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164faf28534b169aff65bce9ff8f4b8.jpg)
霹雳系列导弹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和大家聊一聊国产的第二代空空导弹“霹雳-2”。
现在回过头看,以当时国内的生产工艺和基础材料的水平,“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能顺利的把霹雳-2空空导弹投入工业化生产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了。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有关方面对“霹雳-2”的性能过于乐观;从1972年开始批量生产到1983年正式停产,一共生产了2950枚霹雳-2空空导弹。
这就未免有点太多了,因为根据原空军司令张廷发将军的回忆录披露,霹雳-2距离在实战中真正能够“克敌制胜”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d78fe683d0c437f5759bbdf91d54f7c.jpg)
“霹雳”2空空导弹
虽然说能批量生产就是胜利,但是一口气生产了2950枚,未免有点太多了。
毕竟,霹雳-2的造价不便宜,每一枚的成本是5万人民币;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当时国内最好的轿车——加装了空调的“大三排”红旗的价格。
根据原“一汽”副厂长范恒光老人披露,老红旗大两排座和新小两排座定价3万元,小三排座3.5万元,大三排座不装空调3.5万元,装空调4万元,防弹车8万元。
接下来,兰台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国产霹雳-2空空导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a2bcc3ae9f7975632a9310bba4efc26.png)
霹雳-1
01、国产的空空导弹,最初几个型号比如霹雳-1、霹雳-2、霹雳-8都是引进国外成熟产品以及技术后的仿制。
这没什么丢人的,没有人生下来就会跑。
正如兰台之前一再提到的,以当时“一穷二白”的家底,能把这些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武器批量制造出来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国产第一款空空导弹——霹雳-1,其实是仿制的苏联的K-5M近程空对空导弹。
K-5M也是苏联自研的第一种空对空导弹,1955年面世。
1958年,国内引进了苏联米格-19战斗机的同时也引进了配套的K-5导弹,并于当年开始仿制,并将其命名为“霹雳-1”。
“霹雳-1”空空导弹仿制了5年,一直到1963年11月才进行定型实验,第二年定型并投入生产。
不过“霹雳-1”只能算是练手之作,真正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空空导弹,还是要等到“霹雳-2”。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d8dd09a445c6b5e242fe998bfcef872.png)
霹雳-1
这是因为苏联K-5M导弹因为是苏联第一款自研空对空导弹,问题很大,实战能力很弱。
比如它的实际射程极为有限,飞行制导阶段的持续时间只有12秒,导弹必须沿着飞机制导雷达持续不断发出的波束飞行。
正因为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国内纯粹是把“霹雳-1”当做练手,连配套的机载雷达都没有引进。
一直到1958年“九二四空战”时,解放军空军获得了一枚未爆炸的美国AIM-9响尾蛇导弹。
这才使得苏联的空空导弹出现了质的飞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9270e41d8a27f7216c7d9daef39b8d1.png)
AIM-9响尾蛇空对空导弹
02、1958年,中方将缴获的AIM-9响尾蛇导弹按照约定转交给苏联。
苏联当时不仅有中方提供的AIM-9响尾蛇导弹的实物,还有一位瑞典上校温纳斯特罗姆提供的AIM-9响尾蛇导弹完整设计图。
因此,苏联的仿制计划进行的很顺利。
1961年,苏联成功的仿制了美国的AIM-9响尾蛇导弹,这也是全世界第一种依靠红外线制导的空空导弹。
并被命名为K-13空对空导弹。
根据苏联与中方的协议,苏联向中方提供了K-13空对空导弹的全套技术资料以及样品。
中方则从1965年开始仿制K-13空对空导弹,并将其命名为“霹雳-2”。
霹雳2型导弹分为6个舱段: 红外自动引导头、舵机舱及触发引信、非触发引信、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和尾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2be3bedb8fa9982d1e4f6d49f02124b.jpg)
搭载四枚“霹雳”2乙导弹的歼8
导弹共有零件1075种。
可以说,“霹雳-2”就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空对空导弹。
想要仿制这样的导弹,对于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来说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尽管苏联方面提供了全套的技术资料以及导弹样品,但是仅仅仿制定型就用了7年。
现在回过头看,最大的问题是当时的基础材料太过于薄弱,比如“霹雳-2”导弹的引信早炸问题,这就是因为当时国内基础材料落后导致的。
这个问题在当时看,其实是无解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e42b7d49d1a59a4feecaef2fb947b85.png)
南郑县小南海镇的南峰机械厂旧址,已完全废弃
因此,一直到1972年7月,“霹雳-2”导弹的定型问题才在多方介入、讨论的情况下解决。
一直到1972年9月,“霹雳-2”导弹才在012基地的202厂(汉中南峰厂,80年代末已经废弃)开始批量生产。
兰台一直认为,以当时“一穷二白”的家底,能仿制出“霹雳-2”、能批量生产“霹雳-2”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胜利了。
真正的问题在于不应该在明知道“霹雳-2”导弹因为基础材料和工艺的问题,有些问题解决不了的情况下还持续生产了2950枚。
毕竟,这可是造价高达5万元的导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6a3abbbd1c283b6948940960fd1fa1a.png)
红旗轿车
要知道从红旗轿车自从1959年第一辆红旗CA72下线到1981年红旗轿车第一次停产,都没有生产2950辆。
而更为要命的是“霹雳-2”的实战能力存疑,没有击中过空中目标。
空军前司令员张廷发将军在回忆录里披露1982年敌军飞机侵犯领空,空军战机在最佳高度、最佳距离向敌机发射了两枚“霹雳-2”导弹,结果均未命中目标。
这件事引起了张廷发将军的严重关注,他后来专门对“霹雳-2”导弹进行了一次检验,发现“霹雳-2”导弹在定型时因为基础材料和生产工艺不过关导致的问题一直没有能够得到解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9683d5a36ca026c5721fe636a958b52.jpg)
《张廷发回忆录》节选
随着中方与以色列方面达成“怪蛇”空对空导弹技术引进协议,“霹雳-2”导弹的生产也被画上了终止符。
1987年,有关方面正式批准汉中的南峰厂(202厂)拆除“霹雳-2”导弹的生产线:
……同意停止生产霹雳2号系列空空导弹及其地面测试车辆,拆除生产线。
END
参考资料:
《〇一二基地史》,朱中和、陆鑫、姜学铭、钱汉皋编纂,〇一二基地史编辑办公室;
《中国第1种空空导弹“霹雳1”研制过程》,凌翔,《兵器知识》2002年6期;
《范恒光:红旗赔钱究竟怎么回事》,高鹏,《汽车商业评论》;
《张廷发回忆录》,张廷发,蓝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