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巴黎人工智能峰会
在全球AI发展的重要时刻,巴黎AI峰会迎来了一场“冷场戏”——美国又一次选择了“独自行走”,站在了世界的对立面。60个国家签署了《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而美国和英国却默契地缺席了这场“全球大合唱”。是的,美国又一次不合群了,仿佛在玩一场“我是另类”的独角戏。
美国站在世界对立面巴黎AI峰会的主题是“包容与可持续”,旨在推动全球AI发展的公平性和责任感。然而,美国似乎对“包容”这个词并不感冒,反而选择了“单飞”。美国的缺席不仅仅是一次外交失误,更是其长期“我行我素”政策的缩影。从气候协议到贸易协定,美国屡屡表现出“不合群”的特质,而这次在AI领域的表现,不过是这一传统的延续。
继续想垄断科技成果美国拒签《声明》的动机并不难猜:它依然想垄断AI领域的科技成果。美国在AI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毋庸置疑,但它显然不愿意与全球分享这一优势。通过拒绝签署《声明》,美国试图继续将AI技术视为其“独享的蛋糕”,而非全球共同发展的机遇。这种“技术霸权主义”的做法,无疑加剧了全球科技发展的不平等。
拉上英国搞小集团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拒签的不仅仅是美国,还有它的“忠实小弟”英国。英美两国的“小集团”行为,似乎在暗示一种新的“数字联盟”正在形成。这种联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推动全球AI的包容发展,而是为了维持英美两国在AI领域的绝对优势。这种“沆瀣一气”的行为,显然与《声明》倡导的全球合作精神背道而驰。
美担心失去领先地位美国的拒签行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对其AI领先地位的担忧。随着中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AI领域的迅速崛起,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它担心,一旦签署《声明》,其技术优势可能会被全球共享,甚至被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创新所超越。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恰恰暴露了美国对自身技术实力的不自信。
特朗普“美国优先”观念的回响美国此次的“不合群”行为,某种程度上也是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回应。尽管特朗普才上台,但他秉承的“孤立主义”思维依然在美国的政治决策中挥之不去。这种“美国第一、全球靠边”的观念,使得美国在国际合作中屡屡表现出“自私自利”的一面。
一贯以国家安全为由至于美国拒签的具体理由,不出所料,又是“国家安全”。美国一贯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签署国际协议。这一次,它同样声称《声明》中的某些条款可能对其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然而,这种借口早已被国际社会看穿,它不过是美国掩盖其“技术垄断”意图的幌子。
美国的“独行”还能持续多久?美国的“不合群”行为,不仅损害了全球AI发展的合作精神,也使其自身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在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时代,美国的“独行”策略显然已经过时。无论是技术垄断还是“小集团”思维,都无法阻挡全球AI发展的历史潮流。
或许,美国应该重新思考自己在全球AI格局中的角色——是继续扮演“孤傲的独行侠”,还是加入全球合作的大家庭?毕竟,AI的未来属于全人类,而不是某一个国家。美国的“不合群”,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孤立。
(信息来源于网络,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