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特朗普反水,欧媒列川普5宗罪指责

雷雷评书法文化 2025-03-05 15:33:53

《镜报》新闻近期关于特朗普在俄乌冲突中“偏向俄罗斯”的系列指控,无疑是一颗引爆舆论的重磅炸弹。从“克搁勃间谍”到“黑手D胁迫”,这些标签化的猜测看似荒诞,却巧妙利用了特朗普与俄罗斯长期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网,以及他在俄乌问题上反复横跳的政策转向。

其实纷乱背后,是特朗普准备上岸吃独食,欧洲不甘只是做个“小弟”,不可能投了财力物力,泡都不冒一个,好歹分点汤吧。

于是在泽连斯基在白宫被骂得头的抬不起,第二天就直飞英国,果然英国不仅表态要派地面部队,还答应给贷款。媒体也是各种“挖掘”特朗普“黑料”,根据镜报文章,我们不妨拆解镜报的“五宗罪”背后藏着怎样的政治叙事。

间谍论:“特朗普是克搁勃间谍”——用历史碎片拼贴阴谋论

镜报翻出特朗普上世纪80年代在苏I联的房地产谈判旧账,暗示他与克格勃存在“神秘交易”。这种指控在2025年美俄沙特会谈的背景下被重新加热。特朗普上任后迅速与普京通话,并在乌克兰缺席的情况下推动停战谈判,甚至被曝考虑访问莫斯科。这些动作与拜登时代“援乌抗俄”的基调截然相反,镜报借此渲染“特朗普为俄服务”的阴谋论。

但更现实的逻辑或许是,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将地缘博弈视为交易——用乌克兰领土换俄美关系重启,正如他提出的“克里米亚归俄、解除制裁”等条件。

洗脑论:特朗普被洗脑

《镜报》将特朗普与普京频繁通话渲染为“精神控制”,例如2月12日两人密谈后,美国立即施压乌克兰接受领土换和平的方案。实际上,普京对特朗普的“务实”评价更接近真相:特朗普最初扬言“24小时结束战争”,但在听取情报简报后改口需要六个月,显示出他对局势认知的调整。

这种转变与其说是被洗脑,不如说是特朗普“交易艺术”的体现——用停战承诺换取国内政治筹码,同时试探俄罗斯让步空间。但是在《镜报》看来,是特朗普被普京所洗脑,认为泽连斯基在无理取闹。

报复论:“报复泽连斯基”——通乌门2.0的政治清算

《镜报》重提2019年特朗普因施压泽连斯基调查拜登而遭弹劾的旧事,暗示如今他对乌强硬是对当时泽连斯基拒绝的报复。这种联想在2025年显得尤为微妙:特朗普不仅公开批评泽连斯基是独C者,还威胁用乌克兰稀土资源抵偿债务,甚至要求其举行选举。

更关键的是,他明确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并拒绝提供战后安全保障,这与泽连斯基的诉求完全背道而驰。与其说是私人恩怨,不如说是特朗普将乌克兰视为“弃子”——通过牺牲其利益换取与俄罗斯的地缘妥协。

交易论:“家族生意黑箱”——资本纠缠的利益链

《镜报》紧盯特朗普家族与俄寡头的房地产合作,例如莫斯科特朗普大厦项目曾曝出秘密谈判。虽然目前无直接证据,但特朗普政策的确夹杂商业逻辑:他一边威胁对俄加码制裁,一边又考虑放松石油价格上限以稳定全球能源市场,被指在“经济战与美元霸权间走钢丝”。这种矛盾恰恰暴露其决策内核——维护美国利益的同时,为私人资本保留灰色空间。

江湖论:“黑手D胁迫”——虚构威胁的现实投射

该指控最具戏剧性,却最难证实。《镜报》试图将俄罗斯情报机构与组织犯罪捆绑,暗示特朗普有“把柄”在俄手中。但现实中,普京对特朗普的“配合”更多源于利益交换:俄方愿意用部分冻结资产支持乌克兰重建,并默许欧盟维和部队入驻,以换取西方解除制裁。所谓“胁迫”,更像是《镜报》对美俄幕后交易的隐喻式批判。

除了《镜报》,欧洲媒体大都表现出对特朗普的不喜欢。其深层意图就是解构质疑“特朗普和平”的合法性。

通过这五重指控,《镜报》实质是在质疑特朗普推动俄乌停战的动机——并非为了和平,而是服务于个人或隐秘集团的利益。在2025年2月美俄沙特会谈后,乌克兰被迫接受“割土停战”已成定局,而《镜报》选择此时抛出旧账,既是对特朗普“美国优先”外交的讽刺,也暗含对欧洲战略自主性丧失的忧虑。当特朗普宣称“乌克兰安全由欧洲负责”时,《镜报》的渲染恰为欧洲民众提供了一种情绪出口:他们将失败归咎于“叛徒总统”,而非自身援乌乏力的事实。

自“硬汉”泽连斯基拒绝在矿权协议书上签字,马上引来特朗普对乌克兰彻底停止援助,这场舆论战的终极标靶,其实是特朗普式现实政治的残酷性——他用商业思维解构地缘冲突,让道德与正义沦为交易的筹码,而泽连斯基幻想从欧洲寻求支持,而离开美国,又有哪个国家有能力站出来?英国虽然急吼吼表示要派兵又贷款给乌克兰,但真敢吗?

泽连斯基想联合欧洲其他国家一起对付俄罗斯,只怕美国明确后撤后,自己内部都不能消除异议,更不可能形成对俄罗斯的统—战线。

(消息来源于网络)

​​​​​

0 阅读:3
雷雷评书法文化

雷雷评书法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