,戊土可制水,于是庚日和戊日都是晴雨转换之日。
庚日雨戊日晴,戊日雨则庚日晴。俗话说:逢庚须变,逢戊须晴。久晴盼戊雨,久雨望庚晴。每一伏都以庚日为首,庚日就为伏头,为晴雨交替之时,所以:伏头有雨,则一伏多雨。头伏有雨,伏伏有雨。雨打伏头,十日不晴。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今年农历的六月初四,就是夏至后第四个庚日,为己未月的庚辰日,也就是中伏的开始。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今年“庚辰入中伏”,有啥说法?
每一伏都以庚日为首,但庚日分为六种,分别为: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戌。每一个庚日的金气强旺程度是不一样的,其中以庚申之金最强,庚辰庚戌之金次之,庚子庚寅之金较弱,以庚午之金最弱。
逢庚入伏,也就是金气与火气对抗的过程,火旺则天热,金旺则凉爽。金气越强,藏伏的力量就越弱,热的程度也就越低。火气越强,藏伏的力量就越强,热的程度就越高。今年庚辰入中伏,金气较强,热的程度就稍低,甚至没有初伏热。
今年五月二十四,以庚午之日入初伏,也就是以最弱的金气入伏,所以初伏已经很热了。而中伏本该比初伏更热,但中伏的金气较强,代表着中伏炎热的程度不容易超过初伏。此处的中伏,指的是庚辰之后的十日,也就是从六月初四到十四之间,不包括闰中伏。
今年六月十四以庚寅之弱金进入闰中伏,意味着第二个中伏才是真正的高温之时,也就是农历的六月十四之后,公历的7月31之后,才是真正的高温到来之时。而中伏的十日之内,反而不是高温之时。
六月初四入中伏,为庚辰之日,庚辰为金龙,金龙入中伏,高温看闰伏。辰为水库,庚日为晴雨交替之时,庚金就是水的源头。今年六月初六大暑,中伏在大暑之前,也就是火气强于金气之前,强火熔金,下有水库,就为降雨之象。
伏头有雨,则一伏多雨,所以从六月初四到六月十四之间,也就是中伏期间,少晴而多阴,热不过初伏,也热不过闰中伏,算是对之后的高温做一个缓冲吧。但中伏无高温,并不是什么好现象。俗话说:中伏雨堵门,寡妇早嫁人。
今年辰日入中伏,辰位在东南,也就是水库在东南,雨打伏头,则东南多水,水多则土动,此处之土动是因水而动,比如滑坡,泥石流和洪水等。
传统文化
地支“藏干”的力量变化,地支中到底藏着什么?藏干和太阳的关系
天干化五运,地支的六道定六气,每年的运和气是如何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