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加拿大要求中资剥离锂矿资产,11月25日“5目”的澳大利亚也准备动手了,针对中国新能源投资进行审查,这是欧美体系在原材料方面对中国新能源领跑进行的拖延制裁。可以预见到未来一部分新能源产业链的转移趋势——从矿端起手延伸到电池产业的搬迁,LG等日韩企业会因为站队而受益,尤其是欧美市场。缺少了中资推动,这会拖累远期约2025年后欧美资源的开发投资进度,也就是远期供给。
津巴布韦针对原材料出口的限制则是资源国寻求资源附加值提升的正常剧本,很多资源国会效仿学习,南美锂资源欧佩克无疑也会在未来某个时刻面世(12月底玻利维亚也进入准开发期)。资源国的诉求,从原材料进一步加工到锂盐、电池的产业链,提高了矿端开发成本,资源成本线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开矿,修路修电站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延长的成本都要算在内。
而目前在开发中的锂矿资源,疫情、股权因素仍然会拖累开发进度(比如非洲manono的股权纷争大戏甚多,要注意这是原定于23年初要投产的),再还有大批量眼高手低的资源项目,诸如某厂江西锂云母尾矿问题难以解决、南美盐湖项目谈崩、挖矿项目与锂盐厂谈崩之类的拖累。
以上三重因素,供给端这边的释放always不及预期。具体数值测算等今年底做投资展望的时候再写。
所以,看到锂盐价格刷历史新高,认为下一年理所当然的供给释放带来过剩的希望时,这个时间轴可能是非常非常长的,在今年11月之前,也许我只会跟你说这个项目大数字很离谱是个ppt,在未来,更多期望被开发的资源将被欧美及当地资源国施加更多限制。
以上,供给端就是这样的格局,需求端笔者预期会是首轮激烈淘汰赛,难的是车企之后是电池厂,市场仍然是买电车与油转电,预期需求在几阶导数会崩无所谓了,随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