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锦绣,治国糟烂,历史上唯一一个状元皇帝,死后一年国家覆亡

刘涛慢叙历史 2024-12-09 21:20:36

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古诗中有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句中的开心、张扬和意气风发几乎是跃然纸上,也能看出科举年代中,能考中进士是多么让人骄傲和得意的一件事情。

中进士犹然如此,能考中状元,那更是天下99.99%的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一千多年的科举,也只有六百多名状元,一旦中了状元,必然能平步青云,于仕途上高歌猛进,做翰林、做郡守、做大学士,对状元郎们最顶级和最好的期望,莫过于坐到宰相之位,执掌天下大权,比如唐朝的常兖和北宋的王曾等等。

然而,有一个状元郎,却不甘心仅仅做一个臣子,他花费了几年时间,一步一个脚印,硬生生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1203年,西夏天庆十年的科举考试,唱名揭晓:状元郎名为李遵顼!

李遵顼是西夏宗室,跟崇尚武力的一大帮子亲戚不同,李遵顼不喜欢骑马射箭,从小就热衷于读书,他在西夏国中以品行端正、博览群书和写的一笔好字而名闻遐迩。所以当他考中进士,西夏国中没有多少“舞弊”的声音,而是都称赞李遵顼文采斐然,一时间“宗室状元”传为美谈。

西夏以武力建国,随着统治时间的延长,西夏贵族们发现他们实在是没那个能力自己开创一套文化体系,便逐步的学习和模仿汉制,其国中对儒学的重视日渐增强,西夏景宗时期在国内设立了藩学和汉学,加强文化教育,试图实现“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

偏偏西夏贵族都是以彪悍骁勇闻名,能看得进书的没几个,身为皇族还擅长读书的李遵顼的出现,让西夏皇帝往下的大贵族们都很是开心,认为是教育总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当时的西夏桓宗李纯祐对李遵顼极为看重,李遵顼的官职也好似是绑上了火箭,不断的向上蹿升,几年时间就担任“大都督府主”,执掌兵权。等他老爹死了,李遵顼又继承了齐王的爵位。

1206年,李纯祐的堂兄李安全发动兵变,成功的杀死了李纯祐,夺取了西夏皇位,成为西夏的第七个皇帝西夏襄宗。

当时蒙古已经崛起,在铁木真的率领下,数次发动向西夏的进攻。1209年蒙古大军直接攻打到了西夏都城中兴府城下,只是用来攻城的引水堤坝垮塌,大水倒灌,淹了蒙古军队,铁木真才答应了西夏襄宗的求和,撤兵退走。

这次西夏的危机中,金国没有遵守盟约,出兵救助,让西夏襄宗对金国怀恨在心。1210年,西夏襄宗决定彻底背弃金国,发兵攻入金国境内。

被蒙古人差点儿亡国,让西夏襄宗的威望遭到沉重的打击,而其本人也没有励精图治,反而沉迷享乐。

这就让李遵顼看到了机会,1211年,李遵顼发动政变,成功的推翻了西夏襄宗的统治,他自己登基称帝,为西夏神宗。他也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坐上皇帝宝座的状元。

或许是长期掌兵,让他对自己的军事能力和军队战斗力充满了“迷之自信”,登基后的李遵顼没有更改上任皇帝“附蒙攻金”的政策,还变本加厉,更加高频率的出兵攻打金国。

哪怕是1212年,金国主动派遣使者册封李遵顼为夏国王示好,李遵顼也没有调整战略,在1213年多次出兵,接连攻破了金国的保安州、巩州和庆原等地,大肆劫掠。

1216年,蒙古出兵攻打金国,李遵顼奉命发兵配合,一路打破了潼关。当年冬天,他想要趁着蒙古连战连胜的势头,攻打金国抵挡西夏入侵的重镇定西城,但吃了败仗,损兵数千人退走。

1217年,李遵顼再次响应蒙古的命令,发兵三万攻打金国,在宁州遭遇金国大军,大败而回。

1218年,铁木真调转了目光,向西侵入中亚,与花剌子模交锋,他再次向包括西夏在内的诸多附庸发令,让附庸们出兵协助。

可是连年跟随蒙古人作战,西夏的兵力和粮草损耗甚多,蒙古人也没有一个老大的样子,连残羹冷炙都不愿意分出来,完全没有给小弟们补偿的意思。西夏国库空乏,将士疲惫,贵族们纷纷表态,反对随蒙古西征。李遵顼也有些熬不住这种只付出不收获的行为,考虑再三后,拒绝出兵。

李遵顼可能是觉得,自己之前好几年对蒙古顺从乖巧,又有实际的理由,那蒙古人应该会放他一马。

问题是,蒙古政权秉承的是“自利”的原则,他们才懒得听盟友或者附庸们有什么苦衷,只要盟友或者附庸敢反抗他们的命令,那就必将迎来蒙古大军的讨伐!

于是乎,蒙古大军突袭西夏,再一次围困了中兴府。李遵顼惊慌失措下,弃城逃去西凉,留下太子李德任守御京城。蒙古大军的目标是惩戒不听话的附庸,在西夏劫掠一番后,就转道向西征讨花剌子模。李遵顼和西逃的大臣们等蒙古人退走,才战战兢兢返回。

经过这一遭,李遵顼认识到蒙古人完全不足以依赖,他就想要回到之前依附金国的老路。他提拔亲金国的大臣,又亲自写信给金国皇帝金宣宗,商议恢复两国的边境互市。

金宣宗就是那位提出“北失南补”战略的“大聪明”皇帝,在打不过蒙古人的情况下,主动向南宋发动进攻,想要从南宋拿到足够多的好处来弥补蒙古人造成损失。这一战略将原本没准能够中立的南宋直接推到了对手方,而且金国南侵过程中,还遭遇了南宋的强烈抵抗,双方打的有来有回,整体上形成了拉锯,金国完全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还损失了大量兵马。

不过李遵顼书信送到金宣宗案头的时候,金国大军还是占有优势,整条战线上都咄咄逼人。金宣宗正是趾高气昂之时,看到之前背叛过的“小兄弟”又来求和,不由得勃然大怒,二话不说就拒绝了李遵顼的求和。

见金国不接纳,李遵顼也是怒了,决定给金国一点教训,他再次改换国家战略,由预想中的“联金抗蒙”调整为“联宋抗金”。

1219年,金国大举攻打南宋,李遵顼趁机派人与南宋镇守川蜀的将领联络。南宋朝廷一开始认为李遵顼摇摆不定,没啥信誉,就没有给出什么答复。直到当年南宋反攻成功,击杀金国数万大军,南宋有了底气,才跟李遵顼签订盟约,约定共同出兵,夹击金国。

1220年,两国联军攻破了金国会州。连连失利的金宣宗彷徨失措,派人到中兴府,向西夏请和。李遵顼认为金宣宗上次不给自己面子,这次他就不给金宣宗面子,当场拒绝了金国的和议。

然而西夏军队的战斗力也就那样,他们进攻巩州失利,撤退的时候又遭到金兵伏击,损失惨重。这样李遵顼产生了畏惧心理,后面南宋要再次出兵攻打金国,西夏没有按照盟约一起出兵,两国签订才不到一年的盟约就此宣告破灭。南宋对李遵顼“摇摆小人”的观感越发恶劣,从此再也不搭理西夏结盟的任何请求。

就这么的,短短两三年时间,李遵顼彻底的得罪了金国和南宋。当蒙古人前来威逼时,李遵顼只好带着西夏,回归到了“附蒙伐金”的老路上。

西夏周边一共只有三个大国,兜兜转转一圈,得罪了两个,西夏人彻底没有了转圜的空间,只能对蒙古人的任何要求百依百顺,不仅每年都要付出大量物资进贡给蒙古,还要派兵跟随蒙古人出征,再遭受巨大的死伤后回国。

西夏本来就是小国,国力哪里经得起如此摧残,按照西夏史书的记载,李遵顼在位后期,国中“民不聊生,耕织无时,财用并乏”,一旦爆发旱灾,就会出现“饥民相食”的惨状,国家处于彻底崩溃的边缘。

西夏国内对李遵顼的统治啧有烦言,认为都是他毫无定数的国际政策,导致西夏沦落到这般地步。太子李德任为首的“反蒙”派系屡屡劝谏,请李遵顼放弃死跟蒙古人的政策。李遵顼被说的恼羞成怒,一度废黜了李德任的太子之位。

1223年,蒙古和西夏联军攻打金国凤翔,金军拼死反击,联军攻势不利,李遵顼心疼自家兵马的损失,没有得到蒙古人同意,就让西夏兵马撤退。

这激怒了蒙古人,当年,蒙古骑兵再次杀入西夏境内。铁木真还调度麾下兵马,准备直接干掉反复横跳的西夏,免得扰人清静。

在蒙古人的威慑下,在国中浪潮般的反对声中,李遵顼实在是坐不稳皇位,只好于1223年12月宣告退位,将皇位传给次子李德旺,自称太上皇,他也是西夏唯一的一个太上皇。

李德旺上位后,采取“联金抗蒙”的战略,勉强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当时的世界,没有人能够真正阻挡蒙古铁骑,1226年,蒙古骑兵攻破河西,进逼西凉,太上皇李遵顼惊惧而死。

1227年,西夏灭亡。

1288年,忽必烈改中兴府为“宁夏路”,即“宁夏者,夏地安宁也”。

历史上独一份的状元皇帝,西夏独一份的太上皇,李遵顼身上的标签不少,但他的操作也证明了读书读得好,不代表治国治得好,在位期间摇摆不定的国际战略堪称“愚蠢”,让西夏这个立国近两百年的国家丧失了最后一丝国力,最后消亡在历史当中。

5 阅读:2724
刘涛慢叙历史

刘涛慢叙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