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杀》的背后到底是不是社会的戾气?螺旋效应没有大众化

小熊不偷吃 2024-08-14 02:13:29

《默杀》的背后到底是不是社会的戾气?不是所有人都有王传君式的螺旋效应。

也许有心人会发现,这几年的电影电视剧风格,都在往反腐、反黑、校园暴力这样的社会问题发展,从人民的名义开始,一路拍摄了不少这样的影视。

也是因为人民的名义爆火,许多投资人都嗅到了百姓的“味蕾”,于是便随着这只风向标催生出了《扫黑风暴》、《狂飙》、《误杀‬》、《猎毒》这样的产物。

而《默杀》,是继误杀的又一力作,也许你会发现,两者之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父亲帮女儿出头进行报复,而且都是小人物在绝望后的“重生”。

简单叙述一下默杀的剧情,好让读者老爷们理解我后面的分析:

简单来说,就是王传君饰演的角色的女儿被校园霸凌,而导致从高空玻璃摔落,直接死亡,他女儿直接摔进教室,被金士杰饰演的教授发现了霸凌的几个女学生,因为其中之一是校长的女儿,所以教授不敢作证,警察来走访想调监控,学校称监控是坏的,最后给出结论,王传君女儿是自杀的。

王传君接受不了这一点,因为女儿的性格很活泼,绝对不可能自杀,最终他找到了案情疑点,为了报仇与救赎,他选择当一名“审判者”。

故事的核心就是小人物遭遇霸凌、不公平事件,由于法律的不公而选择自己动手,化身“黑暗的正义”。

这种题材屡见不鲜,在国内甚至掀起了一股热潮,为什么这样的剧情能打动观众,能让所有人为之买单?

一则犀利的点评指出了事情真相,但却不容人接受,有人说过:这样的剧情背后是社会的戾气在作怪。

有人指出,这几年我国的民众普遍生活在“水与火”当中。

这里的水与火不是说水深火热,而是民众的生活普遍过的不如意,就如同李佳琪的那句话,这么多年到底有没有努力过。

经济不好,工资不高,很多人还有老人孩子要养,社会的不公平,生活的不如意,使人们的内心积怨已久,然而从来没有发泄口,而电影,就成了茶余饭后最好的宣泄对象。

就比如默杀来说,当观众看到复仇片段,或某段高潮情节时,内心的爽点总会被勾引出来,同时刺激大脑神经,总体来说,这样的情节更容易吸引人。

而反观那些情情爱爱的,比如古偶剧、校园爱情剧,吸引的只有小孩而已,因为孩子处世不深,也就对情爱能引起共鸣。

但尽管如此,还是有影评人提出质疑,总拍这样的剧真的好吗?

故意宣扬个人英雄主义,对法律对信仰的失望,这个社会,真的变成这个样子了吗?

当然不是,也许真的有人受到不公平待遇而且还未平冤,但那都是少数,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很好。

不是所有人都会产生王传君式的螺旋效应,一个小人物想要蜕变成一个无情杀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所以,很多人也只是看个热闹罢了。

事物总有两面性,阴影为暗,光者为明。

1 阅读:14

小熊不偷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