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彭德怀的上书,引发毛主席震怒后,很多中央首长找彭德怀谈话,对他进行“批评”。彭德怀在晚年的《自述》中写到上书的缘由:“有些意见,恩来、少奇同志都不便讲,陈云、小平同志又都未参加会议,而我还能说得上几句话。那么,就由我站出来说了。”
有些意见,周总理为什么不便讲呢?那是因为1957年,周总理提出“反冒进”遭到了毛主席批评。当时周总理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辞去总理一职,提法有些委婉,但意思很明确:请考虑自己继续担任总理是否适当?
会议认为周总理应继续担任现任工作,没有加以改变的必要。但是在这之后,周总理遇事发表的意见就逐渐变少,尤其是在经济方面。若是周总理成功辞职,柯庆施应该会出任总理一职。
不过到1959年6月中旬,毛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坦言自己“碰了钉子,要转弯了”,这就引出了后来的庐山会议:“在有‘神仙圣地’之称的庐山,召开一个相对轻松的‘神仙会’,对‘大跃进’以来的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研究、反思,进而提出对策。”
基于此,周总理也把会议重点放在“纠左”上,上山后就给毛主席写了封信,大致内容是“大跃进”以来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及工业内部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问题。
之后,他又建议毛主席将浙江省某生产队长,写的一封反映农村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共产风”和“浮夸风”的信,印发给与会人员看。十几天时间里,周总理参加不同的小组会、协作区主任会议时,都就生产计划指标偏高、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等问题进行了展开讨论。
彭德怀给毛主席写的信,周总理也看到了,在毛主席作出严厉批评前,时任水电副部长兼毛主席通信秘书的李锐,私底下问周总理,你觉得那信怎么样?周总理的回复是:“我看那信没有什么嘛。”可见周总理对彭德怀的信,关注度不高,觉得并没什么不对和惊世骇俗。
直到7月23日上午这天,毛主席在庐山会议作长篇讲话。周总理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妙,出大事了。毛主席的讲话主要是针对彭德怀的,但有些内容暗指的是周总理。例如有句:“他们重复1956年下半年、1957年上半年犯错误同志的道路。”
周总理的心情因此沉重起来,随后把工作重心从“纠左”改到“反右”。这天散会后,周总理跟几位副总理谈话时,也跟彭德怀谈了很多,不断安慰彭德怀:“你写的信,主席说了,基本上是好的,方向不大对。你写的‘有失有得’,把‘失’放在前面不好,你应该把落实同泄气区分开。”
彭德怀不敢苟同,认为这种“不敢批评”风气是不可取的,怎么能写个东西都要字斟句酌呢。周总理无奈说起自己在56年、57年的亲身经历,提醒彭德怀,要他吸取自己的教训。
几天后的一场重要会议上,周总理着重强调对彭德怀要“一改二帮”。他一边批评彭德怀等人的一些表现,一边揽责任到自己身上:“说来说去,主要还是我这个主管经济的人没把工作做好,致使主管军事的彭德怀同志过问此事,最终铸成这样的大错。”
毛主席听到周总理的这番话后,皱眉说道:“他历来如此,净和稀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