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888年,泽州地区来了一支新的军队。泽州有“三晋门户”的名头,是军事要地,五代初期,梁晋争霸,泽州常年沦为战场,当地百姓也习惯了“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日子,管他来的是晋军还是梁军,总不能把所有百姓都杀了吃掉吧?
这支军队的主将叫李罕之,正常而言,晋国给了李罕之地盘,就等于让他治理泽州获得粮草,但李罕之到任之后,对于治理地方那是一丝一毫兴趣都没有,整日里专注于出兵劫掠周边,晋州、绛州、怀州和孟州等等,方圆数百里都遭过他的兵灾。
而且李罕之一点长期观念都没有,拿走百姓的最后一文钱和最后一颗粮食,任凭百姓饿死,如果百姓敢于反抗,那就是大刀一挥,砍掉脑袋。
百姓抢光了,他的目光又放在了官吏头上,反正那一片地区常年征战,晋国和梁国对官吏的管辖都不算多么注意,李罕之哪怕是将官吏抢了杀了,也不会遭到什么责罚。
没几年时间,泽州周边几百里,史称“郡邑无长吏,闾里无居民”,百姓们都逃到山上,结成一个个的山寨保护自己。但如果出山砍柴打水,不小心被李罕之的兵马发现,那就毫无悬念的被抓入军中,再不可能生还。
因为没有百姓,李罕之的部队也就没有正常的军粮和军饷,完全依靠抢掠,在填饱肚子和金钱的双重激励下,李罕之的兵马对攻打山寨爆发了极大的“热情”和战斗力,纵然是奇峰绝险,也拦阻不了其部队的攻势。
泽州有座山峰,名为“摩云山”,从名字就能看出这座山又高又险,山上没有多少平地,只有几百个百姓勉强维生。李罕之不放过一口小零食,他引着百余名士兵,攀着悬崖杀上山,一鼓攻破了山寨。军中都被他的彪悍震慑,给他起了个非常响亮的绰号“李摩云”。
经过几年的“治理”,泽州和附近几个州,百姓们被李罕之的兵马或者杀死,或者吃掉,几乎是一扫而光,史称那片地方“荆棘蔽野,烟火断绝,凡十余年”!
做出这种事情的李罕之,人生经历很是传奇,他祖上几代都是农民,李罕之从小身手矫健,膂力过人,他父亲对他一度寄予厚望,让他去学文,没学出什么东西。长大后家中没有余粮,李罕之就削发为僧,但他行为无赖,各处寺庙都不愿意收留他,他想要做“游僧”化缘,可能是名声太差,整整一天,没有一个人给他一颗粮食。李罕之大怒,扔掉了钵盂,撕破了僧衣,拿起了兵刃,做起了强盗。
875年,黄巢起兵反唐,李罕之看到了自己的机会,带着手下小弟前去投奔,他作战勇猛,渐渐成了一个小头领。
879年,黄巢不敌官军,南渡长江,李罕之觉得黄巢不行了,就脱离了起义军,投奔朝廷,当时江南的官军主帅高骈看李罕之还挺顺眼,又听说他很能打,便向朝廷举荐,任命李罕之做了光州刺史。
881年,在光州刚待了一年不到,蔡州秦宗权的叛军杀到。那时候的秦宗权还没有化身吃人魔王,但麾下战斗力已经很强,李罕之不是对手,被打的弃城而逃。这时黄巢的大军已经进入长安,李罕之琢磨着自己算是黄巢这边的“二五仔”,不敢往西找唐朝的朝廷,更不敢找黄巢,就投奔了诸葛爽。
诸葛爽原是朝廷大将,长安陷落后,他归附了黄巢,受封为河阳节度使。诸葛爽也是处在朝廷和起义军的夹缝之中,见到李罕之来投奔,乐得多个帮手,就封他为怀州刺史。
黄巢失败后,诸葛爽迅速横跳,又向朝廷表示忠心,他手上有兵,朝廷也不敢拿他怎样,捏着鼻子承认了他河阳节度使的官职,还加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朝廷的承认也是有代价的,诸葛爽还被任命为招讨使,攻打秦宗权。诸葛爽则任命李罕之为招讨副使,屯兵宋州,与老对手秦宗权交手。
秦宗权已经比当年还要强,李罕之数次交锋,都无法取胜,但好歹也保住了河阳军的地盘,没吃大亏。
884年,诸葛爽任命李罕之为洛阳留守。这一年,李克用和朱温翻脸,李克用撤军时,路过洛阳,李罕之亲自出面接待,二人相谈甚欢。
885年,秦宗权派麾下大将孙儒攻打洛阳,李罕之依然不是叛军的对手,打了几个月后,弃城逃去渑池。孙儒占据洛阳后,焚烧宫殿,掠夺居民,折腾了一个多月才离去。他们前脚走,李罕之后脚就回来,“收复”京城,但洛阳已经满城都是焚烧的灰烬,连鸡叫声都听不到,城中无法落脚,李罕之只能在城西建立军营。
886年,诸葛爽病逝,部将刘经推举诸葛爽儿子诸葛仲方为新的河阳节度使。刘经担心李罕之不听自己的号令,就发兵袭击。李罕之打不过蔡州军,打河阳内部那还是手拿把攥,连胜几阵,杀得刘经大败而走。
吃了败仗,刘经就镇不住河阳的局面,诸将各怀心思,大将张全义与李罕之结交,二人合力攻打河阳。刘经死守城池,击败了二人的联军,他们只好退守怀州。
河阳动乱,孙儒出兵杀来,诸葛仲方直接投奔了朱温。朱温可不把孙儒放在眼里,立即发兵,逐走了孙儒,占据河阳。
李罕之不甘心放弃河阳的地盘,就派人向老朋友李克用求援,得了李克用的援兵,李罕之总算是夺回了河阳。李克用以朝廷名义,任命李罕之为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任命张全义为河南尹、洛阳留守。
有一段生死相依的经历,李罕之和张全义“抱团取暖”,他们学习秦末的张耳陈余,歃血为盟,发誓生死与共。
如果放在游戏里面,李罕之的武力值能有90,统帅多少也有个80,政治则只能有个位数,他在治理地方和安抚百姓方面,完全没有一点的想法,他的部队也跟他一样,行事残暴,贪得无厌。
有了河阳做根基,李罕之野心勃发,开始攻打周边,想要扩张地盘,先是打下了绛州,又打的河中节度使王重盈屡屡向朱温求援。但每次出兵,李罕之都要劫掠地方,抢了几次实在是没东西能抢,他索性学起了老对手秦宗权,将百姓抓到军中做成军粮!
张全义跟他相反,治理有方,囤积了不少粮食,念在兄弟情义,张全义多次给李罕之送粮食,但李罕之尝到甜头,不断地派人索要,超出了张全义的供应能力。有几次李罕之要粮食没要到,居然派人威胁,乃至于鞭打张全义。
几次下来,什么兄弟情义都没了。也有可能是这俩人文化水平太低,谁让他们居然学张耳陈余,这对儿著名的结义兄弟,在历史上出名的,不就是从“刎颈之交”变成了“不共戴天”么。
888年,张全义和王重盈暗中联合,趁着李罕之出兵的机会,两面夹攻。李罕之毫无防备,全军溃散,只带领少数亲兵遁到了太原,投奔李克用。
李克用命李存孝带兵三万,协助李罕之攻打河阳,张全义不是这俩人的对手,让儿子到朱温那里做人质,请求朱温的支援。朱温命大将葛从周和牛存节前去救援,两军大战数场,李存孝不敌,引军撤走,李罕之则奉命驻守泽州。
他在泽州待了几年,就有了开篇的那一幕。
895年,李克用与李茂贞、王行瑜开战,任命李罕之为自己的副手。大战以李克用获胜,王行瑜被杀告终,李罕之因功晋升为检校太尉。
一个官职不足以填满李罕之的野心,他私下找到交好的人,希望能捞到一个真正的节度使做一做。但往后多次,晋国内部讨论某个地方节度使人选时,都没有将李罕之纳入考虑范围。有人担心李罕之心中不满叛逃或者造反,劝说李克用找个小的地方封给李罕之,李克用却摇头道:“李罕之有才,我怎么会吝啬一个节度使的位置。但我有李罕之,犹如董卓有吕布,如同豢养老鹰,强大归强大,一旦吃饱,则会即刻飞走。”
898年,李克用手下镇守潞州的大将病逝,李罕之实在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思,径直带兵进入潞州,自称为留后,派人送信给李克用,狡辩说潞州没有主将,他担心盗匪入寇,才暂时代管。
李克用大怒,命李嗣昭带兵讨伐,李罕之忙向朱温求救,朱温乐得接纳李克用一方的叛将,加封李罕之为昭义军节度使。
或许是报应,或许是惊恐过度,使者来回的功夫,李罕之突然得病,眼睛啥也看不到。
899年,李罕之病情严重,无力掌管军队,朱温立即以丁会代替李罕之,为新任昭义军节度使,改封李罕之为河阳节度使。李罕之不得已,离开了军队,前往老地方上任,途中病死在驿站,时年五十八岁。
没有地盘没有兵马的人,死就死了,朱温也没有给李罕之的儿子什么官职。直到908年,朱温称帝,下诏追封李罕之为中书令,算是给了主动投靠他的李罕之一个说法。
李罕之乱世沉浮三十年,军事能力相当出众,能攻城拔寨,能催敌破军,其眼光也不错,先后在黄巢、高骈、诸葛爽、李克用和朱温手下为官,但他行事暴虐,极端残酷的压榨百姓,以百姓为军粮,以至于他所在的地区,数百里方圆毫无人际,十余年方能恢复,哪怕是乱世,李罕之也堪称是“畜生行径”,如此作派,还能捞的一个病死的善终,只能说他是侥天之幸了。
值得一提的是,数十年后,唐庄宗和唐明宗手下有一员大将苌从简,作战极端勇猛,为人也极端的残暴,他有个特别的喜好就是爱吃人肉,所到之处,经常派手下去抓捕民间的小孩子,给自己“加餐”。跟李罕之类似的是,苌从简也担任过河阳节度使,且做下这般畜生行径后,也没有被朝廷怪罪,安安稳稳活到六十五,死后还被追赠为太师。
战乱多年,五代的道德水平,可以说滑坡到了历史的谷底,与五胡乱华时期相似,赵匡胤和赵光义做皇帝后,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估计也是他们兄弟俩见过五代时期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