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教育部网站发布的公开信息中,提到了清华大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案例,指出:清华大学建立了教学评价预警机制和帮扶机制,实行了教师退出机制。并且,天津、海南、福建、北京等地的高校也出台了相关的教师退出机制。
1)
高校教师退出机制落地,中小学教师管理是否会迎来巨变?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传统教育体系中,高校和中小学往往被看作互为独立的单元,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的落地,为各地中小学教师管理改革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当前的教育格局或许因此被打破。
另外,人们的思想观念会发生变化,教师职业是“绝对的铁饭碗”的思想会渐渐失去市场。中小学教师的危机意识会越来越大,他们会积极参加培训、进修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争取职称晋升和荣誉称号,以增强职业竞争力。
也就是说,如果中小学推出“退出机制”,教师的工作压力会比现在大,这会增加教师的心理负担。但从另一方面看,中小学教师通过进修和教研活动,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这又是一件好事。
不管怎么讲,这都是一个挑战,中小学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不然会跟不上形势的变化。首先,中小学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其次,中小学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教师也应主动投身“提升专业水平”这项工作中去。最后,中小学应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能总是以“干不好就辞退”来刺激教师。
2)
事实上,对于中小学会不会实行教师退出机制,我们的心态是开放的。因为只要该机制设计得科学、合理,就会为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关注教师的权益和发展需求。只有在保障教师权益的前提下,中小学才能实现教育公平,保证教育质量。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退出机制”不是“取消教师编制”。很多人一听到“教师退出机制”这几个字,就认为要取消教师编制了。这种认知是不对的。
教师退出机制主要是为了优化教师队伍,去除不合格、不适应教学岗位要求的教师,如师德师风差、教学能力长期不足的教师,从而提升整体教育质量。而取消教师编制涉及教育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目的可能是为了增加用人灵活性等。
教师退出机制不改变教师群体的身份,有编制的教师仍然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但若取消了教师编制,教师们身份就变了,他们的“编制内”身份就没有了,成为诸如全员合同制员工这种身份的工作人员。
当然,“教师退出机制”和“取消教师编制”之间可以产生一些联系。取消教师编制后的全员合同制环境可能会让教师退出机制更加灵活高效。因为没有了编制的限制,学校可以更方便地根据合同条款辞退教师。
应该讲,短期内,“取消教师编制”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在配套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贸然取消教师编制,会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人才流失。其实,在保留教师编制的前提下实行“教师退出机制”,一样可以清除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
今日话题:你所在的地区,中小学实行教师退出机制了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王老师教育课堂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幸福人
我想退出来
阴天晴天都是天 回复 01-14 17:48
该死的自媒体。
用户10xxx28
小编知道的挺多
二月花
许多小学教师甚至没通过中考或高考,自己文化课都没毕业 误人子弟
阴天晴天都是天 回复 01-15 16:26
你别在那意淫了,人家肯定也是通过考试取得了文凭才能当老师的。就你自己不努力,还瞎逼逼。
阿升
先退出道德败坏不说人话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