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贾元春省亲当晚如何表现出对林黛玉和木石姻缘的反对立场呢?这得从她回到贾府在大观园说的第一句话讲起:且说贾妃看了四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
贾元春说的是之前“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贾宝玉所题的“蓼汀花溆”四个字。她认为“蓼汀”与“花溆”意思有重叠,只留“花溆”便足以形容那处景色。既然贵妃提出意见,不管对错肯定都要遵从,这处题额便被改作“花溆”,去掉了“蓼汀”二字。
但其实书中第六十一回,写到林之孝家的在这里撞见柳五儿,提到此处叫“蓼溆”,这说明大观园内众人沿用“蓼汀花溆”的说法,不太认可贾元春的改法。至于当初贾宝玉给这处题“蓼汀花溆”,是很有讲究的。
就比如贾政评价潇湘馆:“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尽管当时林黛玉并未入住,却“草蛇灰线,伏线千里”,揭示了贾政对林黛玉出身与个人品质的认可与赞美,更表达出他支持木石姻缘的立场。而到了蘅芜苑,贾政一见则说:“这处房子无味的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是鸡肋,暗示他对薛宝钗与金玉良姻不太认同的态度。
“蓼溆”这处景色,正是稻香村、紫菱洲、藕香榭、芦雪广所处的那片水域,往上是潇湘馆,乘船进入石港而下就是蘅芜苑。这处水域宽阔,池中多芙蓉,岸边芦苇、菱角、红蓼最多,加之岸上稻香村阡陌交通,一派田园风光,才被形容为“武陵源”。
贾宝玉题额“蓼汀花溆”,正因为此处不光有“花溆”,还有“蓼汀”更胜一筹,只有二者合一才算完美。而“蓼汀花溆”虽只四个字,却有两个出处,分别对应了林黛玉和薛宝钗,也是钗黛合一的体现。
“蓼汀”一词,出自唐代诗人罗邺的《雁》诗: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指的是水边长满红蓼、芦苇的沙洲,被大雁当作繁衍栖息之地。只待秋天新雁长大后一飞冲天,北雁南飞。是以,“蓼汀”二字以大雁抚育新雁,包含了父母教育子女成才之意。
比如她唯一从林家带来的丫头名叫雪雁;贾宝玉生日当天,林黛玉作《折足雁》酒令,讲述一只离群折足的孤雁,在险恶环境中哀哀欲绝的悲凉画面;而当晚群芳夜宴掣花签游戏,是作者借以为众女儿的姻缘作谶。林黛玉掣得芙蓉花签,签词“莫怨东风当自嗟”,典出于欧阳修所作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讲述的是昭君出塞故事。王昭君的外号就是“落雁”。
“花溆”一词典出唐代诗人崔国辅的《采莲》诗: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指的是池中流水与岸边鲜花相映相衬的美好。《采莲》诗的原意侧重点在水塘,讲述相爱的年轻男女将船儿紧密相连,乘船去采“莲”,隐喻男女之情的美好。
但“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分明点出“金玉”二字,有影射薛宝钗与“金玉良姻”之意,毋庸赘述。
贾元春一见蓼汀花溆,就说:“‘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结合第二十八回端午节赐节礼,她赐给薛宝钗的礼物与贾宝玉一样,林黛玉则与三春一样,反应出她反对木石姻缘、支持金玉良姻的立场。
至于“蓼汀”是指水天一色的旷远;“花溆”是指池塘岸边的繁荣,二者不可混为一谈。贾元春只见其一而舍其二,就像她反对林黛玉、欣赏薛宝钗一样,暴露出她不辨是非、目光短浅的缺点。
所以,她前脚刚去,曹雪芹就借贾宝玉之口讲述“小耗子偷香芋”故事,讽刺不识林黛玉为“真香玉”者,未免有“鼠目寸光”之嫌。所指自然就是贾元春以及她背后的王夫人。
其实,根据“蓼汀花溆”的典故出处可知,“蓼汀”的意义可理解为姻缘传承;“花溆”的意义则在男女之情。贾宝玉作此题额是对景抒情,原本合在一起,可以解释为宝黛二人情投意合,结成姻缘将对子孙传承、家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