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数对比:技术硬核与性价比之争**1. 性能表现比亚迪汉LEV凭借 3万转高速电机和 810kW总功率,实现 0-100km/h加速2.7秒,最高车速突破 305km/h,单电机性能甚至超越小米SU7双电机组合(总功率495kW)。而小米SU7 Ultra则通过三电机系统和碳纤维车身,以1.98秒破百的赛道级表现抢占眼球。关键差异:汉LEV以电机效率见长,SU7则强调极致加速与轻量化设计。2. 定价策略汉LEV预售 27万起(单电机后驱版),顶配四驱版35万元;小米SU7标准版起售价21.59万元,Ultra版52.99万元。两者在 25万-35万区间形成直接竞争,但小米通过 “入门低门槛+顶配性能”组合覆盖更广用户群。3. 技术亮点汉LEV: 10C闪充技术、非导电冷媒散热、30500r/min电机转速,解决高速动力衰减问题。SU7 Ultra: 三电机+碳纤维车身、端到端智驾系统、小米生态互联。胜负手:比亚迪死磕三电技术,小米以智能化生态破局。二、市场定位:用户群体分化明显1. 目标人群汉LEV:吸引注重 长续航、技术沉淀的传统性能车用户,尤其是对比亚迪品牌有技术信任的中高端消费者。SU7:主打年轻科技爱好者,依赖雷军个人IP、性价比标签及小米生态(手机-车-家居联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