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技能强企”促发展

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5-02-20 09:41:05

《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

专家解读系列之四

“技能强企”促发展

(作者 杨伟国,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在深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的关键节点,在深入贯彻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节点,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的关键节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发布政策文件《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该项政策在关键节点针对关键问题旨在进一步激活各类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大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政策,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不仅在微观上激发技能强企内生动力,促进职工增技、技能增收、企业增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而且在宏观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技能强企”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质量技能人才供给与高成效技能人才激励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柱。一方面,“技能强企”通过支持企业自主培养技能人才、加大企业技能人才供给、大力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支持企业数字人才培育等夯实技能人才供给基础,有效解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能力问题。《意见》明确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和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实施“一带一路”技能筑梦行动。支持企业参与工学一体化、现场工程师培养,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招工招生一体、入企入校同步、企校双师联合、工学交替培养学徒。发挥技工院校、社会化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作用,培养更多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技能人才,满足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另一方面,“技能强企”通过支持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完善企业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制度、加强企业技能人才表彰激励等夯实技能人才激励基础,有效解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动力问题。在技能评价激励方面,《意见》规定对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难题和重大质量问题、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师带徒效果明显的技能人才,可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由企业直接认定高级工、技师等职业技能等级。在薪酬激励方面,《意见》规定国有企业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引导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岗位分红、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办法。在荣誉表彰激励方面,《意见》规定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青年岗位能手等评选和荣誉向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倾斜。这些政策举措形成对技能人才的强大激励从而激发技能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

“技能强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结构性就业矛盾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结构性矛盾的主要问题又在于劳动者就业技能与岗位需求不适配。强化职业技能提升机制和优化技能人才配置机制是回应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路径。一方面,“技能强企”通过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从职业技能提升机制上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意见》明确要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支持企业依托职业学校、企业培训中心等建设工匠学院,开展大规模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技能强企”通过完善技能人才供需对接机制,力求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从技能人才配置机制上消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意见》明确要突出就业导向和市场化导向,深入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摸清重点行业企业用工需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及时发布急需紧缺职业目录、就业需求目录。自下而上形成培训需求,大力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的项目化显性化培训模式。

“技能强企”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从产业视角看,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技能人才要素集聚和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是创新先进生产要素产业配置的关键机制。一方面,“技能强企”通过支持企业数字人才培育促进以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以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虚拟现实、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渗透到各行各业以及企业组织内部,启动了全国范围内全产业、全组织的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创造大量新的数字就业岗位。《意见》明确要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数据安全等领域挖掘培育新的数字职业序列。支持数字领域龙头企业参与开发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评价规范、教育培训资源。实施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支持企业建设数字人才孵化器、产业园等,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和数字人才技能提升工作。支持“智改数转”企业以订单、定制、定向、项目化培训等方式加强数字人才培养。这些措施有助于企业形成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数字人才队伍,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从而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技能强企”通过构建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促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的新质生产力。《意见》明确由企业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学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政府出政策、出服务、出管理,打造以产业链链主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为主体,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培训机构、技能评价机构、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共同参与,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完美地融合并体现了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的新要求。

编辑丨邱曼

0 阅读:28
中国劳动保障报

中国劳动保障报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主办,人社部主管,提供人社新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