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好不如站的好,军功平庸靠站队成为军方大佬,也因站错队送命

刘涛慢叙历史 2025-02-17 15:55:07

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讲到西魏的“八柱国”,想到的是一位位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名将,他们靠着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动荡混乱的天下攫取机会,步步升迁,成为府兵制的第一批受益人。到了唐朝时期,史书上都说:“今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

说是“八柱国”,其实是“六柱国”,宇文泰是西魏的老大,自然要挂个名字,而当时还是西魏,皇帝是元家(拓跋家)的,所以宗室中的元欣也要挂个名字,显示下皇家的存在感。

不过任何时代的任何团队,总是会有些相对的“水货”在里面,“六柱国”也不例外。后世评价说六柱国里面,赵贵立宇文泰之功,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

从评价上来看,最“水”的人很明显,就是不提战功,不提谋略,不提勇猛,不提仁德,只说了拥立之功的赵贵,赵柱国。

当然,乱世中能出头的,肯定还是有超越常人的才能。赵贵曾祖父做过北魏的尚书,但祖父和父亲都没有为官,长年在六镇之一的武川镇定居。

赵贵年轻的时候遭遇六镇之乱,他成为乡人的头领,想要带领家乡父老南下避难,途中撞上了葛荣的大军,被葛荣关了起来。

史书上没有记载他在葛荣手底下有没有做什么事情,但葛荣失败后,尔朱荣就任命赵贵做了别将,跟随讨伐元颢立下功劳,再加封为伏波将军、武贲中郎将,晋爵为燕乐县子。可以推测下赵贵在葛荣手下应该有些表现,所以才能得到尔朱荣的看重。

530年,贺拔岳进军关中,与称帝的万俟丑奴交锋,他手底下带了一大批的武川镇出身的将领,如宇文泰、李虎和侯莫陈崇等,赵贵也在其中。平定关中后,赵贵因功晋爵为魏平县伯,之后又逐步升迁至镇北将军、光禄大夫、都督。

在这时,赵贵还是跟乱世中出头的大多数丘八一样,踏踏实实靠军功晋升,而且有情有义,身边聚拢了不少军中将士,是关中有头有脸的人物。

534年,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所杀,手下大多数人逃散。赵贵对亲信说:“我听说仁义之道最难的就是持之以恒,贺拔公对待我以国士,我难道能像其他人一样背弃他么?”他拉了五十个人,表示要归降侯莫陈悦,得到侯莫陈悦信任后,请求为贺拔岳收尸安葬。侯莫陈悦答应了他的请求,赵贵前脚拿到贺拔岳的尸体,后脚就跑去平凉,纠集手下,商量着抗拒侯莫陈悦。

在讨论谁来当老大时,是赵贵,第一个提出让年轻人宇文泰(宇文泰那年才28岁)为新的首领。

有了赵贵等人的支持,宇文泰顺利的成为了关中集团的第二任领导人物,他没有忘记赵贵的功劳,任命赵贵为大都督,兼府司马。

同年,北魏孝武帝遁入函谷关,投奔宇文泰。关中集团上下都得到了封赏,赵贵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右卫将军。

这份高官,多多少少是宇文泰照顾赵贵,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另外人的情况,就很明显了。

昔年贺拔岳手下担任左军大都督,位在赵贵之上的李虎,还亲自领兵迎接北魏孝武帝入关,因为贺拔岳死后支持迎接贺拔岳弟弟贺拔胜为新的军主,仅仅被封为骁骑将军、仪同三司。

昔年贺拔岳手下与赵贵官职类似,爵位更高的侯莫陈崇(当年是安北将军、临泾县侯),甚至第一时间都没有得到封赏,到第二年才加大都督衔。

同年,赵贵担任大都督,领着李弼等人征讨占据灵州不听宇文泰招呼的匈奴贵族曹泥,逼迫曹泥投降,因功晋封为侯爵。(李弼因为之前归属于侯莫陈悦,没捞着升官)

534年年底,宇文泰和北魏孝武帝爆发冲突,宇文泰一杯毒酒毒死了皇帝,另立元宝炬为皇帝,为西魏文帝。

535年,赵贵以参与迎奉元宝炬为皇帝的功劳,晋封为公爵,兼任大丞相府左长史,加散骑常侍。

同年,甘肃叛乱,赵贵被任命为陇西行台,出兵平定了叛乱。估计叛乱规模不大,胜利后,赵贵没有得到什么升迁和嘉奖。

537年,沙苑之战,宇文泰收复弘农,赵贵也随军出征,胜利后,被加封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晋爵为中山郡公。

到这个阶段,赵贵仍然能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攻打灵州、平定甘肃叛乱、随军东征等等,虽然军功并不是很显眼,但因为成功站队宇文泰,升迁速度远超同僚,是西魏宇文泰手下名义上的二号人物。

538年,河桥之战爆发,宇文泰率领的中军大获全胜,斩杀东魏头号猛将高敖曹,俘虏东魏兵马一万余人,但独孤信的右军和赵贵的左军却抵挡不住东魏的攻势,二人都抛弃了兵马,一溜烟逃回了关中,以至于宇文泰差点被东魏大军包围,洛阳也落入东魏之手。

放在绝大部分时候,将领抛弃自家老大和兵马,都是妥妥的死罪。但河桥之战中,逃跑的独孤信和赵贵地位太高,而且他们手下的将领也都撒丫子跑路,一方面法不责众,另一方面也说明宇文泰的威望还没有完全奠定。

最终宇文泰只能咽下这一口恶气,没有对独孤信和赵贵做任何的惩罚。

536年,东魏高仲密献出北豫州归降西魏,宇文泰亲自带兵接应,在邙山与东魏军大战。

这场大战几乎复制了八年前的河桥之战,宇文泰领的右路军高歌猛进,面对面击败了高欢率领的左路军,大将贺拔胜最近的时候距离高欢仅仅一个马槊的距离,东魏左路军上下都成了宇文泰的俘虏。

然而,西魏的左路军,在赵贵的率领下,被东魏兵马几次冲锋,就宣告失利,全军溃散。左路军大败后,如多米诺骨牌一般,西魏其他兵马相继陷入崩溃,宇文泰也约束不住兵马,只好与大军一起逃跑。

混乱中,西魏大将若干惠勃然大怒,怒吼道:“回到长安死,和死在这里,有什么区别?”他让麾下兵马大张旗鼓,结下阵势。高欢见西魏军还有组织,自家兵马苦战一日都疲惫不堪,下令撤兵。

邙山大战,西魏功败垂成,最终折损兵马六万有余,将领四百余人,追究原因,都是赵贵的过失。宇文泰气的浑身哆嗦,但赵贵仅仅是被罢免官职,仍以大都督衔统领本部兵马。

仅仅过了两年多,549年,赵贵恢复官爵,被加封为御史中尉,领兵救援被包围在颍川的王思政,为了确保胜利,宇文泰还将东南各州的兵马都交给赵贵调度。

然而,赵贵被东魏军死死的挡在洧水岸边,眼睁睁看着王思政全军覆没,颍川落入东魏之手。

这场失利依然没有动摇赵贵的地位,同年宇文泰正式设立“八柱国”制度,赵贵名列其中,为柱国大将军。

值得一提的是,西魏的这个制度实际上是“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除了宇文泰和元欣是挂名的,其他六位柱国手下各自有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手下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二十四军。赵贵手下的四个人里面,有河桥之战和他一起跑路的怡峰(,也有邙山之战孤军向前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若干惠。

同年,柔然侵犯西魏,赵贵领兵出击,斩杀柔然士兵数千,好歹证明了他还是有统兵之能。

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赵贵以两次惨败,拉开了他跟其他五位柱国的差距,让他成为六柱国中毫无疑问最“水”的一位柱国,顺便也证明了站队的重要性,死死抱住老大的大腿,哪怕犯下大错,也能化险为夷。

557年,北周建立,赵贵被封为太傅、大冢宰,晋爵为楚国公。

北周的大权是宇文泰侄子宇文护掌管,赵贵和独孤信对此甚为不满,认为当年在贺拔岳军中,他们的地位资历与宇文泰相当,只是为了关陇集团的大局,让宇文泰做老大,但大家伙都是八柱国之一,没有真正的君臣之分,凭什么宇文家当了皇帝,就成了小字辈执掌大权,他们几个老家伙都要靠边站?

赵贵和独孤信凑在一起,谋划着干掉宇文护,可到了动手那天,独孤信又反悔了,这样一折腾,事情泄露,开府宇文盛(六镇中沃野镇人士,跟武川镇的宇文泰没啥关系)告发了二人的密谋,宇文护可是连杀皇帝都能干好几次的狠人,毫不犹豫的动手,杀死了赵贵和独孤信。

人生的最后阶段,赵贵没有认清北周是宇文家的北周,站错了队,站到宇文护的对面,结果轻易地送了性命。

赵贵用他大起大落的一生证明,哪怕才能和资历比不上真正的当世第一流,只要抱好了大腿,就能富贵终生,哪怕已经是当朝权贵,只要站错了位置,也会人头落地。

3 阅读:1235
刘涛慢叙历史

刘涛慢叙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