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赘述今年毕业季严峻的就业形势。
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喜,也有失望,更有焦虑与迷茫……毕业季对于每个将要跨过这道槛的同学而言,一句五味杂陈都难以概括其中滋味。
但1号觉得,我们至少可以选择不以一种功利的价值观来对人群冠以成功或失败的标签。就像本文里1号所采访的几位主人公,有的同学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成功上岸,也有同学至今没有拿到offer,却能坦然处之,与自己和解。不同的经历与结果并不存在价值层面的优劣高低。
如果说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那就是在毕业季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拾起了对自我的关注,并将它放置在自己对未来人生思考的显要位置。进而,他们用行动为自己的选择书写了座右铭——
为「卷法」做「减法」,为「活法」做「加法」。
当我们选择去抵抗无意义的内卷而更多关注自我时,这必然将会是一条艰辛的路,但又是人生走向开阔的一条必由之路。
1
顶着新长出来的白头发,
我要「卷」入下一程了
七季|25岁 2023应届研究生
城市:北京
疫情结束即毕业,今年无论考博还是找工作,都是卷上加卷。
三年前本科毕业的时候,手上拿着保研资格,我还无忧无虑的像个孩子。怎么也没想到,三年后的自己,为着升学与求职,焦虑到凭空多了二三十根白头发。
虽早有意读博,却因申博学校考试规则严苛没并有十分的胜算。拿着艺术学的学位,公考能报名的岗位报录比都已接近2000:1。
本想做两手准备,却率先在招聘会上认清了现实。一次次地简历投递、笔试、面试,然后杳无音讯。
甚至连12月份申博材料都迟迟没有动静。毕业季的「无声」,安静得吓人。
一边顶着压力投简历,一边写毕业论文,一边想着备考。这个冬天,挺难熬的。
好在,二月底终于等来博士初试的通知。大文科类的理论书,啃来啃去都不算透彻。在考试前一天,我都还在怀疑自己到底能否在三小时里写出一篇带着二级标题三千字的论文。
初试结束,又是等待,但不敢停下来。一边是复试的准备,一边是新一轮工作的笔试。
一遍遍地刷新官网,最终在23:56刷出初试的成绩。好嘛,连成绩公布的时间也跟着卷起来了。
一个博士名额,和我一起闯到复试的还剩5人——有已独自主持过课题的老师们、有外语一级棒的留学生、还有和我一样应届考生……一起候考的姐姐大方介绍自己去年来考试的经验,排队几年很正常,求学历在现在已经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
一路闯关,幸运的是我拿到了拟录取通知。但出成绩的那天,好像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样轻松。未来博士四年,又会是新一轮的战斗。四年后的毕业季,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对着镜子拍了拍正头顶上直竖起来的白头发,「你们呀,要接着陪我卷入下一程了。辛苦了,但请继续加油。」
2
讨厌的不是上班,是上讨厌的班
黄同学|22岁,23应届毕业生
城市:深圳
说实话,我的确不知道考研考公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只知道在某一个时间点,大家都突然扎堆跳入备考的坑。深造还是逃避就业,不得而知。
我,一个双非新传仔,不打算考研。不是不热爱新传,是很想知道新传人出了社会能干嘛。刚上大学时我对自己专业的认知就是采编拍剪排,所以我在大一上的时候只做两件事,提高实践能力,提高知识储备,那是我最充实的一段时间。
正当我对未来满心期待的时候,新冠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我的「萎靡不振」。大三封校的那段时间,大家不约而同地开始泡图书馆,只有我还是坚定地不考研。但其实我也了解到,除了那些真正有计划的,其他大多数人泡馆只是为了缓解大家都在学习而自己却在摆烂的焦虑情绪。
我当然也焦虑,但我不是焦虑「怎么别人都在学习」,我焦虑的是「我到底要做什么工作」。
深造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我是有点鄙夷无脑随大流的,一切不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前提的考虑都只是在浪费时间。我认为,大学这几年是用来搞明白个人喜好和社会需要这两件事的。你只有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才能够身心愉悦地去做任何事情。不知道就要多尝试,不要逃避。
寒假的时候为了找实习,我的手机桌面满满一页全是招聘软件,别人熬夜刷剧,我熬夜找工作。
(睡不着半夜起来投简历)
我投过报社、游戏公司、留学教育机构以及各地政府的融媒体中心,甚至和自己专业毫不相干的咨询公司我都不放过。记得当时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看有没有公司要我。
但其实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我在执着一些东西:我的择工条件——氛围好,钱多,不画饼。我知道少不了有人说我痴心妄想。
为了停止内耗,我冷静了两天,卸载了一些没必要的招聘软件。
好消息虽迟但到。三月初的时候,我被一家艺术展公司从几百来号的面试者中捞出来了,其实和我同一小组面试的另外两位姐妹都非常优秀,我看完她们发在群里的简历时,有那么一瞬间是心灰意冷的。入职后我就问了leader原因,他说:「简历可以包装,但面试不能。有些东西在交流的时候是可以感受到参差的。」在上班的这一个多月里,我确实觉得我来对了地方。
让我传授面试经的话就是除了有逻辑地回答面试者提出的问题之外,剩下的地方就是放轻松,做自己,因为真诚才是必杀技。
总而言之,迷茫是必经的,焦虑是合理的,但不要被情绪包裹,要主动找到解决办法,多去试错,我们最大的资本不就是年轻吗,用魔法打败魔法,每个人都可以走出自己的花路!
3
主打的就是一个「不卷」
MN|25岁 2023应届毕业生
城市:北京
「我来自XX传媒大学,本硕期间获得过五次国家奖学金、三次校三好!」
「八个大厂、两个TOP官媒实习经历!」
「参加过建国70周年、冬奥会现场音频!」
「采访过40个明星,拍过80条千万点击短视频!」
「我可以接受996!007!」
「我可以接受连续上班24h休48h高强度工作……」
XX传媒大学新设了一排静音舱,一天到晚人满为患,挤着前赴后继参加笔试或面试的应届生。
我觉得每个考传媒校、入传媒行的人,最该先来这边遛遛,或许会对这个行业有更直观的了解。
我在这个方圆两平方,关上门会太燥热、打开门又太吵闹的舱里连续拼杀了半个月,最近也开始像老将残兵一样躺在宿舍里呼呼大睡了。
很遗憾,如果你想要听到一个非常励志的、通过自己努力拿到理想offer的故事,顺便获得一些自我满足的激励和安慰,我这里恐怕没有。
我,一个就读于某211传媒技术类王牌专业的硕士,发过刊、拿过奖,获过专利和校三好,曾在电视台与大厂实习,此刻却成了2023年应届生里的逃兵,跟我的好朋友们一起,在这个告别新冠的阳春三月,不约而同且心照不宣地开启了佛系毕业模式。
在此之前,我曾花三个月时间不屈不挠地学习行测和申论,然后在乌泱泱的编制查分大军里,发现不止是我上岸无望,就连身边曾经葱省高考630+的热门专业种子选手也接连败北。
我在「中视XX」的线上面试间里选择主动摆烂,原因是看不到一个月薪只有8000却要长期高强度昼夜颠倒的无聊技术工作,除了京户和高血压外还能带给我什么。
北京春天的夜晚很少能看清星星,睁眼望着宿舍的天花板,耳朵里灌满了学校对面马路上的白噪音,我会想起少时读到的白岩松笔下所谓「痛并快乐着」。
但是此刻我,常常只有痛,并不快乐。
至少,在皱巴巴的月薪以及PUA值拉满的大厂leader那里,我看不到人生未来快乐的可能性。而比这更惨的是,不是未来没有快乐,而是这些工作可能就单纯的没有未来。
很早以前老师在课上讲过,一盒民用胶卷的保质期是3~5年,佳能6d的快门保质期是15万次。
那么,人的保质期呢?
应届生的保质期是两年,大厂人的保质期是35岁,所谓人人争先恐后的编制,保质期又还能保质多久呢?
唯一保质保量的可能是人满为患的北京的春天。你看那大批大批的游客来了又走,公园里形色最淡定的永远是土著,家里几套房的那种。
找工作找久了,面试面久了,常常觉得自己不是个人,而是个待价而沽的货物。
就很难想象,混进人山人海里,我竟也是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真人,而不是生来注定卷来卷去的刨子。
所以此刻,我和我的朋友们一起选择放下没有保质期的未来,先快乐着,看看北京的春天。
(说点实际的,目前选择灵活就业,靠写东西和家里救助活下去,可能会考博碰碰运气)
4
考虑PLAN B,然后「破局」
影子|22岁 2023应届毕业生
城市:上海
2022年伊始,我在与家人在确认我保研这件事情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之后,且那时的我对自己十分没有自信,认为以我目前的实力,无法在本科毕业就找到工作,于是决定全心投入考研。
为了提升复习效率,暑假我甚至直接留校没有回家。起初复习的时候我信心满满,认为只要能像当年准备高考那样准备考研,那结果一定不会太差,但现在看来,那个时候的我甚至是麻木的——我将考研仅仅看作是一种升学的手段。这种心态的弊端在于,我并非是因为真心热爱我的专业,为了能够更深入地研究这个领域的知识而考研,而仅仅是因为我需要继续升学,获得硕士学位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平心而论,我对软件工程领域没有深挖的决心和动力,又怎么能确定考研,继续读研是适合我的选择呢?
8月底时,我隐约意识到了我处于迷茫中,于是再次与家人和朋友商量,探讨一个更适合我现状的解决方案——多路并行,在考研的同时参与秋招,如果考研和秋招都失败的话,再考虑是二战、参与春招还是考公。
有很多人说今年是校招最卷的一年(虽然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更卷),19级本科生今年客观上几乎是处处受制约,毕竟先前的疫情对互联网行业造成了冲击,许多大厂在减招,于是竞争压力进一步扩大,许多参与秋招的同学可能投递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岗位,于是同一岗位的竞争也比往年激烈很多。
令我记忆犹新是的一次银行技术岗面试,面试方式是在固定时间段,十位求职者进入线上会议室挨个自我介绍并接受提问,在大家自我介绍后我惊讶地发现,全场只有我一个本科生,且其他求职者们也几乎都是名校硕士生,有丰富的项目和实习经历,好在那时我迅速地稳定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因为怯场影响到自己的状态,我也从那次面试中学会了在一群客观实力比自己强的竞争对手中稳定心态,保持自信并突出展示自己的独特优势这一技能。
我收到我最期待的岗位发来的offer(也就是上面所说的银行技术岗的offer)的时候已经是秋招尾声,那也正是我考研心态最差的时期:迷茫、悲观,认为自己考研也会失败,在各方面都是「loser」,那个月的我都被困住了。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那个offer于我而言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它为我的人生刻画了一张充满希望的美好蓝图,证明了我并非「loser」。
我当即决定,无论最后考研结果如何,我一定会签下这个offer,与家人沟通后他们也十分支持我的决定。也可能是喜悦的冲击力太大,以及那之前我的心态实在是过于亚健康,我甚至想放弃考研,全心投入准备进入上班族模式,这时我和家人之间就产生了矛盾——我认为我的考研过程对自己的心态造成了不可逆损伤而不想继续,他们就觉得任何事情既然付出过努力就不该轻易放弃,于是12月初,我几乎每天都在和父母打电话沟通,表示自己心态亚健康的严重程度,最终以我在学校感染新冠,无心考试,这场冲突才正式结束。
回望这兵荒马乱的一年,这我和我的同龄人都无时不刻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的一年,我总结出了自己破局的关键——不因过去受限,为自己设立Plan B。
也希望和之前考研时的我一样的朋友们也可以突破固有思维,试试多线并行,或许在某一天你会惊喜地发现,其中一条线会通往你向往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