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链对比
比亚迪的智能驾驶布局以自研为核心,同时整合外部供应商资源,形成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链条覆盖。
华为以技术供应商角色切入,提供全栈解决方案,覆盖“端-边-云”各环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产业链详细梳理
比亚迪产业链详细梳理:

华为产业链详细梳理:

三、技术功能差异对比

四、总结:竞争与合作并存
1.差异化竞争:比亚迪以“电动化+智能化”垂直整合见长,华为以“ICT技术+生态开放”横向扩展为主,两者在传感器配置、算法架构、商业模式上形成错位竞争。
2.合作案例:双方在部分领域协同(如方程豹豹8车型采用华为智驾系统),但长期看,比亚迪或逐步减少对外部方案的依赖。
3.未来趋势:比亚迪需补强算法与人才储备,华为需突破车企合作壁垒,两者均需应对特斯拉FSD入华带来的技术挑战。
4.未来展望:在2025年2月10日举办的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比亚迪宣布其“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将全面赋能10万元以下以及10-20万元级别的主流市场车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有望在未来被更多10万元左右的车型所搭载。在此背景下,各车企纷纷加速在高阶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与此同时,产业链的上下游各环节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