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客服“已读乱回”,你也被逼疯过吗?

悦琳说一说 2025-02-19 08:21:45

“老板,我这灯颜色不对,想退……”小李刚发完消息,屏幕上立刻跳出了一行字:“请您稍等,我正在为您查询。”

随后,像被塞进了声音盲盒,等了十几秒,一个冷冰冰的语音冒了出来:“对不起,您所描述的问题暂时无法解答,请您重新输入。”

这是小李经历过的无数次AI客服交流中的又一次无功而返。

他看着那条重复了三遍的系统回复,恨不得直接给手机摔了:“这不浪费时间吗,我要真想重新输入,还问它干嘛?”

这种场景,估计不少人都不陌生。

点外卖、网购物品、问快递什么时候送达,接到的往往是冷冰冰的套路回答。

有时聊着聊着,自己反而变成了那个累觉不爱的“技术支持”。

那么,当AI客服越来越多,我们的服务体验真的变好了,还是更糟了?

客服行业的变革:AI“替人”之路走得有多远?

AI客服的出现,最初是为了填补人工客服资源不足的问题。

它不像真人客服,既要吃饭还要休息,接入一个AI系统后,全天候待命、响应及时,看上去几乎可以解决一切沟通问题。

而事实上,现在很多行业都已经在用AI客服了。

不管是电商平台、物流公司,还是银行、外卖软件,AI都成了“标配”。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统计,大多数客服岗位都已经被AI占据,特别是那些涉及基础回答的部分。

从企业的角度看,AI客服的作用很直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一家银行的负责人曾透露,自从引入AI系统,他们的业务成本下降了30%左右。

有人算过一笔账:同样处理问题,一名人工客服只能服务有限客户,而AI客服的覆盖面几乎是人工服务的数十倍,成本却低得多。

但从消费者的视角看,这种替代往往意味着亲切交流的缺失。

不少人吐槽:AI客服根本没法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反而浪费了更多时间和精力。

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

消费者的痛点:从“抱歉哈亲”到“请重新描述”

不少用户已经发现了一个规律:越需要细致沟通的事情,AI客服越容易让人抓狂。

王小姐说,有一次她买的裙子尺寸有问题,想兑换时联系了商家客服。

明明只需要问一个“是否有库存”,却在AI客服中经历了一场不停重复问题的对话。

她甚至想过直接自己去库存里找。

不只是王小姐这么倒霉。

还有用户调侃,AI客服常用的“抱歉哈亲,请重新描述您遇到的问题”已经成了官方吐槽语,堪称让人最崩溃的答复之一。

而这些并非偶然现象。

很多AI客服系统并不是深度理解用户语境,而是按照关键词或既定逻辑匹配答案。

这种模式虽然可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但稍微复杂一点,沟通效率就开始直线下降。

你问它一句话,它却给你递来一大堆模板化回答,完全是两条平行线上对话,怎么可能不让人烦躁?

“转人工”的背后:时间成本和耐心的博弈

对于更复杂的问题,大多数用户最终绕不过一个动作:转人工。

问题来了,转人工真的好转吗?

不少人表示:“找到真人客服比过一场迷宫还难。”

有的商家平台会把“人工客服”入口藏得很深,你点开客服模块,得翻上好几页甚至搜索特定关键词,才能找到转人工选项。

有时候即便成功转到人工,接听的仍然可能是另一个AI——消费者一度想怀疑,这是在“考验我的智商”。

就算好不容易连上人工客服,排队又成了另一大费时费力的难题。

网友总结:“想转人工,得等3分钟的音乐,熬5分钟的脾气。”自从AI客服普及以来,服务体验的门槛反而被拉高,甚至有人觉得,客服行业已经变成了一个“陪等待经济”。

降本增效还是陷入困局?

AI客服的未来在哪里

AI客服的初衷是降本增效,但如今它开始背离最初的目的。

商家想通过它降低成本,却牺牲了消费者体验。

而消费者在一次次“已读乱回”的对弈下,再次怀念起了旧时候的人情味。

事实上,有些技术验证过,客服系统并不需要多先进,最早的按键选择模式效率就已经不错。

比如按数字1处理退款,按数字2查询快递,虽然呆板,但好歹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相比之下,AI客服看上去像是在进化,却在智能深度方面卡住了一道大门槛。

所以问题并非技术是否足够强,而是商家有没有用心去调试和优化这些系统。

为了节省成本,很多企业在AI训练上投入不足,导致系统用起来磕磕巴巴,甚至徒增笑料,比如国外某黑客用“绕懵AI客服”的方式,骗走了汽车售卖系统的优惠资格。

平替“情绪价值”,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服务”

经历了无数次“转人工”“等排队”“来看AI再闹心”的循环,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一个事实:原来我们不仅在寻找答案,更在寻找一种被理解的安全感。

AI客服不是不可以存在,但它更应该和人工客服相辅相成,而不是盲目取代。

服务的本质从来都不是“回答正确”,而是有效沟通、传递善意。

一句细致入微的解释,一个愿意倾听的声音,往往比冷冰冰的“智能逻辑”更能解决问题。

所以,不妨停下来扪心自问:AI客服真的“替代”了人工,还是削弱了服务?

对于企业来说,是时候重新定义服务体验,让效率与人性感同步,否则,以牺牲用户满意度为代价的降本,只会让AI成为另一种负担,而非未来的答案。

0 阅读:2
悦琳说一说

悦琳说一说

悦琳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