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傅佩荣教授的《哲学与人生》,里面提到了儒家与道家的区别,让我很有收获。
1、 儒家强调伦理,强调修养之乐
所谓伦理,就是我们要与家庭人员搞好关系,一个人的存在,要让家庭的其他成员如沐春风。
傅师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问瘫痪在床的妈妈:我增加给家里的生活费怎么样?
妈妈说,我现在已经这样了,不需要钱。
傅师说:要不我努力扬名以显父母?妈妈说,但别人也不知道我是你母亲啊,你如果想要我快乐,就陪我打麻将吧!
后来,傅师就真的每个周末都尽量在家陪妈妈打麻将,妈妈这时候会忘掉病痛,精神大振,和平常很不一样。
儒家的修养之乐是:
对自己要“约”(自我约束),对别人要“恕”(宽恕他人),对物质要“俭”(勤俭节约)。
都是实实在在执行层面的要求,不过,人要一次次克制欲望、克制习性也真的很不容易。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在某次战胜自己的缺点、弱点以后,内心很满足,那就是修养之乐。
2、 道家强调觉悟与解脱,强调觉悟之乐
道家讲的觉悟与解脱又是什么呢?书中也有一个故事。
在一个美国的访谈节目里,华裔滑冰选手关颖珊接受访问。
主持人说:你又得了第二名。
关颖珊回答:“我没有失去冠军,而是选择了亚军。”全场掌声雷动。
傅师的评价是,西方没有这种智慧,道家才有。
还记得曾师以前讲过吗?别人追求“必胜”,我们追求“不败”。
不执着于胜过别人,只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只问付出,不问结果等等,这些都是觉悟与解脱。
道家还认为:
一个人如果多私多欲,根本不可能快乐。因为这会导致人与人之间各种争夺,搞得人生皆苦,人间不值得。
我想,道家觉悟之乐大概是:你们爱争夺就争夺去吧,我已经不care了。
3、 儒家适合所有人,道家适合成熟的心灵
傅师认为,儒家让人坚持进德修业,强调君臣、夫妇、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员,所以所有人都可以学习。
我们先在这种关系里把本分做好,等思想进阶之后,才可以走出去谈“道”。
打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的角度来看一切,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心灵自由而逍遥。
儒家就该被灭族,有何脸面和道家相提并论?不好意思,忘了儒家从来不知脸为何物
道是天眼看人看世界,自身置于天外的能力,儒家是低眼看君王和民,自身置于中庸,道家非道,同名而已。 道生于上古成于大禹,道生教,教生道家儒家法家诸子百家,但道根始终在天!
大道三千!哪有儒与道的家之分?儒,是谁家的?道,是谁家的?儒家是孔孟家的吗?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道家是天师府的吗?是谁把孔孟老庄分割开来?我的吃穿之行为不也是道吗?我爱吃喜欢的食物、爱穿好看的衣服,觉得好吃与能显摆,这不也是道吗?这,不就是儒道吗?
道家务实,儒家好名,法家尚利,
最惨害中华文化"儒道分家"。道家是虚,儒家是实,一个水杯虚的才有用[得瑟][得瑟]
一个盯着别人,一个内视自己
道是一,教是百
中国有一脉编史四千年,非常可怕。子启,商帝辛哥,周偷袭商立啥大功封于宋?孔子原姓子,十四代孙,北魏隋唐元清胡人集团它一直在。中国历史文献脉络源于他家尚书,和独儒同期史记,从甲骨金文微言词量不足,到后人不断“完善”。儒教从周代已谋划复辟,打断分权产生春秋文明,实现商代祭祀继续集权2千年。
儒家修人道,道家修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