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不了大公司,考不了公务员,我到底该怎么做?一语道破职场人的心酸!

夏语冰知事 2021-01-08 14:19:09

10年前你的大专学历可能还有些市场,10年后你还是大专学历,人家基本不正眼瞧你一下,是这个社会的歧视,还是你不求进取浪费了大好光阴。大专学历的你是否隔三差五就换工作,好不容易熬到了三十而立之年,你想起了报考公务员,但已经为时晚矣,就这样大公司进不了,所以你继续苟活,那么学历到底重不重要?大专和本科就差距这么大吗?难道我只能坐以待毙?自己活得风生水起不香吗?老牧带你分析一点儿实在干货,欢迎点评收藏转发和关注!

大专生的工作现状

毕业那会儿你真是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世界500强公司你也敢努力一试,在海量简历石沉大海之后,你不得不选择小公司静待时机,你抱着学习的心态开始了你以为美好的职业生涯。然而美好只是想象,你发现小公司根本学不到东西、流程也乱糟糟的、累死累活还挣不到钱,于是你尝试了各种手段跳槽,你成了别人眼中的小丑,以期待你所谓的稳定。事与愿违,为了生计大公司不正眼瞧你,于是你又选择了薪水较高但很短暂的小公司继续你的苟延残喘。破产、裁员都能被你遇到,升职、加薪与你无关,就这样你在一天一天混着,终于快30岁了,那个糟糕的过往厌恶透了,但你终究还是成为了那个原本你不喜欢的样子。

起于30岁的叹息

假如我能进入一家大公司我不至于如此狼狈不堪、假如当时让我升职加薪我一定会留下来好好干、假如我有13薪我一定会很开心、假如入职就缴纳五险一金我梦寐以求......,哪有那么多的假如啊,你终于发现都与这该死的学历有关,因为你没有通行证,你哪能有平台呢?平台大于努力,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临时抱佛脚总比做一条咸鱼强

即将面临35岁的危机,于是你恍然大悟,决定不再做一条咸鱼,你想去大公司,你想考公务员,于是你想提升学历,那这一切还来得及吗?老牧提醒越早越好,但不要迟于30岁,以下方法请你务必收藏好了,思想懒惰时看一看,或许自己就不再那么咸了!

1、第二学历不建议大家报考自考,因为难度系数最高,而且你需要强大的自律和学习能力,当然这样的学历认可度要高一些。建议报考夜大或者函授,这都是国家承认的,夜大是每天晚上去学习,疫情期间基本都是网上学习,函授是每年集中面试1、2次。

2、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最好毕业之后边工作边学习,越早地拿到学历,对于你进入大公司和考公务员越有帮助,为啥说不建议30岁之后报考呢,你想想2年半毕业你已经33了,离35岁门槛没有几年了,你与公务员即将失之交臂。

35岁门槛是真的吗?

有人说这是别人炒起来的概念,贩卖焦虑,事实果真如此吗?你看看以下事实。

1、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大部分要求35岁以下,有些甚至30岁以下,也有要求40岁以下的,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你能达到吗?

2、很多公司招聘岗位中,管理层基本要求35岁以下,除非你还想做个小职员,35岁以上的职员哪个公司要呢?

3、年轻人精力旺盛思想前沿,你看看你现在所处的但凡与互联网沾边的公司哪个不是年轻化,你的竞争力还有几分?

本科和大专天壤之别

1、大公司基本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有的甚至要求985、211,你不能说人家歧视,这是门槛。

2、好一点的公务员,比如省会城市、地级市基本要求本科,除非你想去县城发展。

3、本科学历的待遇在大公司起步至少比大专生多500元/月。

4、升职加薪在能力相同的情况下偏向本科学历。

这些大公司的福利待遇基本与大专生无关

1、入职即购买五险一金

2、按照10%的比例缴纳公积金,按照实际工资基数缴纳社保

3、13薪、14薪

4、职业年金

5、各种津贴

6、工作职责清晰、福利待遇完善、流程制度规范、上层人脉资源

大专生这些糟糕的事儿大部分你都可能会遇到

1、转正买社保,当地最低基数购买

2、公积金一年后买,当地最低标准

3、没有年终奖更别说13薪了

4、一人多能,累死累活都不知道自己是干嘛的,自称打杂的

5、公司随时可能破产倒闭或者裁员,你总能遇到

6、频繁地跳,越跳越差,因为你要活着,就会饥不择食

大专生的你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职场辛酸泪?你觉得你过得比本科生好吗?如果你还没有过30岁你会选择提升自己的学历吗?你觉得进入大公司和学历关系有多大?欢迎留言评论转发收藏,关注我,老牧只说大实话!

1 阅读:405

评论列表

一修天下

一修天下

1
2021-03-29 09:07

正常社会从事白领(也就是文中大专生期待的岗位)应该不超过总岗位的四分之一,但是现在大学毕业生已经八九百万,超过同龄人的一半!如果整天就想进大公司躺赢,而不是努力提高自己工作能力,可能吗?现在很多公司整体的学历还比较低,还有机会,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等大部分人认清现实,你大专生连小公司都进不去!

用户10xxx87

用户10xxx87

2021-03-28 23:28

35岁不是贩卖焦虑,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