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肺癌晚期,抗癌将近四年半,幸运的是化疗副作用不算大

代天康康 2025-03-30 09:54:32

2019年末,傅女士的母亲60岁,发现自己头上长了个硬物。这个硬物按压也没有痛感,所以当时也就没有引起傅女士母亲的重视。直到2020年端午前后,傅女士回老家,发现母亲头上的硬物后,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傅女士的母亲才去医院检查。

检查时,因为傅女士的老家是三线城市,医院的医疗水平有限,这一查就用了3个月的时间,直到2020年8月中旬,在当地三甲医院做了切片检查,才检查出是腺癌。当时,不愿意相信这个结果的傅女士立刻联系了广州的医院安排给她母亲做全面检查。

在广州的医院住院9天,傅女士母亲从头到脚都做了检查,大概在住院第7天拿到报告,最终确诊为肺腺癌,且已出现转移现象,属于晚期。随后傅女士的母亲还做了一次PET-CT,以确认全身转移部位。

医生告诉傅女士,傅女士母亲的病情很严重,现阶段已没有手术机会,只能寄希望于基因检测结果,看是否有靶向药可用,这是延长生存期的最大希望。之后,医院就将穿刺组织送去做基因检测,幸运的是检测出傅女士的母亲存在基因突变。

当时,医生给傅女士的母亲开了第一代靶向药埃克替尼,但傅女士的母亲并未第一时间服用,而是先找了广州的一位中医进行调理。调理一个月后复查,癌胚抗原升高,傅女士的母亲才开始服用靶向药。

服用第一代靶向药之后,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傅女士母亲的各项检查数据都挺好的。但是到了2021年3月,由于医保谈判使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的价格从原来的5500元降至医保后的1500元左右,傅女士觉得这个药更好并且可以负担的起,便在咨询主治医生后,将埃克替尼换成奥希替尼。

之后,傅女士的母亲继续平稳地度过了一年多,期间与正常人无异,每天服用一颗奥希替尼,完全看不出是癌症病人。然而,到了2022 年7月份,靶向药耐药了。医生建议先对傅女士母亲的肺部进行30次局部放疗,后续再做化疗。

30次局部放疗后,傅女士母亲的肺部病灶缩小了将近三分之一,但放疗导致皮肤溃烂,让傅女士的母亲十分难受。放疗结束后,傅女士的母亲开始每21天做一次化疗,幸运的是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在傅女士母亲的身上不算特别大,化疗后只是前两天吃东西会觉得没味道,其他都基本正常,甚至没有出现脱发情况。

这样一直持续到2023年的6月份,傅女士发现母亲突然拿不稳筷子了,便去找医生咨询,医生推断可能是脑转移。接着,做了检查后果然是脑转移,傅女士母亲的脑部已经出现了许多小病灶,医生建议进行脑部放疗。

10次脑部放疗后,傅女士的母亲开始大面积脱发,消瘦的很明显,信心也逐渐崩塌。医生推荐了几个治疗方案,但到了抗癌的第3年,已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能控制住癌细胞,傅女士一家还是选择了继续化疗。

继续化疗到了2024年,化疗药物也无法控制癌细胞增长,傅女士母亲开始出现呕吐、腿脚无力的症状。于是,傅女士开始让母亲吃靶向药阿法替尼,但傅女士心里清楚,这个药更多只是起到心理安慰作用,因为这时候已经没有其它选择了。

好在之后,傅女士的母亲除了腿脚无力、胃口减少外,并无其他症状,还是安稳的生活了一阵子。直到2024年9月中旬,傅女士母亲开始喘不上气,去了医院急诊,检查发现双肺感染,右肺基本全变白了,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当时医生说只能看是什么病菌感染,再对症下药,但傅女士母亲肺部感染本就严重,加上肺癌基础病,靠抗生素和自身免疫攻克几乎很难治愈,除非奇迹出现。医生让傅女士做好心理准备,傅女士感到很难过却毫无办法。

之后,傅女士的母亲在住院的15天里基本无法自理,逐渐丧失求生欲,每天只能躺在床上打吊针,无法自主进食,光靠营养液维持,氧饱和度虽有提升,从最初的90到后来长期保持在95以上,但身体并无好转迹象。

住院第10天,医生说傅女士母亲的生命体征稳定了,可以尝试转到普通病房。转到普通病房后,起初并无异常,但在住院第14天的时候,傅女士母亲开始严重喘不上气,只能大口呼吸,护士查房稍微翻个身都要缓1个小时,氧饱和掉到80左右,打了平喘针,才感觉好一些。

最后一天,早上10点,傅女士的母亲开始大口喘气,护士把制氧机开到最大也无济于事。之后,拿来氧气面罩戴上,氧饱和度仍掉到60以下。随后,傅女士的母亲就陷入昏迷,在昏迷之中去了另一个世界。

最近,傅女士梦到母亲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才鼓起勇气回忆这段经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0 阅读:315
代天康康

代天康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