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解决失业问题,提高技工的工资才是王道!

李舟 2024-07-22 15:12:58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毕业后,都争相涌入综合大学,追求那看似光鲜的“高学历”光环。

而技工院校,却成了他们眼中的“备选”,甚至被不少人望而却步。

结果呢?

我们确实收获了一大批拥有高学历的人才,但真正掌握实用技能、能在生产一线大展身手的技术工人,却变得供不应求,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短缺。

说到底,这背后的根源,其实还是社会对“学历”的潜意识歧视。

在很多人眼里,学历成了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首要标准,而技能、实践经验这些,反而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这种偏差的教育体制观念,让老百姓普遍觉得技工就是底层阶层,出身平凡,没有高学历的光环加持,就意味着收入少、没保障,更别提什么社会地位了。

可实际上呢?

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

技术工人,同样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的双手,创造着实实在在的价值,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种对学历的盲目崇拜,打破偏见,给技术工人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说到底,学历和技能,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既能容纳高学历的人才,也能为技术工人提供广阔的舞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发展,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如果国内像外国一样,技工工资超过公务员,将出现什么变化?

1、工人地位提升。

长久以来,体力劳动者在我们的社会中一直背负着“吃青春饭”、“下等”的刻板印象。

他们辛勤付出,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自身也缺乏那份应有的骄傲感。

如果工人的地位真的获得了应有的尊重,那将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老王,他是一位有着十几年工龄的老电工。

以前,他总是自嘲说自己是“吃青春饭”的,因为在他看来,电工这份工作既辛苦又没什么前途。

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重视和需求的增加,他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提升。

现在,他不再自嘲,而是满怀骄傲地说:“我是一名电工,我掌握着让城市运转的重要技能。”

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整个工人群体的尊重。

当工人的地位获得尊重,他们必将更加珍视自己的职业,追求卓越。

因为尊重意味着认可,认可则带来动力。

这种动力将推动他们不断学习新的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2、就业市场供需平衡。

过去,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大量的精英人才涌入金融、互联网等“吸金”行业,而造成其他行业,尤其是制造业的人力资源错配和浪费。

这种不均衡的就业市场,不仅导致了人才的浪费,也不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但如果我们打开制造业的大门,给予技能人才更多的机会和尊重,那么必将引导技能人才合理流向国家急需的领域。

比如,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崛起,就吸引了大量的技能人才涌入。

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也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种技能人才的合理流动,不仅有利于就业市场的供需平衡,更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因为只有当人才流向真正需要他们的地方,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3、教育体制大调整。

当下的教育制度,过分注重文化科班的教育,造就了大量的“高学历”人才。

但这种教育制度真的适合社会的发展吗?

答案显然是不确定的。

因为社会真正需要的是既有学历又有技能的人才。

如果工人的工资提高,社会地位提升,那么必将极大激发年轻学子重视实用技能。

他们会意识到,掌握一门实用的技能,同样可以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届时,人才将大量涌入技校求学,造就一代新的“能工巧匠”。

老张的孩子原本一心想要考名校,但近年来看到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重视和需求的增加,他开始改变观念,鼓励孩子去技校学习一门实用的技能。

他说:“与其盲目追捧名校学位,不如学一门实实在在的技能,这样将来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这种教育体制的调整,不仅仅是对学历和技能的平衡,更是对社会观念的转变。

只有当人们真正意识到实用技能的重要性,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而这样的转变,也将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

2 阅读:162

李舟

简介:站在人性角度,理解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