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危机,会与中国汽车更加尖锐的对立!

郑谊 2024-11-13 20:24:16

从近期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消息来看,中国比亚迪的增长势头明显。2024年10月末公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7月至9月)销售额同比增长24%,达到2010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至此,比亚迪在销售额上也超越了在销量上领先的特斯拉。比亚迪被评为目前增长最快的汽车制造商。但是,另一方面也传来了令人担忧的消息。欧盟决定对中国产EV采取加征关税措施,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反对。欧洲正在重新审视EV转型战略本身,预计中国和欧洲的矛盾将对未来EV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为了理解这一矛盾的背景,让我们先来看看中国EV市场的现状。

中国EV市场的现状和争论点

中国代表性EV制造商比亚迪于1995年在深圳成立。起初主打手机等民生电池,2003年进军汽车产业。此后在本国内外通过各种投资成长起来,目前已成为代表中国的EV制造商。2023年在日本开始销售EV,2024年10月在日本开设了第33个展厅。比亚迪的汽车制造业增长过程与中国新能源汽车(NEV)政策的历史密切相关。中国政府以汽车产业为主要产业,从2009年开始通过“10个城市,1000辆”项目促进NEV的引进,此后还积极支持制造商和扩充充电基础设施,从多方面推进政策。结果,最近NEV在中国的普及迅速,目前全球NEV销售的约60%被中国内需市场占据。此外,中国正在扩大对俄罗斯和欧洲市场的出口,扩大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中国的主要EV制造商除了比亚迪之外,还有奇瑞汽车、吉利汽车、广汽等大型制造商,以及理想(Li Auto)、小鹏(Xpeng)、蔚来(NIO)等新生制造商。最近,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推出EV,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中国内需市场低迷和制造商的挑战

中国EV市场从外部看增长强劲,但从内部看并非如此。在中国EV市场,看似非常热闹,其实已经内卷的非常严重了,主要原因是中国国内的汽车市场已经快饱和。所以最近国家接连推出了不少补贴政策,继续刺激汽车消费。

而且内卷之下,汽车品牌很难有盈利空间,对后续的研发和再发展,也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重新审视欧洲EV转型战略

另外,欧盟最近决定对中国产EV加征关税。这一措施引起了中国制造商很大不满,但对欧洲来说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从2015年大众“柴油门”事件开始,欧洲开始出现退出内燃机车的动向。2016年,挪威宣布将在10年内禁止销售汽油车和柴油车,2017年法国和英国等国也宣布禁止销售内燃机车。2021年,欧盟宣布限制内燃机新车在2035年之前禁止销售,因此各汽车制造商也宣布EV转换和逐步废除发动机车。

但2023年欧盟修改了该计划,宣布允许销售使用合成燃料(e-fuel)的内燃机车。此外,沃尔沃、梅赛德斯-奔驰、通用汽车等部分制造商重新审视EV战略,EV转型的基调开始发生变化。

暂时共存的时间

欧洲修改政策的背景是欧洲制造商EV销售低迷。虽然目标是转换EV,但由于未能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未能取得成果。相反,中国产EV凭借低廉的价格,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也在扩大。欧盟放宽了退出发动机车的计划,并对中国产EV加征关税,可以看作是反映这种情况的措施。

与此同时,这些政策变化给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巨大的混乱。值得一提的是,大众一直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地位,但最近NEV市场迅速增长,存在感变得模糊。投资巨额资金的EV销售低迷对经营造成打击,德国国内工厂关闭及裁员、电池工厂计划推迟等接连被报道。大众将如何度过这场危机备受关注。

从全球EV转型的趋势来看,最近的停滞与其说是EV本身的失败,不如说是因为在内燃机车上急剧转型过于仓促。从长远来看,EV是一个有前景的选择,这一点没有改变,但也暴露出没有考虑市场情况和技术开发的政策是无理的。EV转换应该以何种速度进行?是与内燃机并行发展,还是彻底放弃油车市场,都是应该重新审视的话题。

0 阅读:16

郑谊

简介: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郑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