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掀起中美博弈的新浪潮后,不少美国人心里犯嘀咕:为啥美国没趁早,在中国还没壮大起来的时候,就给它点颜色瞧瞧?
这事儿,有美国人把锅甩给了西方对中国那“天真烂漫”的幻想。
西方曾有个美梦,觉得中国一搞贸易、一发展经济,自然而然就会“西化”,价值观上靠拢咱们,还会给国际社会多“献爱心”。
结果呢?中国非但没按西方的剧本走,还整出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外交上跟俄罗斯、伊朗这些国家走得近,让西方地缘政治专家们大跌眼镜。
他们说,中国这外交策略,有点像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那“一边倒”的味儿。
这事儿,也让不少人琢磨,美国是不是得重新掂量掂量,要不要在那么多商品上都依赖中国。
说白了,这些美国人的想法就是:中国没按西方的路子走,是导致中美关系紧张的一大原因。要是中国肯按美国的意思变变,美国或许还能多依赖中国点儿。
天真!美国人的幻想与现实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咱得弄明白,西方到底给中国画了张啥样的“成长蓝图”。
一方面,从思想上,西方想中国更“西化”。这事儿,美国从来不藏着掖着。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就直截了当地说,美国几十年来想改变中国的尝试,不管是明的还是暗的,都泡汤了。
另一方面,从经济上,西方乐意中国继续当“世界工厂”,但前提是别碰高端制造业。你瞧,西方学者一提到中国出口,要是玩具、衣服、家具这些轻工业产品,那基本没啥担忧。
他们真正怕的是啥?汽车、太阳能电池板这些高附加值的产品!
可西方不满意的是,中国压根儿就没走他们设的那条路。
其实,中国也不可能走那条路。这么一来,中美这俩大国撞一块儿,那几乎是必然的。
说到底,美国打压别国,那可不是头一遭。就像一些美国学者说的,特朗普强调贸易逆差,这事儿没错,但对美国来说,这不是新问题,对特朗普本人来说也不是。
想当年80年代,日本商品冲击美国市场,美国等西方国家愣是逼日本签了《广场协议》,日本就此迎来了“失落的10年”。
政治上,日本跟美国够紧的了吧?美国对日本手下留情了吗?
这里面的道道儿,明眼人都清楚。
回头再看看部分美国人的那观点,你就能品出点西方的真味儿来。
他们说西方曾“以为”中国经济发展了,会给国际社会多“献爱心”。这言外之意就是,西方觉得中国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这话从特朗普嘴里说出来,尤其是在他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世卫组织这些国际合作平台之后,那简直是讽刺味儿十足。
至于他们说中国外交策略像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那更是让人哭笑不得。这些美国人只看到中国现在跟俄罗斯、伊朗关系好,却故意忽略了中国愿意跟全世界所有国家,包括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展互利合作的态度。
美国人老提俄罗斯、伊朗,那是因为美俄、美伊关系现在糟透了,美国想拉着其他国家一起围堵他们,但中国不买账。
至于为啥美国没趁早对付中国,那答案多了去了。比如,对很多美国人来说,便宜的中国商品那可是生活必需品。再比如,那么多美国企业和投资者,都靠对华贸易或投资赚钱呢。
说到底,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号经济体,两国经贸关系那可不是说着玩的。特朗普想用关税扭转美国制造业的颓势,但不少学者都觉得,光靠这些关税,美国工业复兴那是遥遥无期。
而这贸易战打久了,最遭罪的还是美国的老百姓。
中美新一轮贸易博弈已经开场,一些美国人跳出来想给特朗普的行动找合理性,但那解决不了美国自己的问题。
中国外交的“新航向”,已经让美国措手不及,未来的路,还得看双方怎么走。
文:深度问题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