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眼了!印度媒体疯狂炒作“中国太空威胁”,背后藏着什么鬼胎?
一、从“月船3号”到“中国威胁”:印度媒体的太空焦虑症2023年8月,印度“月船3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南极,举国欢腾之际,印度媒体却突然调转枪口。《印度时报》《今日印度》等主流媒体连续多日刊发专题报道,声称“中国正在秘密研发太空武器”“中国卫星可瘫痪印度导航系统”,甚至煞有介事地宣称“中国计划在2049年前控制近地轨道”。这种一边庆祝本国航天成就、一边渲染“中国威胁”的魔幻操作,让国际观察家直呼“看不懂”。
更荒诞的是,印度亚洲国际新闻社(ANI)近日援引所谓“匿名消息人士”爆料,称中国“实践21号”卫星具备“抓取他国卫星”的能力,并暗示2022年中国卫星接近印度“南亚卫星”事件是“太空军事化试探”。然而,事实核查显示,中国卫星变轨操作完全符合国际太空公约,印度航天机构也从未对此提出正式抗议。
这种自相矛盾的叙事背后,暴露出印度媒体三大套路:一是捕风捉影,将正常航天活动武器化;二是移花接木,把美国炒作过的“中国威胁论”本土化;三是制造恐慌,将技术竞争扭曲为生存危机。正如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专家阿尔温德·古普塔所言:“某些媒体正在把太空探索的‘科学频道’变成‘战争频道’。”
二、数据打脸:谁才是真正的“太空军事化推手”?印度媒体反复炒作“中国太空威胁”,却对三个关键事实选择性失明:
全球太空资产分布:截至2023年6月,美国拥有卫星总数达2944颗,中国499颗,印度仅67颗。若论“太空军事化”,美国X - 37B空天飞机已完成第六次秘密任务,而印度至今没有公开的军用航天器项目。
反卫星试验记录:2007年中国进行首次反卫星试验前,美苏早在1980年代就完成数十次类似试验。印度2019年开展“沙克提任务”击毁卫星时,产生的太空碎片至今仍在威胁国际空间站。
国际合作对比:中国“天宫”空间站已向17国开放科学实验项目,而印度“加甘扬”载人航天计划至今未公布任何国际合作细节。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前主席K·西万曾坦言:“我们在关键技术上仍受制于美国出口管制。”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2023年预算显示,其“定向能武器”和“反卫星系统”研发投入同比激增200%,而印媒对此集体沉默。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双标,连《印度教徒报》都看不下去,刊文质问:“当我们自己加速太空军事化时,凭什么指责他人?”
三、操盘手现形:美国剧本,印度演员,合演遏华大戏细究印度媒体炒作套路,会发现与美国反华势力高度联动:
时间线巧合:2023年5月美国NASA局长尼尔森抛出“中美正处于太空竞赛”论调后,印媒随即掀起“中国威胁”报道潮;
话术复制粘贴:美国智库“安全世界基金会”2022年报告关于“中国卫星机械臂”的猜测,被印媒改头换面成“独家爆料”;
产业链分工:美国媒体负责制造“中国威胁”素材,印度媒体进行本土化改编,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等机构提供“学术背书”。
这种“美印遏华产业链”的终极目标,是要将中国塑造成“太空规则破坏者”,为美印推进太空军事同盟铺路。2023年6月莫迪访美期间,双方签署《美印关键新兴技术倡议》,其中“太空防御合作”条款明确提及“应对轨道威胁”,剑指中国的意图昭然若揭。
更值得警惕的是,印度媒体此时炒作“中国威胁”,恰逢印度国内矛盾激化:农民抗议持续半年,失业率攀升至8.1%,GDP增速被孟加拉国反超。新德里电视台政治评论员普拉塔姆·乔汉道破天机:“当国内问题无法解决时,政客需要外部敌人转移视线——我国永远是最方便的靶子。”
面对印度媒体的无端指控,中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格局:
技术透明化:发布《中国航天》白皮书,详细披露未来五年和平利用太空计划;
合作常态化:与俄罗斯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向阿联酋、阿根廷等新兴航天国家开放数据共享;
规则引领化:推动联合国通过《防止太空军备竞赛决议》,倡导制定《全球太空交通管理准则》。
这种开放包容的姿态,与某些国家“关起门来搞小圈子”形成鲜明对比。就连欧洲航天局局长约瑟夫·阿施巴赫也承认:“没有中国参与,任何重大太空计划都将不完整。”
五、历史照妖镜:谁在阻挡人类“星辰大海”的梦想?回顾航天史,每次“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时,总伴随着中国航天的重大突破: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后,西方炒作“中国窃取技术”;
2019年嫦娥四号登陆月背时,美媒渲染“中国抢占月球资源”;
2021年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升空时,NASA局长声称“中国不愿合作”。
如今印度媒体的表演,不过是历史闹剧的翻版。当中国航天员在“天宫”开展细胞实验时,当“羲和号”探日卫星传回高清影像时,某些势力却忙着在舆论场“打黑枪”——这种反差,恰恰暴露了其技术焦虑与战略短视。
太空属于全人类,不是零和博弈的赌场。那些忙着给中国扣“威胁”帽子的势力应该明白:当你在用望远镜寻找敌人时,中国正在用显微镜探索宇宙的奥秘。这场关于人类未来的竞赛,比的不是嗓门大小,而是胸怀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