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歌手」孙燕姿,炒热AI「好声音」

传媒1号 2023-05-19 18:44:53

AI开始造歌星?

AI孙燕姿的歌声,唱起《好汉歌》来也别有韵味。

AI孙燕姿的「红气」在B站酝酿,接着流淌过整个互联网。有网友戏称没想到AI一出,失业的竟是孙燕姿。

当然,玩笑归玩笑,孙燕姿绝不会因此失业。但由此显露出来的AI「制造」确实又多出一种可能性,在文字与画作之外,AI与音乐的结合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爆火出圈。

这个题目本身所考验的,并不是燕姿。书写答案的,也不只关乎我们熟悉的那些歌手以及他们的声音。

孙燕姿,不只是「菀菀类卿」

「推荐一个冷门的新加坡华语歌手-孙燕姿」。

一个小朋友的帖子,让孙燕姿拿下「冷门歌手」之称,这应该也是孙燕姿上一次被调侃出圈。但放在现在来看,这个帖子中的寥寥几语,似乎阴差阳错地揭示了为什么今天的AI孙燕姿能够钻进听众的耳朵而不被排斥的根本——「低活跃度」、「高特色音」。

2020年,孙燕姿出道20周年,「就在日落以前」的二十周年出道巡回演唱会赚足了粉丝们的期待。而后因为疫情原因,孙燕姿的声音随之沉寂三年。2023年5月3日,孙燕姿登上长沙海潮音乐的舞台,并将于6月中下旬在青岛凤凰音乐节亮相。

甚至现在翻阅孙燕姿的微博广场,满眼都是粉丝对于2025年可能会官宣的演唱会的期待。

「活跃度」一直都是维系粉丝-偶像关系的关键指标。但很微妙的是,对于歌手而言,活跃度低并不代表粉丝的关注会降低。音乐作品的「复颂」作为一种乌托邦式的联结,反复地强化歌手的声音在粉丝心中的印记。

更何况还有各种演唱会live版本,更是一种场景式的集体记忆塑造。

但长时间没有新的活动,粉丝的渴望总会积攒压抑。AI孙燕姿的出现,不得不说是技术赋予艺术创作的新鲜尝试。如果原版的《天黑黑》已经听到包浆,不妨上b站听AI孙燕姿唱一曲周杰伦的《发如雪》。

谁能不爱青春叠加buff呢?望梅止渴,也是止渴。

此外,孙燕姿特别的音色也为AI孙燕姿「铺路」。足够特别,模拟越真才更显珍贵。从目前的听众反馈来看,对于AI孙燕姿的表现少有差评。相比于明星偶像的虚拟人版本总是被诟病不够真切、不够自然,不动用视觉反馈的虚拟声音似乎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制作出《一直很安静》(原唱阿桑)AI孙燕姿版本的up主「一颗氮」在作品介绍中提到,该视频使用了AI音色替换技术——Sovits4.0。Sovits全称为So-vits-svc,来自于中国民间歌声合成爱好者Rcell。据萌娘百科简介,So-vits-svc基于端到端架构的VITS和soft-vc,用户只需要准备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的语音或歌声数据,就能制作、训练属于自己的AI声库,将一段语音或歌声转化为使用者想要的音色。

在b站上,也能够找到不少关于Sovits的教学视频。一般来说,运用于模型训练的歌声数据质量越高,模拟出来的音色效果越好。

尽管也有对于AI孙燕姿在不同歌曲上演唱方法、情感表达方面的质疑,但弹幕的整体评价还是偏向于音色相似度高的肯定。歌曲本身的艺术灵韵在二次创作中产生了迁移,已经跳跃出作品本身的意义价值框架,来到了与声音的碰撞之上。

但AI孙燕姿永远不是孙燕姿,「代餐」为科技举大旗,然后呢?

对于耳朵,只要「好声音」就足够了吗?

如果说AI孙燕姿是一场来自于民间的行为艺术,那么陈珊妮则是从音乐制作人的立场主动加入到了这场有趣的试验中。

3月14日,陈珊妮发布了新歌《教我如何做你的爱人》;3月22日,陈珊妮在微博揭示,这首歌来自于她的AI模型,希望透过这首歌,将AI时代下创作人还可以做些什么的思考呈现在大家面前。

《教我如何做你的爱人》做到了只凭剪辑和混音,其他的每一个音、每一个呼吸以及所有的和声,都是AI演唱的结果。甚至这首歌的单曲封面,也是AI生成的。

陈珊妮记录了和团队制作这首单曲的过程,并表示成果超乎预期。在分享关于制作这首歌的感想时,她强调了「音乐制作人的工作是无法被取代的」,制作人的人类美学、对音乐的想象力,都是在引导AI方面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个是在音乐创作端的思考,一个是在音乐演绎端的现实。其实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声音与创作在AI时代无法剥落的价值。

AI孙燕姿,给到听众新鲜的感受是真,无法持续化地驾驭听众的期待也是真。一方面是被集中质疑的AI声音「没有温度」,比如来自第三方的简单操作无法承载极致的训练,所制造出来的声音音色相似,但是歌曲本身的情感和歌手本人的情感不能在这样的结合中也予以浪漫化的想象。对于真的「听进去」的骨灰级粉丝而言,歌手声音的「数字分身」并不能扎实地去替代,至少在心理层面上就天然生成难以跨越的阻碍。

当然,如同陈珊妮这样的主动介入,会在相当程度上降低这样的阻碍。因为这也是来自歌手本身的作品,无论是声音数据的训练还是歌手在其中注入的情感,都会让听众觉得这样的数字声音依然有生命力。

《教我如何做你的爱人》无疑具有很高参考价值,甚至还含有饱满的哲学意味。在但从目前来看,歌手将本身赖以生存的能力让渡给AI,且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去引导这样一个作品的生成,从主观意愿和客观实现的层面来说都需要歌手自己去做出有勇气的决定,短时间内无法成为被大肆追捧的趋势。

另一方面,孙燕姿也好、陈珊妮也罢,都是已经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歌手。市场已经为她们的声音买单,但这建立在她们个人的张力之上,这种张力不仅仅包含声音。如果一个歌手的声音成为一种只可远观却缺乏交互的艺术品,依然很难被人爱上,仅凭欣赏,造不出歌星。

这对于新生代的歌手来说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好听的声音,凭借AI能够大量的复制运用,歌手的主体性被技术淹没,唱片公司似乎只需要一个原声,以及一种技术,就能打造理想化的音乐商业乐园。

但这很难,「听众」一词,表示了用感官去划分一类群体。但是具体的个人并不只会运用单感官去体验。好声音、好歌曲都来源于「人」在其中扮演的各个角色。听众听到的不仅仅是歌手发的专辑,还有这样一个人「存在」的声音。这个部分酝酿出的是听众愿意买单、愿意追随的不可忽略的说服力。

尤其是没有任何基础的「新声音」,好听的音色里如果看不到饱满的真诚,独特的个性,制作的也是一场在云端的虚无缥缈。好声音的感情组成,也包括词曲旋律、唱腔技巧之外。

版权,绕不过去,难以界定

版权,AIGC领域无法回避的尖锐问题。

在AI歌手上,矛盾更加突出。文字、图像甚至视频的AI生成,其中还有「创作」的成分在,争议集中于用来训练模型的数据来源。但类似于AI孙燕姿的应用,复制的就是原歌手的音色,重新演绎的就是另一位原歌手的作品。

AI配图,by传媒1号

陈珊妮在《教我如何做你的爱人》作品介绍中也特地提到,AI生成影像或声音这件事,不论在创作段或是商业端都还在发展阶段,相关的法律权益保障和新的工具带来的新道德和责任也还在摸索中。

比如在AI孙燕姿的案例中,最直接的问题是,孙燕姿的音色受法律保护吗?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副教授姚欢庆在接受蓝鲸财经采访时表示,表演者的音色、演唱技巧等并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但是AI翻唱作品的创作者涉嫌侵犯歌手姓名权以及被翻唱作品版权方的著作权。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也对于AI孙燕姿的案例进行了探讨,法律相关的专家同样给出了仅仅是音色或者唱腔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结论。声音可以作为商标来保护,但如果声音的主人并没去注册商标的话,也很难得到商标法方面的保护。

这种困境并不只存在于国内,在Tik Tok上,大量国外知名歌手的歌曲一样被AI翻唱,用作吸引流量的手段,甚至出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都「被迫」翻唱威肯(The Weeknd)的作品。国外媒体的观点在于,版权在很大程度上会带来一些更宏观层面的关乎行业生存的问题,涉及商业模式、深度造假等等。

又退一万步说,尽管知道以这样的形式会在某些方面造成明确的侵权,但是否要告对于被侵权者来讲,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举个例子,一个小透明up主,本是为爱发电,就想听听孙燕姿的声音唱唱自己喜欢的《算你狠》,一不小心爆红获得了收益,相关利益方该不该、该怎样对up主追究侵权责任?平台是否也该被列入责任主体的一部分?

很多类似的案例,在追责时处于模糊地带。更不用说这种方式给相关利益方带来的不一定是负面作用,如果视为一种另辟蹊径的宣传方式,其中的利益纠纷又更为微妙。实际上,在法律方面的担忧不仅仅是二创的版权问题。如果运用这项技术在不合法的领域内实现声音替换,不管是歌手明星还是普通人,都将面临更复杂的困难。

AI配图,by传媒1号

在监管方面,我国的反应速度已经算得上及时。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对于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预训练、优化训练数据提出了五项要求,第二项尤其强调了不得含有侵犯知识产权的内容。抖音平台也于5月初发布了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规范暨行业倡议。

AIGC的发展需要约束在合法的道路上。在AI与音乐工业、音乐行业、音乐人的结合上,除了歌手的音色模拟,也依然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驯化与被驯化的对立不是唯一的解法,音乐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算得上大多数人所需要的低成本精神抚慰。

AI如果能让它变得更好,自是一种好事。

1号结语

推荐AI孙燕姿版本《melody》!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