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系列——秦末汉初风云录开篇!秦汉风云三十年,无数小人物崛起、大人物湮灭
秦始皇吃了没历史经验的亏,身后事没安排好,让胡亥捡了宝
蒙氏三代(蒙骜 蒙武 蒙恬蒙毅),一个齐国家族在秦国奋斗的故事
秦始皇给胡亥留下了哪些帝国遗产?
胡亥继承的大秦帝国,看似强大,其实处处漏风
胡亥登基后做了哪些事情,加速了大秦帝国的灭亡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如何爆发的?
为什么说陈胜称王,犯了农民起义的大忌
张耳、陈馀献计陈胜:缓称王,复六国,直取咸阳
乱世中的门当户对:才华男配富贵女!白手起家的背后,都是因为有个好岳父
第二章 大泽乡起义
第五节 造反的都是谁?
中学历史课本里写的秦末农民起义,似乎在告诉我们,造反的积极分子是农民。
但史记可不是这样写。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是:“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
造反积极分子,是“少年”,他们把当地的秦朝官吏通通杀掉,响应陈胜吴广的起义。
01
这里的“少年”,和今天的少年,含义不大一样,他们有点像古惑仔,不过他们没有加入黑社会组织,甚至还在体制内有份体面的差事,但他们江湖气息很浓。
刘邦、萧何、曹参、樊哙在司马迁笔下,统称为“少年豪吏”。
萧何、曹参是秦朝正儿八经的公务员,属于豪吏。
樊哙是一个卖狗肉的屠夫,是少年。
刘邦则是两者都有,年轻时刘邦就做过游士,闯荡江湖,后来在老家的官府里谋了份差事。
萧何、曹参的官职都比刘邦大,但俩人对刘邦都非常客气,而且屡屡滥用职权袒护刘邦的胡作非为,搁现在的语境,萧何、曹参是刘邦的保护伞。
也就是说,别看萧何、曹参是体制内的人,但其实和江湖人走得很近,也是为什么刘邦起事后,萧何、曹参成为了重要的合伙人。
02
那少年都有啥特征呢?
唐代诗人王维和李白都写过一首《少年行》,说的是他们。
我选取部分内容给大家欣赏。
王维《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李白《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从诗句我们可以了解到,少年,和我们现在常说的侠士有点类似,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既可以跟王侯结交,也可以跟地方官交往,出能征战,入能安民,平日时挥金如土,要是被人得罪了,那仇人就算跑到千里之外,也要去追杀。
这样的少年,和低头种地的农民可不搭边。
少年的大规模出现,和时代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征伐不断,乱世是冒险家的乐园,诸侯国的贵族们也都乐意结交他们。
但到了统一的秦朝,少年就是不受官府欢迎的人。
秦政府要的是老老实实种地、交税、服役、打仗的良民。
而少年不肯去种地,又不肯去当兵,整天游手好闲、凶狠斗恶、营私结党。
刘邦就是少年的典型,不种地、爱喝酒、还招揽了一帮酒肉朋友。
刘邦的哥哥是种地高手,在刘邦他爸刘老汉看来,哥哥懂事,刘邦则不务正业。
统一的秦朝和少年的习气是格格不入的,总要有一方要改变。
要么少年变良民去种地,要么少年造反推翻秦朝。
当陈胜吴广大泽乡后,星星之火点燃了少年们造反的燎原,少年们纷纷杀掉当地官吏加入起义军中,这也是为什么陈胜吴广的起义军能在一两个月内就从几百人滚到几十万人,还打下了大大的地盘。
03
如果没有陈胜吴广起义,如果秦朝强大无比,那是不是少年们都会变成老实人呢?
这个问题,关系到一国的统治。
在商鞅和韩非子看来,任何人都必须是良民,不当良民就当无头鬼。
但商鞅和韩非子没考虑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仅仅是秦国的疆土和人口,都强迫老百姓当良民是没问题的。
但如果疆土和人口数量放到全天下,那就不行了。
苏轼写过一篇《论养士》,苏轼认为,社会上总会有不少不安于劳动、不事生产的人,这些人可以归纳为智、勇、辩、力四种人,也就是聪明人、勇士、口才好和武力值高的人,他们虽然可能出身底层,但能力天生就比普通人强,他们不会甘心做普通的劳动者,也不会甘心过一辈子穷日子。所以聪明的统治者要把富贵拿出来和这四种人共享,给他们财富和地位,这些人就算什么事情都不做,但只要安安稳稳地满足于吃白食,整个社会也能安享太平。
苏轼说的是社会阶层流动性问题,这关乎到国本,那些天生的强者,统治者必须有渠道给他们上位,否则他们就把你拉下位。
为了给这些天生的强者上位,战国时代,用了门客制度,任何人,只要有才华,都能在贵族门下当食客,哪怕混日子吃白食也行。
而在汉朝,则是察举制,魏晋是九品中正制,到了隋唐之后,就是科举制了。
总之,统治者总有一套制度给这些强人上位,哪怕花钱养着他们也行。
苏轼认为秦二世而亡,症结就在于秦二世的大秦帝国,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继承而来,商鞅给秦国设的制度就是耕战,要么种地、要么打仗,不允许任何吃白食,强行让所有人变成生产力和战斗力,不给强者活路,那他们也不会给秦朝活路。
04
苏轼这番道理,用现在的话术来说,就是:冗余。
统治者要给社会足够的冗余,所以要花钱养一堆看似无用之人,这些人如果你不养着他们,他们就会造反。
其实现代政府也是如此,精兵简政喊了多少年了,但体制内的队伍越来越大,“三公”支出有增无减。
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后,喊出要改革,但到他下台时,吃财政饭的人增加了数倍,财政赤字也增加了数倍。
其实越改革,越是增加组织冗余。
改革就意味着跟既得利益集团闹翻,现有的人肯定不愿意跟你干,那只有另外请人来推动改革,这体制内队伍的人数就是这样加上去的。
你可能会说,为什么不把既得利益集团统统开除。
你可以试试,看看既得利益集团会不会反扑?
你必须用大量的富贵把既得利益集团喂饱了,他们才不会阻碍你的改革。
所以里根总统的改革看似拯救了美国停滞不前的经济,但也留下了庞大的吃财政饭的体制内队伍,美国财政赤字就是从他开始走向失控的。
一国统治需要冗余,人生也是如此。
我们不能苛求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完美的精打细算是不存在的,如果你追求这样的人生,不仅自己活得累,也容易让人生发生系统性崩溃。所以我们还是得时不时把钱和时间浪费在看似无用的地方。
用两个小时开滴滴赚50元,和花50元看一场两个小时的电影消遣放松身心,别总是盯着前者,后者的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