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辛弃疾这首《丑奴儿》,大部分人在十几岁时候都读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对这首词的意境美是有体会的,但具体美在哪里,不知道。
在四十加的年龄,又偶遇这首诗,看到殷旵老师的解读,一下子就破防了。
他说(大意):少年原本没有愁,那些愁是攀比来的,执着招惹来的,‘爱上层楼’嘛!
什么是天凉好个秋?就是愁字的心字底掉了,念头不起了,杂念不起了。
2
这个“念头不起,杂念不起”的境界到底有多高?
我们还是先看看“爱上层楼”时的“念”是什么吧?
我想,应该就是殷旵老师说的:
“人生所求的太多太多,样样好事都想求,年年求,时时求,分分秒秒都在求。所求者无穷,能求者有限,于是难免失意、失落、浮躁、痛苦、烦恼、患得患失……”
真是说到我的骨子里去了,我已经到了该说“天凉好个秋”的年龄,却还在“爱上层楼”啊!
一看见让自己担心的现状,就赶紧各种求,而且,就算普通平常没有担心的事,也想求一个更好呢。
这个状况有解吗?有的。
怎么解?从向外求改为向内求,聚精会神做自己该做的事。
3
殷旵老师对“聚精会神”的解释也极好(大意):
我们腰部的命门,聚两肾之元精。头顶的囟门,会五官之元神。
中间运行做工的是元气,合称为精气神,这一过程就叫“聚精会神”。
恩格斯说的,神经系统获得最充分发展的那种形态,就是聚精会神。
殷旵老师还有个例子,说科学家丁肇中先生15年只做一件事,在宇宙间寻找反物质,只在实验室度过,只做实验,只谈论与物理相关的内容,其他事情都不去了解。
这也是“聚精会神”,了不起啊!
普通人就算自律到丁先生十分之一的地步,恐怕就不再“爱上层楼”了。
只有内心定了、稳了,秋才不再有萧瑟之意,只剩下“天凉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