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也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夜、元夕、灯节。在这一天,人们庆祝着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吃汤圆、放烟花、放花灯,通过一些喜庆的形式度过新年的最后一天,生活、工作也开始走上正轨。
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的诗人,则用诗词记录下自己寄居他乡的愁绪。比如这位鲜为人知的南宋诗人赵鼎。
他在一首《鹧鸪天·建康上元作》的词中,写了元宵佳节自己客居他乡,对家乡以及故国无比的思念。
02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宋.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译文】
作客的途中哪有心思去记节气时序的变迁,忽然惊喜地发现艳丽的春光全都凝结到小桃枝上。虽然处在天涯海角这个凄凉之地,但还记得当年繁华盛世时的京城风光。
月夜下繁花舞弄着清影,月光流泻出琼玉般的银辉,月色下的宫殿如水晶般晶莹,五色祥云在头顶飞扬。分明是做了一场繁华的美梦,回首时在东风里泪满衣衫 。
【注释】
建康:即今南京市。
上元:指元宵节。
那:也写作"哪" 。
岁序:岁时的顺序,岁月。
水晶宫殿:用水晶装饰的宫殿,形容极其豪华辉煌,泛指宋汴京宫殿。
五云:王色瑞云,多指吉祥征兆,代指皇帝所在地。
华胥(xū)梦:指梦境 。
03诗人赵鼎(1085年-1147年), 字元镇,号得全居士,是南宋的诗人、名臣。
他在政治上的成就最高,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 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高宗时期,正因为用了赵鼎这样的忠臣和能臣,才使得南宋从“靖康之变”中转危为安,在偏安的江南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因为赵鼎经历过靖康之变,所以他的词虽然有“气势畅达”,"浑然天成"之风,但也离不开伤时念乱之感。比如写于建炎元年(1127年)的《满江红》:
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
作者怀念被金人占领的家乡,也忧虑国家的前途,其情真切感人。这首《鹧鸪天·建康上元作》,写了春景,写了自己去故国的思念。
04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上联写了自己客居他乡,有可能是路过健康时,看见建康城满城的烟火,才知道此时已是元宵佳节,不由得心下生出一丝自嘲感:自己作客他乡,哪有心思去记节气时序的变迁。环望四周,看见小桃枝上的桃花已经含苞待放,原来,春天已经悄然而至。
这样的情景也令作者心生感慨,他感慨自己虽然身处远离家乡的凄凉的天涯海角,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繁华盛世时的京城风光。家乡是故都“汴京”,作者把如今的建康与汴京比做是天涯海角,
作者也还记得当年汴京成繁花似锦的时候,由此,也引出了下文。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那时,花儿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月夜在夜空中洒下柔和的清辉。仿佛水晶宫殿中的仙女们,舞动着轻盈的衣袂,踏着五彩祥云在空中翱翔。如今,繁华已逝,宛如一场华胥国的梦境,醒后只有东风在耳边呼啸,泪湿衣襟。曾经的繁华,作者与眼前的春景很好的契合在一起,写了花、月,如此柔和之景,一场用“华胥梦”打碎了一切。这也是作者国破家亡、繁华如梦的苍凉情怀。
05赵鼎在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以今日的悲凉,与往昔的全盛两相对比,又将梦中的欢乐,与现实的悲哀作对比,在艺术上给人以冲击感。恰如李煜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所以这首建康元夕作,作者并不是写元宵节,而是借元宵节,来抒发自己对故国的思念。
离离原上 草
话旧元夕》 开年初望圆, 元夕夜十五。 唐时不宵禁, 宋人鱼龙舞。 着意待黄昏, 相约共来度。 月上柳梢头, 火灯一树树。 雕车满路香, 却立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