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大空间只是起点,真正的“重构”才刚刚开始!

元力社 2025-04-10 18:18:26

自《消失的法老》在国内上线以来,VR大空间迅速成为线下娱乐的“现象级”产品。

大空间沉浸式体验展的成功不仅验证了VR大空间的商业潜力,更推动了技术、内容与场景的深度融合。

而这仅仅是VR大空间的起点~

如今,VR大空间已从单一的文旅体验扩展至影视、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领域。“IP+技术赋能”的模式,展现了虚实融合的无限可能,更催生出越来越多极具创新的产品形态。

应用创新:从场景复刻到叙事革命

在已落地的项目中,VR大空间正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利器。

例如极具代表性的《封神·朝歌》,观众将穿越时空的壁垒,亲临商纣王那风雨飘摇的统治时期,紧随英勇无畏的哪吒,一同见证一个辉煌王朝的逐渐衰落与深刻转变。

项目以紧凑而跌宕的故事线为骨,全球前沿技术为翼,高水准制作精心织就了一幅视听盛宴,引领观众穿越时空,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神话传奇,实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文化之旅,让古老的故事在现代科技的照耀下,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还有如《秦潮觉醒》,如今已上线第二季,项目采用现代电影制作理念和电影语境,结合大空间识别定位系统和Inside-out Tracking技术,以及SLAM与Marker识别技术,打造一个栩栩如生的虚拟世界。玩家不仅能够拿起虚拟武器与异兽激战,还能体验到灵活的换装机制和智斗强敌的紧张刺激感。

与此同时,VR大空间也催生了一系列新形态。

如国内首部文物活化数字戏剧《天官赐福》,采用“行浸式”的观赏形式,现场演出结合数字戏剧的演绎方式,以明代著名传奇小说《三言二拍》中的小故事为蓝本,将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南都繁会图》描绘的明晚期南京上元节作为背景,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

近日,中央戏剧学院启动国内首部MR(融合现实)交互数字戏剧《仓颉造字》的创排工作。该剧依托融合现实技术,突破了传统镜框式舞台对观众视野的限制,通过虚拟内容与舞台实景的深度融合,使戏剧空间得以延展,打造沉浸式、交互式的观演体验。观众借助MR融合现实设备,通过眼神、手势、选择等方式与演员实时互动,共同推动剧情发展。这种互动模式真正实现了观众从“观看者”向“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而类似的创新正在持续探索中,最值得关注的当然是国家电影局鼓励发展虚拟现实电影的重磅消息。其中三项标准:

运用虚拟现实有关技术制作

使用虚拟现实终端设备观看

用于影院等固定场所放映

可见,虚拟现实电影无疑将为大空间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虚实共生的新纪元?

所以,VR大空间未来将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VR+大空间,而是深度融合影视、文旅等等众多产业,催生出更多真正能为大众带来娱乐革命的产品。

VR大空间不仅是技术革命的产物,更是文化叙事与商业生态的重构者。这一新兴形态正在打破传统行业的边界,创造“虚实共生”的体验经济新范式。

随着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与内容创新的持续深化,VR大空间有望在未来数年打造出一个新的千亿产值市场,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引擎之一。

正如行业先行者所言:“未来的娱乐不仅是观看,更是参与;不仅是体验,更是创造。”

0 阅读:1
元力社

元力社

一堂每时每刻都在“进化”的理财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