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北魏孝文帝年间(469-499年),赭阳来了个新的郡守,名为韩景。
韩景在赭阳任上做的平平稳稳,他可能是觉得河南地界风水不错,就定居在洛阳周边,靠着郡守的资历,让家族繁衍壮大。
北魏六镇大起义,天下动荡,但战乱集中在北方和西方,河南相对平静,韩景的子孙能力不足,野心不足,老老实实专心发展家业,提升当地的名望,在家整整窝了一辈人。
在韩景的孙子辈里面,有一个叫韩雄的,生来膂力过人,精于骑射,还喜欢阅读兵书,在当地颇有名望,被称为有将帅之才。
北魏孝武帝跟高欢翻脸,投入关中,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天下三分,乱局愈演愈烈,韩雄认为这是壮士立功之时,便暗自筹谋,想要创立一番事业。
大约是535年前后,韩雄在洛阳西方举兵,响应西魏,凭借家族和自己的威望,数日时间他的部众就达到了千余人。韩雄与西魏军队互相呼应,劫掠东魏河南地区,几乎每次作战都能获胜且有所收获。很多人闻风而来,让韩雄的兵马扩充到了数千人。

东魏当地军队打不过他,只能向朝廷求饶,东魏朝廷就派出了慕容绍宗,与洛州刺史韩贤合兵一处,镇压韩雄。
慕容绍宗是后来击败逐走了侯景的名将,韩贤也是曾经参与过六镇大起义,还在尔朱荣帐下立过功劳的多年宿将,他们俩人凑在一起,就不是初出茅庐的韩雄能够抵挡的住。
大战数场后,韩雄的兵马损失殆尽,连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都被韩贤俘获。韩贤派人给韩雄送信,说如果他不投降,就杀光其一家老小。韩雄没办法,让亲信们散去,自己前去韩贤军营中投降。但他心中并不愿意替东魏效力,暗中招引兵马,意图袭击韩贤。事情败露后,韩雄狼狈的逃去西魏。
宇文泰亲自接见了前来投奔的韩雄,对他的能力和忠诚大为赞赏,直接晋爵为武阳县侯,并让韩雄返回洛阳老家,发挥本地乡豪的优势,给西魏开拓进兵河洛的通道。
韩雄返乡后,招募兵马,正好韩贤被人所杀,继任的宗室元湛没有多少才能,韩雄便带兵进逼洛州。元湛闻风而逃,洛州长史献城投降,韩雄很是聪明的没有入城,而是向后方报捷,很快等来了独孤信的大军,两人一起进城,占领了洛阳。
往后的河桥和邙山大战中,韩雄击退了侯景,还曾率军拦击高欢,立下许多战功,被加封为北中郎将、东徐州刺史。
赴任东徐州后,韩雄查探“邻居”的情况,夜里设下埋伏,再派兵马佯装逃民,引诱东魏的东雍州刺史出兵抓捕,韩雄在背后发动袭击,临阵斩杀东雍州刺史,扩大了西魏的地盘。当时东西魏之间,西魏要弱于东魏,东魏数次攻入西魏境内。
西魏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防守的态势,就抽不出多少人力物力来支援河南,洛阳都是旋得旋失,只能依靠韩雄等乡豪势力,稳住河南的突出部。韩雄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主动出击并斩杀敌人大将,西魏朝廷也没有吝啬官爵,直接加封韩雄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散骑常侍,晋爵为公,不久再加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
北周建立后,韩雄再被封为使持节、都督四州诸军事、中州刺史,是西魏在河南地区的头面人物。他常年在东西边境,深知两方虚实,屡屡率军杀入敌国境内,前后近五十次大战,虽然有胜有负,但胆气益壮。
569年,韩雄病逝任上,朝廷追封他为大将军。
韩雄有三个儿子,先说老二跟老三。
老二韩僧寿,以勇武闻名,北周武帝时,加入禁军做了个军官。隋文帝掌权后,韩僧寿跟随韦孝宽,平定了尉迟迥的叛乱,他作战勇猛,战功卓著,而且可能隋文帝也需要拉拢他们家族,韩僧寿直接被加封为大将军,晋爵昌乐公。
开皇年间,韩僧寿被封为蔚州刺史,以行军总管身份引兵北上,在鸡头山击破突厥兵马。他因为犯罪被免官,在家闲居数年后,又被任命为蔚州刺史。听说韩僧寿再次到蔚州做官,史书记载“突厥甚惮之”。

598年,高丽出兵万余侵扰辽西,被营州总管击败。隋文帝大怒,以汉王杨谅为主帅,发兵三十万攻打高丽,韩僧寿再次担任行军总管。大军凯旋,他被封为检校灵州总管,又随杨素击破突厥,受封上柱国。
可能是跟杨谅作战这份资历,到隋炀帝即位,韩僧寿没有再得到什么重用。
612年,韩僧寿病逝于京城,享年六十五。
韩僧寿的弟弟韩洪,继承了父亲的基因,擅长骑射膂力过人,在北周以军功做到大都督。
韩洪也参加了平定尉迟迥的战事,被封为开府,晋爵甘棠县侯,隋朝建立后,又晋爵为公。
589年,隋朝南下攻打南陈,韩洪担任行军总管,南陈灭亡后,杨广在蒋山举办围猎,蓦然间冲出来一头猛兽,众人都很是惶恐,韩洪大吼一声,纵马而出,一箭射杀猛兽。南陈投降的官员们都表示叹服,杨广大喜,赏赐韩洪百匹绢布。
班师后,杨洪受封为柱国、蒋州刺史。
突厥是隋朝北方大患,朝廷认为韩洪骁勇善战,让他担任代州总管。
601年,突厥达头可汗攻入边境,韩洪率领蔚州刺史刘隆和大将军李药王出兵迎击,两军在恒安相遇,隋军寡不敌众,节节败退,韩洪亲自杀入敌阵之中,斩杀多名敌兵,也身负重伤。突厥将隋军重重围困,韩洪以诈降计让达头可汗放松警惕,再挥军突围,好不容易杀出了重围。隋军死者十之五六,杀伤突厥人倍之。
尽管杀伤敌兵众多,但终究是战败了,韩洪及李药王被免去官职,刘隆则被处死。
到隋炀帝即位,北巡至边境,看到恒安白骨森森,询问左右,说是当年韩洪死战之处。隋炀帝摇头感慨,下令收敛骸骨,复起韩洪为陇西太守。
海南朱崖有人造反,韩洪引兵前去,镇压了叛乱,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还没回陇西,朱崖又出现了叛军,韩洪轻车熟路的再次平叛,返回中原后,不久病逝。
放在一般家族里面,韩家老二和老三的表现都相当出色,一个做了大将军和昌乐公,另一个则是柱国和甘棠县公,官职也都做到了“总管”这个实权位置,完全称得上是光耀门楣。
只是他们俩还有个兄长,光芒太盛,将兄弟二人都掩盖了下去。
韩雄的大儿子名字威猛,为“擒虎”,据说这是他十三岁亲手抓住一头猛虎后,改的名字。
韩擒虎少年时期粗犷豪迈,又有谋略胆识,生的魁梧伟岸,宇文泰对他很是欣赏,让韩擒虎与自己的儿子们一起学习长大。加入军队后,韩擒虎立了军功,受封为都督、新安太守,又升为仪同三司,晋爵新义郡公。
北周灭北齐的战事中,韩擒虎说服金镛城守将投降,再平定范阳,加封为上仪同、永州刺史。
随后,韩擒虎调任合州刺史,多次击败南陈的攻势。
581年,韩擒虎被封为庐州总管,筹划平定南陈的战事。
588年,隋军伐南陈,韩擒虎为先锋,一夜下采石,半日破姑苏,又夺取了新林,向着南陈京城迅速挺进。南陈将领们畏惧他的威名,许多主动前来投降。韩擒虎第一个冲入金陵,擒获南陈后主陈叔宝,被评为平定南陈的头功。
另一员大将贺若弼还因为争功,在战后与韩擒虎拔剑相向,从金陵一直吵架到了大兴的朝堂上。隋文帝亲自为他们讲和,加封韩擒虎为上柱国,晋爵为寿光县公。
之后隋文帝又加封韩擒虎为凉州总管,防备西北的胡人。
前后在灭北齐和灭南陈的战事中都建立大功,韩擒虎声名卓著,唐朝的武庙六十四名将和宋朝的武庙七十二名将中,都有他的身影,与贺若弼、史万岁和杨素并列。

592年,韩擒虎病重,家中气氛相当低落。有一天,韩家邻居的老妇人出门时,看到韩家门口有盛大的仪仗,远超普通大臣的档次,她好奇上前询问是朝廷哪一位亲王前来?仪仗中有人出面应声:“我等前来迎接大王。”对答的声音传到韩府里面,韩府的门子要出来查看,那盛大的仪仗却在一阵风中,瞬间消失不见。
不久,有人病重,迷迷糊糊地闯入韩家,韩家的仆人问他来干啥,这人说:“我来拜见大王。”韩家人询问:“这是韩府,你来拜见的是什么大王?”那人说:“阎罗王。”韩家人大怒,要将这人抓起来打,韩擒虎听说后,大笑摆手,将这人放走,口中说道:“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啊。”
这一年年末,韩擒虎病逝家中,享年五十五岁。
韩擒虎病逝后,他的儿子韩世谔继承了爵位,韩世谔是韩僧寿的儿子,早年过继到韩擒虎膝下。他颇有家中上一辈的风采,从军后也立下了不少战功,逐步升迁,做到了凉州总管。
613年,杨玄感起兵造反,韩世谔也加入了叛军之中,每战先登,攻城拔寨,表现很是出色。可惜杨玄感能力不行,被官军击败,韩世谔逃亡途中被抓住,要押送到隋炀帝的行宫。押送途中,韩世谔每天都出钱,让随行的看守买酒买肉,还大方的与众人同享,口中扬言:“我没几天就死了,不谋一醉还能干什么?”
天天好酒好肉让看守放松了警惕,韩世谔抓住机会,灌醉了看守,逃出去投奔了山贼,往后再没有声息。
值得一提的是,韩家还有一门比他们还出名的亲戚,韩雄有一个女儿嫁给了隋朝的赵郡太守李诠,生了几个大胖小子。可能是继承了韩家的基因,老李家这几个儿子都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跟着韩洪一起抵御突厥,战败被罢官的李药王就是其中一个。最出名的则是李靖李药师,古代军神之一。还有一个李客师,在唐朝做到了右武卫将军、上柱国、丹阳郡公,他还特别能活,足足活了九十一岁,一直到唐高宗执政后期才病逝。
韩家从韩景扎根河南,到韩雄一代以军功入仕途,到韩擒虎三兄弟时,达到鼎盛,直到韩世谔时没落,前后跨越了北魏、东西魏、北周和隋朝,足有一百四五十年的光景。从韩世谔的记载中,也能看出他的智勇双全,可惜他没能坚持到隋末乱世,否则没准还能抓住机会,跟表兄弟李靖一起投奔大唐,重振韩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