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
手足十二针 本方是根据手足部五腧穴精选而成,为治疗半身不遂的首选方。
处方:曲池、内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5e0b8e5ccd572775c59e61ebbb5f0a9.jpg)
功用: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主治:中风偏瘫早期。
加减:头晕目眩,加百会、风府;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口角流涎,加承浆、通里;吞咽发呛,加风池、翳风;神疲嗜睡,加人中、隐白;阴虚肝旺,加太冲;中气不足,加中脘、气海。
刺法:左右皆刺,先刺健侧,后刺患侧,留针30分钟。
第二组
偏瘫感应刺法 本组是寻求针刺感传的一种刺法,即所谓“气至病所”以加强针感,促进瘫痪的肢体改善,是使用率较多的一组方。
处方:风池、极泉、尺泽、合谷、环跳、阳陵泉、委中、太溪。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83ca23fcce3e38b2957bb82e8bf0c4b.jpg)
功用:通经活络,舒筋理气。
主治:中风偏瘫恢复期,病情稳定者。
加减:阴虚阳亢,加曲池、太冲;口眼㖞斜,加地仓、四渎;睡眠不实,加神门、三阴交;大便秘结,加支沟、足三里;足尖下垂,加抬足穴。
刺法:刺患侧,每次针刺时,上下肢必须各有两穴出现强烈感传。留针30分钟。
第三组
十二透刺法 本组为透刺针法。《灵枢·终始》日:“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中风偏瘫日久痰瘀互结,血脉闭阻,营卫气血运行偏颇,肢体对针感反应较迟钝,只有长针透穴深刺才有较好的效能。
处方:肩髃透臂臑,腋缝透胛缝;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阳池透大陵,合谷透劳宫;环跳透风市,阳关透曲泉;阳陵泉透阴陵泉,悬钟透三阴交;昆仑透太溪,太冲透涌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b750b5ac5ca46dc6c053695c053034d.jpg)
功用:疏通经脉,活血祛瘀。
主治:中风偏瘫,日久恢复较慢者。
加减:肢体酸痛:加火罐;肢体发凉:加火针;手足麻木:加放血。
刺法:刺患侧,针具选针尖稍钝者,进针稍慢些,以防刺伤血管,造成内出血,留针30分钟。
第四组
督脉十三针 督脉者,总督一身之阳。针刺督脉以振奋诸阳,调整全身机能,促进脑与脊髄的改善,故有“治瘫首选督脉”之说。
处方: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功用:疏通督脉,补脑健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3225131c1bcdc1a82e4df4984492972.jpg)
主治:一切瘫痿病证。
加减:心气不足,加神门;肝气郁结,加内关;肾气不足,加太溪、涌泉;膀胱气弱,加八髎。
刺法:留针30分钟。
第五组
调理脾胃老十针 本组配方主要是调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生化之源,胃气充足则气血旺盛,促进瘫痿肢体的康复。
处方: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9ef4cb99ddf00349848b5893d4396f6.jpg)
功用:调中理脾,行气活血。
主治:中风偏瘫,脾胃不和,消化力差,逆气不降。
加减:肝郁气滞,加行间;呕逆而吐,加中缝。
刺法:留针30分钟。
以上五组配方,需根据病情、病程来选择应用。一般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然后病情变化再研究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